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共33分)1.读拼音写词语。(共7分)(1)rì kòu( )在侵华战争中zhì zào( )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chóu hèn( )让中国人民反抗的心fèi ténɡ( )起来了。(2)只有不畏艰险奋勇pān dēng( )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3)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tiào wàng( )着远方。(4)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huì jí( )到天安门广场。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抡起(lūn) 岷山(míng) 屹立(yì)B.围歼(jiān) 磅礴(pánɡ) 逶迤(yí)C.沉着(zhuó) 崎岖(qí) 擎着(qín)D.绷脸(bēng) 蒙骗(ménɡ) 憎恨(zèng)3.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壮烈 日冠 满腔怒火 崭钉截铁 气状山河B.习贯 一副画 坠入山谷 悬崖绝璧 横七竖八C.冰雹 手留弹 昂首挺胸 壮烈毫迈 粉身碎骨D.沸腾 下棋 晋察冀 坚强不屈 叽里呱啦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雪天路滑,在大货车翻下山沟的千钧一发之际,他从车窗迅速跳出驾驶舱,躲过了一劫。B.主持人激动地说:“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大家集体起立,用我们的掌声为体育健儿祝贺。”C.他全神贯注地认真盯着机器,试图看清机器操作中的每一个细微步骤。D.他为人十分傲慢,与人说话时总给人居高临下之感,让人十分不舒服。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五位壮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B.狼牙山五壮士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C.五位壮士的眼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尽快健全安全制度。6.关于《七律·长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额联、颈联、尾联四个部分。B.长征的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C.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D.这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乐观向上、舍己为人的精神。7.读下列句子,选出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A.两个句子都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B.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衬托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C.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D.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8.课文中的灯光、火光与课文题目有什么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分)( )(多选)A.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B.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C.从“革命理想”到“革命奋斗”,再到“现实生活”,都与题目“灯光”有关。D.“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灯光启示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9. 诗词曲鉴赏(共12分)阅读欣赏。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注:①以:因为。②铤:同“锭”,量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与群儿戏水滨 戏: ②见一客来濯足 濯: ③遗所提囊 遗: ④其人果号而至 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译文: (3).“其人”“喜”的是 。(4).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二、阅读理解 (共37分)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20分)老山界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得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的路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掉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儿也不知道疲倦。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有删改)(1).“我”到达老山界山顶的时间是( )A.黎明B.早晨C.傍晚D.下午(2).第一自然段中加点字“这”在文中指( )A.满天的星斗。B.无数的火把。C.火把与星星相互辉映。D.“之”字形的队伍。(3).下列不是红军翻山时克服的困难的是( )A.饥饿B.疲劳C.写标语D.伤痛(4).下列说法与选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由于没有互相帮助,大家都没有翻过老山界。B.雷公岩石梯几乎是垂直的。C.“我”在只有一尺来宽的石头路上睡了一夜。D.翻越老山界时,“我们”负责做宣传鼓动工作。(5).选文用( )做题目。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事件(6).选文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 (7).文中红军战士的哪些精神感动了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写两个方面) 11.阅读短文,回答各小题(共17分)哨卡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海拔最高的一个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1).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第⑨段中“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请你选出你最崇拜的一个人,说说原因。 三、作文(共30分)12.习作表达。题目:_________________伴我成长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亲情友谊、勇气、快乐、挫折、自信等;2.围绕题目所填的内容,写一件或几件事,将内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感情;3.语句通顺,书写规范,4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1). 日寇(2). 制造(3). 仇恨(4). 沸腾(5). 攀登(6). 眺望(7). 汇集2.B3.D4.C5.C6.A7.C8.ABCD9. 1.(1). 嬉戏,玩耍(2). 洗(3). 遗漏 (4). 果然2. 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包裹投到水里,坐在那儿守着包裹。3. 金子失而复得4. (1). 不贪财物 (2). 乐于助人二、阅读理解10. 1. D2. C3. C4. A5. B6. 通过对翻越老山界前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的诙谐、欢乐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对“我”在一尺来宽的悬崖边过夜的内心活动的刻画,表现翻越老山界的艰难与危险,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7. ①不怕困难。在陡峭的悬崖上仅一尺来宽而且高低不平的石头路上忍受饥寒睡觉。②积极乐观。登山时,大家互相鼓励,笑对困难。11. 1. 天气的恶劣,道路的艰险和十余名军人顶风冒雪向山顶进发。突出了高山哨卡条件的艰苦,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2.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雪的猛烈,突出了哨卡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忠于职守精神的可贵。3. 将军突然发现自己错怪了上校,因自责而内心不能平静,更被上校和其亲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震撼,所以表现出惊愕的神情。4. 我最崇拜上校团长,他大公无私,严于律己,具有奉献精神。三、作文12. 示例:亲情伴我成长面对亲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道的理解,在我看来,亲情是一顿美味的家常饭,父亲是火,旺盛热烈;母亲是油,细腻柔和;我则是那将被烹煮的菜肴,在父亲与母亲的呵护下,逐渐走向成熟,永远伴我成长。亲情像一碗白米饭,米饭的白色显示了亲情的凡而不俗,米饭的馨香则表现出亲情的纯洁与清新。尝一口似乎淡而无味,细细嚼来,一丝甜味慢慢在齿间萦绕。这碗饭品尝了十几年,就如父母给于的亲情让我享受了十几年,那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爱,滋润着我,哺育着我。亲情更似一盘美味可口的红烧肉,经过酱油的烹煮显得红润,充满着火一般的激情。夹起一块儿放在嘴里,一口咬下去,瘦肉的韧性,肥内的滑爽,肉皮的筋抖,让人真正品尝到亲情的滋味。每当我做错事时,瘦肉的韧性随即展现,从父母充满爱意的责备中,我又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咬过瘦肉,肥肉的滑爽立即表现出来,在我取得成功与进步时,心中的那份满足表露无遗。穿过肥肉,肉皮的筋抖已与你的牙龄抱在了一起,在我遇事踌躇不定时,父母那种坚定的意志与坚强的信念很自然地渗透于我的血液中。一碗香气四溢的红烧肉,品不完尝不尽的是来自父母深沉的爱意。饭饱菜足后,来一杯清茶是再好不过的了,阵阵清香把我带入了记忆的茶座。轻轻抿上一口,整个身心顿时心旷神怡,精力充沛。但平时我总是那么粗心,总是那么不经意,稍不留心,就让它溜走了。就像平时对父母的爱抚,拥有时不在意、不珍惜,需要才明白其可贵。现在让我抓住这亲情之茶的余温,向父母敬上这辈子我们的感恩的亲情茶,让他们也陶醉在亲情与爱的涟漪中,尽情舒展,尽情放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