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单元教学质量监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着落/沉着 铃铛/棱镜 B.静谧/秘密 烘托/哄笑
C.朗润/走廊 应和/和气 D.莅临/淅沥 粗犷/空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瞭亮 喉咙 酝酿 建壮 B.抖擞 肌肤 地毯 静墨
C.吝啬 澄清 屋檐 贮蓄 D.化妆 萧瑟 骄媚 风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碧绿的荷叶间,粉白色的莲花竞相开放,饱满的莲蓬点缀其中,真是美不胜收。
B.在那次谈判中,他咄咄逼人的言辞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C.暑假寒假,教学农村里的小伙伴便呼朋引伴在一起,变着花样地玩耍。
D.花枝招展的花朵,郁郁葱葱的大树,给晓港公园和越秀公园都换上了新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特色旅游需求渐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满足特色需求,是广州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B.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许多外国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广州是广东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
D.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小语约小文同行,到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打卡,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对话。(8分)
【游园活动】
逛传统中秋集市,观千年中秋文化展览,体验非遗作品制作……以“穿粤记 寻味中秋”为主题的大型古风中秋游园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寻味记》剧本游刷新“剧本游”常规玩法,游客进园后,开启寻味之旅,解锁闯关秘籍,完成游园挑战,领略文化魅力。
【对话内容】
小语:哇,这里的园林建筑全是古色古香的,满满的汉唐风格。
小文:走,游园会已经开幕了,我们一起去体验《寻味记》剧本游吧。
小语:这个剧本游有什么特色?
小文:(1)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解说《寻味记》剧本游的特色)
小语:真有创意!这个游园会还有其他活动吗?
小文:当然有。你可以去学月饼制作,玩投壶射箭,体验非遗作品制作……
小语:原来有这么多的好活动。可是我对这些都不熟悉,不太敢去体验。
小文:(2)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小语参与各类活动)
二、(1小题,8分)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书信表达诗人思乡之苦。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落日道出游子之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庾公①乘马有的卢②,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庚公:庚亮,字元规,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骏马,性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的义理) B.俄而雪骤 (急)
C.陈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 D.或语令卖去 (有人)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勾勒了一幅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B.甲文的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对表现文章主旨并无作用。
C.乙文庚公把卢马留给自己,可以看出庚公为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D.乙文庚公借孙叔敖杀两头蛇保护人的事例,突出表明自己将要效仿他。
10.《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你知道为什么甲文被放入“言语”篇,乙文被放入“德行”篇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文一直将《观沧海》中的“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小文简要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
①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乾隆年间,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乾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成百个外江戏班入粤,并在广州成立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声腔和表演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演出风格。咸丰四年(1854),本地班艺人李文茂以梨园子弟为骨干,组织红巾军起义反清,清政府严禁本地班演出,艺人只得转投外江班或冒称京戏登场。同治初年,本地班再度兴起,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广州成立八和会馆。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二簧声腔,能以梆子、二簧腔为主,兼用大腔(地方化的弋阳腔、昆腔),演出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脚、正旦、花旦、净、丑十大行当,武打技艺是由少林武功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六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早期的粤剧戏班,乘坐专门租用的“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于各埠演出,故又称粤剧艺人为“红船弟子”。清末民初,广州和港澳等地陆续修建戏院,新称粤剧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舞台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大班。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的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而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四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色。光绪年间陆续离乡过埠的州府班,这时更多在海外一些国家演出。辛亥革命(1911)前后,一些粤剧艺人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倡建的同盟会的活动。社会上有人组织志士班,通过推行粤剧改良的活动,借以宣传民主革命的主张。之后受到粤剧改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需以变革求新的精神与方兴未艾的电影进行竞争,粤剧的唱腔等多种综合艺术的各种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②关于粤剧的产生和形成,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普遍认为,粤剧于明朝中叶开始萌芽,孕育于本地班。经过不断发展,由弋阳腔和昆腔与广东本地流行的南音、龙舟、木鱼、粤讴、咸水歌等民间曲调以及广东器乐乐曲结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乐,以白话演唱,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粤剧。粤剧有别于外省戏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属于中国写意派戏剧范畴,又具有轻快流畅、新款善变的个性,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
(选自《广州传统文化的文化起源》,有删改)
链接一:半个世纪以前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亲切而形象地说过:“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南国红豆,都应受到重视。”确实,在漫长的历史风烟中孕育、发展、成熟于岭南地区的粤剧艺术,不但以其独特的地域审美风格赢得粤方言区民众的热爱,而且也因其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族群个性而为海内外华人所长久重视。长夏无冬的岭南风土将粤剧这枝“南国红豆”涵育得苗茁根壮,叶茂枝繁,清新俏丽,风态嫣然。
(选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粤剧》,有删改)
链接二:艺术是生命,终得领会繁衍的深意。江山人才纵然世代辈出,但于今之世,又有几人领得此道风骚?“粤剧又闷又老土,又不知道在唱什么,年轻的怎么会去看?”这是时下年轻人对于粤剧的普遍态度,被澳门怡情雅叙粤剧社负责人阮顺娟女士一语道破。“是慢节奏的粤剧,跟不上社会迅猛急速的步伐。”阮顺娟道。事实上,自上世纪中下叶起,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等新兴的娱乐样式,以更直接、更全面的方式来刺激感观,占领人们的视野,迫使仅靠一桌二椅来推演百事的粤剧逐渐淡出。面对更为纷然杂陈的娱乐选择,自然而然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粤剧之美,亦更为疏远。粤剧观众群的萎缩,不但使名伶心灰意冷,同时亦令粤剧班主的投资减少,导致整体的演出水平下降;而水准的下降,又进一步令观众群萎缩,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有删改)
1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粤剧吸纳了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再易语而歌并融进了本地的歌谣、小曲。
B.乾隆至道光年间,外江班汲取本地班的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风格。
C.清咸丰年间严禁本地班演出,是因为本地班艺人组织红巾军起义,反对清政府。
D.粤剧艺人被称为“红船弟子”,是因其乘坐“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演出。
13.下列关于对粤剧“表演艺术”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粤剧的表演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极大的调整。
B.粤剧表现出的岭南个性,既属于中国写实派戏剧范畴,又轻快流畅、新款善变。
C.受到粤剧改良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粤剧的多种综合艺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和新兴的娱乐样式相比,粤剧的艺术水准不断下降,导致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14.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适应观众和演出的需要,清末民初的开戏师爷们新编的剧目多为生旦戏。
B.粤剧名伶认为粤剧没落的真正原因是时下的年轻人不懂得欣赏粤剧的慢节奏。
C.粤剧为年轻一代疏远,观众群渐渐在萎缩,但是粤剧始终是民族艺术的瑰宝。
D.和众多艺术形式一样,粤剧曾经经历了极其繁盛的历史时期,曾受人们热捧。
15.为什么人们称粤剧为“南国红豆”?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6.下列句子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
B.春雨|从不埋怨,也从不问|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
C.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
D.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
17.请总结本文中春雨的不同特点。(4分)
(1)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对乡间万物的滋润和生命的律动。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春雨是会说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自己的发现。学校里,一草一木四季常新,一颦一笑丰富多姿,有什么镜头留在了你的心底?上学路上,你观察过街边小摊或者来往的行人吗?有什么事情触动过你的内心?家庭里,你关注过家里人劳作、学习或者沟通交流的情景吗,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
请以“生活中的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8分)
1.小南针对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整理出一个表格,请你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分)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山海经》 (1)__________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2)《__________》 反感 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
《鉴略》 望而生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书可以让我们摆脱愚昧。童年是快乐的时光,应自由自在、色彩斑斓,可小鲁迅读书时却不尽快乐,那么读书和快乐矛盾吗?请结合上题表格内容,作具体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教学质量监测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着落/沉着 铃铛/棱镜 B.静谧/秘密 烘托/哄笑
C.朗润/走廊 应和/和气 D.莅临/淅沥 粗犷/空旷
【参考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瞭亮 喉咙 酝酿 建壮 B.抖擞 肌肤 地毯 静墨
C.吝啬 澄清 屋檐 贮蓄 D.化妆 萧瑟 骄媚 风筝
【参考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碧绿的荷叶间,粉白色的莲花竞相开放,饱满的莲蓬点缀其中,真是美不胜收。
B.在那次谈判中,他咄咄逼人的言辞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C.暑假寒假,教学农村里的小伙伴便呼朋引伴在一起,变着花样地玩耍。
D.花枝招展的花朵,郁郁葱葱的大树,给晓港公园和越秀公园都换上了新貌。
【参考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特色旅游需求渐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满足特色需求,是广州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B.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许多外国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广州是广东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
D.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A
5.小语约小文同行,到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打卡,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对话。(8分)
【游园活动】
逛传统中秋集市,观千年中秋文化展览,体验非遗作品制作……以“穿粤记 寻味中秋”为主题的大型古风中秋游园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寻味记》剧本游刷新“剧本游”常规玩法,游客进园后,开启寻味之旅,解锁闯关秘籍,完成游园挑战,领略文化魅力。
【对话内容】
小语:哇,这里的园林建筑全是古色古香的,满满的汉唐风格。
小文:走,游园会已经开幕了,我们一起去体验《寻味记》剧本游吧。
小语:这个剧本游有什么特色?
小文:(1)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解说《寻味记》剧本游的特色)
小语:真有创意!这个游园会还有其他活动吗?
小文:当然有。你可以去学月饼制作,玩投壶射箭,体验非遗作品制作……
小语:原来有这么多的好活动。可是我对这些都不熟悉,不太敢去体验。
小文:(2)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小语参与各类活动)
【参考答案】(1)“互动性演绎+沉浸式剧本”是其基本模式,我们进入活动区就开启寻味之旅,李白、苏轼等各朝大咖不期而遇,完成游园挑战;
(2)小文,别害怕!中秋集市和文化展览是了解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即使对这些不熟悉,正是学习的好时机。月饼制作、投壶射箭,还有非遗作品制作,都是难得的体验。勇敢尝试,你会发现更多乐趣和惊喜!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
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潮平两岸阔;
③江春入旧年;
④枯藤老树昏鸦。
(2)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书信表达诗人思乡之苦。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落日道出游子之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庾公①乘马有的卢②,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庚公:庚亮,字元规,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骏马,性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的义理) B.俄而雪骤 (急)
C.陈若柳絮因风起 (因为) D.或语令卖去 (有人)
【参考答案】C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
【参考答案】(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卖它必定有买的人,那就又会害了它的主人。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勾勒了一幅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B.甲文的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对表现文章主旨并无作用。
C.乙文庚公把卢马留给自己,可以看出庚公为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D.乙文庚公借孙叔敖杀两头蛇保护人的事例,突出表明自己将要效仿他。
【参考答案】B
10.《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你知道为什么甲文被放入“言语”篇,乙文被放入“德行”篇吗?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甲文中重点突出了兄子和兄女对白雪的比喻,其中兄女的比喻具有美感,体现了语言之美,故放在“言语”篇。乙文中庾公拒绝把传言不祥的卢马卖给别人,效仿孙叔敖高尚的行为,展现出高尚的品格,故放在“德行”篇中。
【参考译文】
【甲】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这匹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就又会害了它的主人,怎么可以把对自己的不利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杀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是古时候被传为美谈的事情,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明智吗?”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文一直将《观沧海》中的“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小文简要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分)
【参考答案】“洪波”指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诗中画线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污染
①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乾隆年间,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乾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成百个外江戏班入粤,并在广州成立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声腔和表演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演出风格。咸丰四年(1854),本地班艺人李文茂以梨园子弟为骨干,组织红巾军起义反清,清政府严禁本地班演出,艺人只得转投外江班或冒称京戏登场。同治初年,本地班再度兴起,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广州成立八和会馆。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二簧声腔,能以梆子、二簧腔为主,兼用大腔(地方化的弋阳腔、昆腔),演出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脚、正旦、花旦、净、丑十大行当,武打技艺是由少林武功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六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早期的粤剧戏班,乘坐专门租用的“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于各埠演出,故又称粤剧艺人为“红船弟子”。清末民初,广州和港澳等地陆续修建戏院,新称粤剧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舞台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大班。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的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而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四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色。光绪年间陆续离乡过埠的州府班,这时更多在海外一些国家演出。辛亥革命(1911)前后,一些粤剧艺人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倡建的同盟会的活动。社会上有人组织志士班,通过推行粤剧改良的活动,借以宣传民主革命的主张。之后受到粤剧改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需以变革求新的精神与方兴未艾的电影进行竞争,粤剧的唱腔等多种综合艺术的各种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②关于粤剧的产生和形成,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普遍认为,粤剧于明朝中叶开始萌芽,孕育于本地班。经过不断发展,由弋阳腔和昆腔与广东本地流行的南音、龙舟、木鱼、粤讴、咸水歌等民间曲调以及广东器乐乐曲结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乐,以白话演唱,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粤剧。粤剧有别于外省戏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属于中国写意派戏剧范畴,又具有轻快流畅、新款善变的个性,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
(选自《广州传统文化的文化起源》,有删改)
链接一:半个世纪以前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亲切而形象地说过:“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南国红豆,都应受到重视。”确实,在漫长的历史风烟中孕育、发展、成熟于岭南地区的粤剧艺术,不但以其独特的地域审美风格赢得粤方言区民众的热爱,而且也因其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族群个性而为海内外华人所长久重视。长夏无冬的岭南风土将粤剧这枝“南国红豆”涵育得苗茁根壮,叶茂枝繁,清新俏丽,风态嫣然。
(选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粤剧》,有删改)
链接二:艺术是生命,终得领会繁衍的深意。江山人才纵然世代辈出,但于今之世,又有几人领得此道风骚?“粤剧又闷又老土,又不知道在唱什么,年轻的怎么会去看?”这是时下年轻人对于粤剧的普遍态度,被澳门怡情雅叙粤剧社负责人阮顺娟女士一语道破。“是慢节奏的粤剧,跟不上社会迅猛急速的步伐。”阮顺娟道。事实上,自上世纪中下叶起,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电子游戏等新兴的娱乐样式,以更直接、更全面的方式来刺激感观,占领人们的视野,迫使仅靠一桌二椅来推演百事的粤剧逐渐淡出。面对更为纷然杂陈的娱乐选择,自然而然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粤剧之美,亦更为疏远。粤剧观众群的萎缩,不但使名伶心灰意冷,同时亦令粤剧班主的投资减少,导致整体的演出水平下降;而水准的下降,又进一步令观众群萎缩,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有删改)
1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粤剧吸纳了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再易语而歌并融进了本地的歌谣、小曲。
B.乾隆至道光年间,外江班汲取本地班的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风格。
C.清咸丰年间严禁本地班演出,是因为本地班艺人组织红巾军起义,反对清政府。
D.粤剧艺人被称为“红船弟子”,是因其乘坐“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演出。
【参考答案】B
13.下列关于对粤剧“表演艺术”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粤剧的表演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极大的调整。
B.粤剧表现出的岭南个性,既属于中国写实派戏剧范畴,又轻快流畅、新款善变。
C.受到粤剧改良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粤剧的多种综合艺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和新兴的娱乐样式相比,粤剧的艺术水准不断下降,导致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答案】C
14.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适应观众和演出的需要,清末民初的开戏师爷们新编的剧目多为生旦戏。
B.粤剧名伶认为粤剧没落的真正原因是时下的年轻人不懂得欣赏粤剧的慢节奏。
C.粤剧为年轻一代疏远,观众群渐渐在萎缩,但是粤剧始终是民族艺术的瑰宝。
D.和众多艺术形式一样,粤剧曾经经历了极其繁盛的历史时期,曾受人们热捧。
【参考答案】B
15.为什么人们称粤剧为“南国红豆”?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红豆是南国的代表,而粤剧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红豆寄寓相思,粤剧也是海外游子、港澳同胞思乡的载体,所以以红豆比喻粤剧,再恰当不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享受春雨 厉彦林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6.下列句子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
B.春雨|从不埋怨,也从不问|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
C.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
D.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
【参考答案】A
17.请总结本文中春雨的不同特点。(4分)
(1)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对乡间万物的滋润和生命的律动。
【参考答案】(1)春雨的轻柔、细密、迷蒙,如烟雾般朦胧迷人的形态特点;
(2)春雨的婀娜多姿、委婉含蓄、率性天然的性格特点。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4分)
(1)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
(2)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
【参考答案】(1)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烟、雾、丝、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迷蒙的特点,同时“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使春雨的特点更加突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2)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雨点“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等人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变大变急时的欢快活泼的状态,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19.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春雨是会说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会说笑的精灵和律动生命的音乐。文中描写春雨“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等,体现了春雨的轻柔、迷人,如同精灵般灵动;春雨滋润万物,“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如同律动生命的音乐,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自己的发现。学校里,一草一木四季常新,一颦一笑丰富多姿,有什么镜头留在了你的心底?上学路上,你观察过街边小摊或者来往的行人吗?有什么事情触动过你的内心?家庭里,你关注过家里人劳作、学习或者沟通交流的情景吗,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
请以“生活中的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生活中的发现
过去的日子,我总称自己是个懂得生活的人,以为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和不负责任的热情便是享受生活,以为在轰轰烈烈中就能品出生活的味道。其实不然,那些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只有在独处,亦或是在忧伤的时候,才回发现生活的真谛。
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于那些美好的东西,人们视而不见,自然就觉不出其中的价值,对于亲情、友情有何尝不是呢?
一句被人们说得烂的话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为什么?因为拥有的时候,人们不去发现,父母亲的爱从小就围绕着我们就像上、下学,我们所走的路、所经过的树木、草地,明明就在眼前,却不愿意驻足去“发现”,这不正是那些游子的悲哀吗?
多朋友一味的欺骗利用,食言背信,或者“友”到用时方恨少,而刻意去巴结攀附,忽略那些默默支持你、关心你的人,只会使你失去更多。这恐怕也便就是那些势力人的寂寞之所在吧!
除了生活中的美,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自己的爱。问题在于你可曾发现?
留下哪怕半点心,睁开哪怕半只眼。试着去发现,不要与生活擦肩而过,或许你却少很多遗憾,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终于发现,生活应该是平静中的永恒,属于自己的家才是你心灵的归宿,才是你真正向往的地方。
附加题(8分)
1.小南针对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整理出一个表格,请你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分)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山海经》 (1)__________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2)《__________》 反感 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
《鉴略》 望而生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喜爱;(2)《二十四孝图》;(3)《鉴略》是一本让鲁迅望而生畏的书,可能是因为其内容枯燥、难懂或者不符合儿童的兴趣。
22.读书可以让我们摆脱愚昧。童年是快乐的时光,应自由自在、色彩斑斓,可小鲁迅读书时却不尽快乐,那么读书和快乐矛盾吗?请结合上题表格内容,作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读书和快乐并不矛盾。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山海经》是喜爱的,因为这本书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这说明当书籍符合儿童的兴趣和心理时,读书是快乐的。然而,鲁迅对《二十四孝图》反感,对《鉴略》望而生畏,这是因为这些书籍的内容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甚至是压抑、枯燥的。所以,当阅读的书籍符合个人兴趣和心理时,读书是快乐的;反之,则可能会感到痛苦。因此,读书和快乐并不矛盾,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是否符合个人的兴趣和心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