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班长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他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①__________(搏 博)大精深、内涵深厚的特点充分体现在菜肴典故的历史文化、进食过程的礼仪文化、选材多样性的天人合一和谐文化、医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等等。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总能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选取符合时宜的食材和特有的烹饪方式制作珍馐佳肴,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聚、庆祝、纪念中,不断把民族记忆、家国情怀、乡土情结、人伦情感沁入味蕾、注入心田。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在餐饮中②__________(薪 新)火相传。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珍馐佳肴( ) 沁( )入味蕾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大精深 ②火相传
二、填空题
2.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入了“火食”时代。多种烹饪方法的出现,是烹饪艺术成熟的标志。“美食制作”小组勾画了关于“火”的思维导图,请你和他们一同完善。
① ② ③
三、名句名篇默写
3.“诗文与美食”小组用一段话表达了他们的发现。请你补充欠缺的古诗文句子
饮食蕴理。“虽有嘉肴,弗食,(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以饮食类比学习,强调实践出真知。饮食含情。“(2) ,(3) ”(《游山西村》)自酿的浊酒、丰盛的菜肴,足见农家待客的热情;而面对(4) ,(5) ”(《行路难》)的盛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又表达出李白的彷徨与苦闷。
饮食见品格。“(6) ,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体现颜回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格。饮食显政绩。“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8) ,杂然而前陈”(《醉翁亭记》),太守宴的就地取材、与民同乐,恰巧是太守政清事简的写照。
美食滋味久,诗文意蕴长。
四、综合性学习
4.“饮食与健康”小组收集到了两则材料,请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造成了不少问题。很多人喜欢暴饮暴食,这是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根据调查显示,中国肥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心血管疾病、癌症患病率增高。因此,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已经迫在眉睫。(甲)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们应该控制食量,过量饮食会导致各种身体问题,而且还会加重肥胖症状。其次,(乙)________________,适量吃含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不要单纯地追求口感和饱腹感。最后,我们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上述三方面都做好了,才谈得上真正优化了饮食结构。换言之,控制好食量、注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三者不可偏废。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补写材料一中甲乙两处缺失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紧密。
甲处: 乙处:
(3)小文同学吃饭“无肉不欢”。请你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劝说小文。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蹄烧饼
曹洪蔚
①天刚透亮,马师傅就把吊炉点着了。闷火憋出了一炉子的生烟,袅袅升腾到门前的老槐树上。麻雀被熏醒了,叽叽喳喳叫,老街被叫醒,家家户户有了动静。
②醒了一宿的面又暄腾又筋道,抓在手上直跳。做好的面剂粘上芝麻,一个接一个贴进吊炉。锯末去了浮火,不再冒烟,面剂子被舒服地烤着,面香、油香、芝麻香伴着锯末的果木香一起从灶口飘出来。
③马师傅胖乎乎的大手麻利地铲下变幻成马蹄形的烧饼,捏开盖,塞上切好的拆骨肉、猪头肉、香肠,香味越发浓烈。马师傅被包襄在香味里,一张大脸红扑扑的,手脚欢快得像跳舞。香味向四外飘散,人们被香味牵了过来。多是熟人熟脸,相互打着招呼。面板上放着个敞口木盒子,顾客自己放钱找钱,马师傅只管递烧饼,扫也不扫一眼。
④马家烧饼铺带火了一条街,卖熟食的、卖卤味的、卖鱼的、卖菜的,都跟着下货。一闲下来,小老板们就围过来跟马师傅唠嗑,这个倒茶,那个递烟,哄得马师傅满脸皱纹绽放成一朵盛开的菊花。
⑤马家烧饼铺是蒲阳的老字号,传到马师傅已经好几辈了,门口的招牌已被风吹雨淋成花脸。马师傅本想把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儿子却是满脸的不屑、跑去省城做事,还安了家。儿子叫他歇手去享清福,他不去。老伴赌气走了,他还是不去。
⑥这天早上,马师傅跟往常一样,弯腰侧身用手背托着粘上芝麻的面剂子正往炉顶上贴,右腿忽然软成了面条,身子一歪,头险些栽进炉膛。老伴和儿子都回来了,在医院囚了将近一个月,病情才稳定。不由分说,儿子直接把他拉到了省城。
⑦马师傅一进儿子家就嚷晕、说屋子小,鸽子笼样,高到冒天云里了。往上看,手一伸就能够到云朵;朝下看、人和物都像是小人国的。他感觉脚下没根,像飘在半空,忽忽悠悠的。
⑧儿子有空时,会带他下楼到花草间转,还带他去公园、影剧院、饭店。站在结实的地面上,他还是嚷晕、感觉随时要撞人撞树甚至撞向地面。他哪儿也不去了,也不再看外边,老老实实在家躺着,谁知躺着也晕。他觉得自己吃了睡,睡了吃,简直活成了猪。又想自己还不如一头猪,猪不会眩晕,长肥了还可以卖肉,就骂自己纯粹是造粪的机器。村里造粪可以肥田,这里造粪还要浪费水冲走。他实在住不下去了,冲儿子吼,要回老家,回他的烧饼铺子。儿子笑着哄他,老伴气恼着拦他,可他还是趁家里没人的时候溜回来了。
⑨天刚透亮,吊炉点着了,袅袅青烟腾上门前的老槐树。麻雀被熏醒了,老街被叫醒了,面香、油香、芝麻香、锯末的果木香一起从灶口飘出来。马师傅脚像吸铁石,站在吊炉前忙活着,头一点也不晕了。
⑩买烧饼的人寻着香味来了,一脸惊奇地跟马师傅打招呼“马师傅你可回来啦!”“这么多日子不吃马蹄烧饼了,馋虫都要出来啦。”“马师傅你要再不回来,大伙儿就准备抬个花轿去绑你啦!”
马师傅胖乎乎的大手铲下烤好的烧饼,捏开盖,塞上切好的拆骨肉、猪头肉、香肠,肉香加入混合香里,组成一个香阵,香得越发浓烈。有性急的抓过烧饼一口就咬了下去,香得双眼眯着、嘴巴咧着。马师傅看着,笑了,说:“慢点吃,慢点吃。”
买烧饼的来了一拨又一拨,弄得他连跟旁边铺子老伙计们喝茶唠嗑的空闲也没有了。直到天黑要收摊时,跟前还直挺挺地站着一个人。他忙着收拾家伙,头也没抬,说:“卖完了,明早再来吧。”那人听了,仍直挺挺地站着。他觉得怪,扫了一眼,愣了,“儿啊,你咋在这儿?”儿子笑了笑,“学做马蹄烧饼啊!”马师傅瞅着儿子,问:“你肯?”儿子重重地点点头,说:“肯。你是老子,你不跟着我过,我随着你过,你不早就想让我接班嘛,这回,我想通了,我把家搬回来,接你的班!”马师傅张了张嘴、又定了定神,问道:“当真?”儿子笑了,“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交权,只能当顾问,生产经营我说了算,我要让更多的蒲阳人吃上马蹄烧饼,还要让马蹄烧饼打进省城!”
马师傅听了,满脸皱纹绽放成一朵盛开的菊花,不住地说:“随你,随你。”
(有删改)
5.(七上第三单元)围绕马蹄烧饼,马师傅经历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6.小说第④段和第⑩段是怎样表现马蹄烧饼的影响力的?请简要分析。
7.(九上第四单元)小说第①段和第⑨段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联系内容,简单分析。
8.文章通过马蹄烧饼的传承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饮食文化得以传承的欣慰。除此之外,你还从中读出了哪些意蕴?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面条的前世今生
①面条是我们河南人的主要食品。一般人家每天都至少要吃一顿面条。
②其实在中国,爱吃面条的可不止河南人、陕西人、山西人、甘肃人、青海人等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地域的人,也都喜欢吃面条。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面条种类、像河南的烩面、陕西的油泼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拉面、上海的阳春面、杭州的葱油拌面、镇江的锅盖面、济南的打卤面、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担担面、武汉的热干面、香港的虾子面、台湾的担仔面、新疆的拉条子,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习惯吃面条的人约有8亿。如今,中国的面条已有500多个种类。
③吃面条的也不止咱们中国人,意大利人爱吃意大利面和通心粉,目前,全球意大利面条的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日本人吃日本拉面,朝鲜人吃朝鲜冷面。
④为什么全吃面条?这得从人类发现发明食物的历史说起。人类发现火之前,主要是生吃食物;发现了火之后,最初只知道把采摘的植物的果实和猎获的动物的肉煮熟、烤热了吃;植物的果实是粒食,粉碎果实是在石磨出现之后。春秋末期,公输般创制了石磨,麦子、谷物的粉食才成为可能。有了面粉和米粉之后,有的聪明人把面粉、米粉加水和成团,再捏成片放在汤中煮,叫吃汤饼,实际上是吃面片;还有手巧的人,把面团搓成长条放进汤里煮,这样虽还叫吃汤饼,实际上就是吃面条。
⑤吃汤饼也就是吃面条,是从东汉开始的,但一直到了宋代,汤饼才正式被称作面条。《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的面条已有好多种了。古籍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挂面的记载,是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样说来,面条的发明权应属于中国人,但关于面条的起源国,前些年在世界上却争论不断。还好,2002年10月中旬,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新石器遗址上,发现了小米粉做的面条。这碗4000年后才重见天日的面条,为中国人赢得了面条发明者的殊荣。到此,关于面条发明权的争论才算告终。顺便说明一下,欧洲人吃的面条,据说是由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拉面是由“遣唐使”从中国传过去的。
⑥面条这种食品不仅做起来简便,营养丰富,而且有一些种类还被演绎成故事,被赋予人文内涵。比如长寿面,传说汉武帝时,有一次闲谈长寿之事,相书上说人中长可以长寿,人中长脸就长。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君臣们的议论传到民间,为图吉祥、求长寿,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这样就渐渐形成了在生日这天吃面的风俗。
⑦又如,陕西岐山的臊子面。传说有一个父母双亡的穷书生,由哥嫂抚养。为了让小叔子读好书求功名,嫂子经常为他做面条,打的卤中有肉有菜,吃罢唇齿留香。后来小叔子果然成了举人,嫂子做的这种面就被誉为“嫂子面”。有人听说了“嫂子面”的做法后,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考取功名,便仿制这种面,但孩子却累累落榜,弄得又羞又愧,所以这面便又称“臊子面”。
⑧再如,三鲜伊面。传说伊尹的母亲常年卧病,伊尹特意用鸡蛋和面,揉擀切条之后,先蒸熟,后油煎,这样即使他不在家,母亲也能很方便地吃面,而且久放不腐。吃面时浇的汤是用鸡、猪骨头和海鲜炖制而成的。伊尹母亲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康复,所以这种面又叫“孝子面”。三鲜伊面的做法和今天的方便面的做法很相似。
⑨面条的演化历史给了我们三点启示:其一,一个民族的主要吃食都是在这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有无数人参与其中。其二,一种吃食所普及地域的广度,是和创造者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相关的。其三,一种吃食、一种吃法一旦在某一地域形成习惯和传统,使会成为乡情、民族情的一种重要成分,成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内容。面条很容易把河南人聚拢在一起,中餐很容易把中国人聚紧在一起。
(根据周大新同名文章改写)
文本二
当我们吃美食的时候,究竟在吃什么?要义第一,我们吃的是经典。经典美食是大浪淘沙,披沙沥金,经受漫长岁月吃客的百般挑剔,不断改善,日臻完美,当它登峰造极之时,美食经典就此成型,经典模板就此镌刻。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悉心维护经典,谨慎模板招式,代代传承它的美食基因。热干面尽管只是一碗面,它却非常讲究。从面粉、制面、拌面、下面到佐料部分的芝麻酱、小磨香油、油炒干红尖椒碎、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小香葱葱花泡萝卜碎,处处都有规矩和要求;包括热干面的搭档,也是锦上添花的必选:米酒。这米酒也不是随便什么米酒,一定得是上好糯米掺少量粳米——此处有规则:得是晚稻粳,不是早稻粳!得用天然酒曲子发酵!就在米粒被醇透的那个时段,挖一勺,搁碗里,沸水一冲,其酸酸甜甜益生菌的健康气息足以让味蕾翩翩起舞。此处当然也有规则:这勺米酒,绝对不可以下锅煮的!同样是沸水,煮沸与冲泡,味道出来,那就是天壤。话说到这里,不免要被吐槽了,现在人家悉心维护的,都是利润。就算悉心维护利润,都还赚不了几个小钱。一碗面吃饱就好,还想经典美味?那是想多了。
(节选自池莉的《一面一菜一知音》,有删改)
9.下列关于以上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面条这种食品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做法讲究、流传广泛、美味经典。
B.交本一引用传说故事,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趣味性、可读性和文学性。
C.文本一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中国面条种类多,文本二加点的词语“得是”“得用”,突出佐料用料讲究。
D.时代的发展、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面条,石磨改变了面条的形状,追逐利润改变了热干面的味道。
10.(八上第五单元)文本一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面条?请简要概括。
11.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到了面条,但写作的目的并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译注》)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②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③上犯禁④,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敬上]服从上司。敬,恭顺、服从。上,君上,泛指统治者。③[陵]同“凌”,欺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④[犯禁]触犯禁令。
1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中的“环”是“围”的意思,表示“攻”的方式,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
B.“委而去之”中的“去”与“去国怀乡”中的“去”,意思不同,前者是“离开”,后者是“前往”。
C.“民贫则危乡轻家”中的“危”是“认为……危险”的意思,与“民富则安乡重家”中的“安”意思相反。
D.“治国之道”“治国常富”中的“治国”,意思不同,前者是“治理国家”,后者是“治理得很好的国家”。
13.把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4.甲文是如何一步步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的?简要概括。
1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也都采用(1) 的手法,强调了(2) ,但是甲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而乙文则从(3) 的角度,阐述“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七、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围绕“望”字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八、名著阅读
17.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某一事件及其涉及的人物性格特征。从下面事件中任选一个事件,参照示例,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示例:
事件:武松醉打蒋门神
从武松的角度看,自己不仅为施恩报仇,也炫耀了武力,可见武松仗义、爱面子。从施恩、老都管的角度看,他们优待武松,从而利用武松的武力教训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暴露了武松性格的缺陷:做事不看是非对错,只论义气。
①林冲休妻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8.青春期的同学们难免有迷茫、困惑,需要正确的指引。请你从下列人物中推荐以为“精神导师”,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人物事件、人物品质以及人物带来的影响。
①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②简·爱(《简·爱》)③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九、作文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坚持记梦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姿态。
读《愚公移山》,我们感受到愚公面对王屋、太行山的阻拦,率子孙挖山不止的执着追梦;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们看见宋濂在穷冬烈风中求知进学的身影;读《邓稼先》,我们听见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中“我不能走”的坚定呼告……
(1)请以“我的追梦之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大千世界,从古到今,有许多这样坚持追梦的灵魂,他们的姿态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 yáo qìn
(2)①博 ②薪
2. 象形 火候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
3. 不知其旨也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箪食 一瓢饮 山肴野蔌
4.(1)删去“导致”或者“是……的原因之一”
(2)甲处:怎样(如何)改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呢 乙处:我们注重营养均衡
(3)示例:小文,肉类的确好吃,但吃得太多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同类食物吃多了,其他食物就吃少了,这样营养就不均衡了。而我们的身体每天还需要500克左右的水果蔬菜、400克左右的五谷杂粮。为了健康,还是要注重营养均衡。
5.①马师傅想把手艺传给儿子,儿子不屑。②马师傅生病,被儿子接到省城,不能做烧饼很难受。③马师傅溜回烧饼铺子,继续做烧饼。④马师傅因儿子愿意接班很高兴。 6.第④段通过小老板们的行为来表现。小老板们围过着马师傅唠嗑、倒茶、递烟、哄他的行为,从侧面表现大家对马家烧饼带火一条街的尊敬、感激与讨好。足见马蹄烧饼的影响力。第⑩段通过食客的语言来表现。食客们的话语中透出盼望马师傅归来、对马蹄烧饼的喜爱,从侧面表现马蹄烧饼的影响力。 7.(1)老槐静植、炊烟升腾、麻雀欢鸣,渲染了一种宁静又生机勃勃的诗意氛围,富有人间烟火气(渲染气氛);(2)烘托了马师傅的愉悦心情(烘托心情);(3)马师傅早早开始一天的劳动,体现了他的勤劳与坚守(塑造人物);(4)两段文字前呼后应,情节照应,结构严谨(严谨结构);(5)这样的描写也有助于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情节)。 8.(1)对传统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坚守精神的赞美。马师傅做烧饼时“铲”“捏”“塞”动作流畅、技术娴熟;工作时愉悦“手脚欢快得像跳舞”,不工作头晕,希望手艺得到传承这是他的坚守。(2)对大城市逼仄、拥挤生活的抵触,对小城镇生活的喜爱。从马师傅的角度,写了对省城生活环境的感受:居住空间小、活动空间拥挤、无所事事,在烧饼铺则自在欢喜,暗含文章的意蕴。
9.B 10.①面条流行地域广阔(或:爱吃面条的人很多);②面条的起源与传播(吃面条的缘起与传播);③面条的人文内涵;④面条演化历史的启示。 11.文本一目的是介绍面条的前世今生,所以比较全面介绍由历史到现实的联系与发展。文本二是以热干面为例,阐述美食“我们吃的是经典”,所以突出了热干面制作的“讲究”:通过做面过程、特别是佐料与热干面的搭档——米酒的“规矩和要求”“规则”等,印证美食经典的完美。
12.B 13.(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14.文章首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然后逐层推进,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15. 对比 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 民富易治、民贫难治(民富民贫治理有难易之别)
16.写出了远望之色、近望之势、凝望之景、想望之行;(远望泰山雄阔、历史悠久,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峻,细望白云归鸟、变化多端,想望登上绝顶、俯瞰群山)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7.示例①:林冲休妻。从林冲的角度看,自己深知无法与高衙内抗衡,又渴望早日官复原职,此时牺牲妻子,内心虽痛苦,却是权衡之下的无奈选择。可见林冲过分理智的背后,其实就是懦弱,自私。从林冲妻子的角度看,虽然林冲在休书中劝自己另寻良夫,但在封建时代,女子如草芥般卑微,且她已被高衙内看中,被休之后必然被加倍纠缠,林冲不会不清楚其中形势,可见林冲薄情。
示例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从孙悟空的角度看,分明是妖怪,一定要打死,不惧师傅念紧箍咒,可见他明辨是非,坚持正义、仁义忠诚的性格特点。从唐僧的角度看,悟空举棒打人,不说分明,可见其鲁莽草率,不稳妥。
18.示例①:推荐周恩来为“精神导师”。他始终坚持探求救国之路,“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在天津关监牢、欧洲勤工俭学、上海组织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顺境逆境,信仰不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理想、信仰和祖国命运连在一起,用坚持与奋斗书写人生,就没有迷茫与困惑。
示例②:推荐简 爱为“精神导师”。她寄居在舅舅家,勇于反抗舅母的苛刻与表兄弟的跋扈;在劳渥德学校顽强地成长;与罗切斯特相识相爱,得知罗有妻子,毅然离开,保持自尊,追求平等。她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激励我们追求人间自由幸福、追求更高精神境界。
示例③:推荐保尔 柯察金为“精神导师”。他4次死里逃生,却从未放弃革命理想。即使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以惊人毅力创作小说,用文字继续战斗。保尔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难免遭遇挫折,但要用钢铁般的意志迎接挑战,以不屈的精神书写生命的辉煌篇章。
19.例文1:
我的追梦之路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那黑白相间的琴键,宛如神秘的魔法按钮,能奏出世间最动人的旋律,自儿时第一次触摸钢琴,我便深深沉醉其中,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追梦之路。
起初,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我每天都会迫不及待地坐在钢琴前,认真地弹奏着简单的音符,仿佛自己就是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演奏家。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接踵而至。复杂的乐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让我眼花缭乱;快速的指法练习让我的手指酸痛不已,甚至有时会不受控制地颤抖。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没有弹钢琴的天赋,是不是应该放弃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就在我几乎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读到了贝多芬的故事。他在失聪的巨大困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用顽强的毅力谱写出了不朽的乐章。和他相比,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练习计划。每天放学后,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坐在钢琴前练习两个小时。遇到难的段落,我会放慢速度,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抠,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比赛,我要弹奏一首高难度的曲子。其中有一段快速的八度音阶,我怎么都弹不好,手指总是不听使唤,弹出的声音也杂乱无章。我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但我没有放弃。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断地调整手指的力度和角度,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那一段流畅而美妙的旋律从我的指尖流淌而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成就感。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我穿着漂亮的礼服,自信地走上舞台。当我的手指触碰到琴键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消失了。我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用旋律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和坚持。最终,我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追梦之路虽充满艰辛,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收获了成长。我会带着这份对钢琴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梦想之花在坚持的滋养下绽放得更加绚烂。
例文2:
以坚持之姿,赴梦想之约
梦想,是人生旅途中的灯塔,而坚持则是驶向灯塔的船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坚持之姿,追逐梦想,成就非凡人生。
坚持追梦,是愚公面对王屋、太行两座大山的阻拦,依然率子孙挖山不止的执着。在旁人看来,愚公的举动或许是不自量力,但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只要坚持不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正是这份对移山梦想的执着坚持,让愚公的故事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坚持追梦,是宋濂在穷冬烈风中求知进学的身影。他自幼家境贫寒,却热爱学习。为了获取知识,他不畏严寒,跋山涉水去请教老师。即使“足肤皲裂而不知”,他也从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凭借着这份坚持,宋濂成为了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坚持追梦,是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中“我不能走”的坚定呼告。为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他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多年。面对恶劣的环境、巨大的困难和未知的危险,他从未退缩。在实验出现危险时,他毅然决然地留在现场,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核事业。正是这种坚持,让中国在核武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也让邓稼先成为了人们敬仰的英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追梦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他们或许是因为遇到了一点困难就选择逃避,或许是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果就失去了信心。他们不知道,梦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跨越重重障碍,抵达成功的彼岸。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以坚持为帆,以信念为桨,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驶向梦想的港湾。
让我们以坚持之姿,赴梦想之约,在人生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