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阶级性特征 2.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3.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
思考:百年征程中的中国少年作出怎样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含义: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是不是,是什么—认知)
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好不好,值不值得—认知)
含义: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去不去做—行为)
基础(易错易混)
体现
基础
餐桌有剩菜
浪费粮食不好
吃完,不能倒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事实判断是形成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1.含义
2.关系: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认为教育可以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决定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张桂梅在云南执教时,目睹贫困山区孩子特别是女生求学困难,因为只是匮乏再度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产 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
注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并且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价值
判断
价值
选择
价值观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基础
社会实践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产生: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近年来,东北某老工业区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充分利用一些历史渊源深厚的老厂房,将废旧机床、罐体和管道、玻壳半成品改造成艺术小品,营造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实现了工业传统与现代时尚的共融。这一实践创新的成果表明( )
①人的活动改变了物的属性并实现价值转换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于社会实践而形成
③物的价值能随着时空及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④观念创新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这段材料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古时候,武松打虎被赞叹为英雄行为;在今天,如果有人再打死老虎,则要被抓去坐牢。
探究:
社会历史性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含义:
4.特征
②意义:
标准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时、因地而变)—客观因素
≠超越历史条件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要求:
思考:古时人们认为武松打虎是英雄行为,我们能否站在今天的角度认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1)社会历史性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区核心干道,途经皇城根遗址、什刹海、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近来,市民发现宽阔的大街变绿变静了,两侧加了绿带,中间加了国槐与时令花卉组成的3米宽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变化( )
①实现了“慢行优先”“静下来”,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
②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更注重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转化,①错误。③: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
②:平安大街的变化,是近期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②正确切题。
④:变绿变静、加了“绿带”、设置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这表明平安大街的变化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老百姓对“雨”的期盼
观祈雨
李约 〔唐代〕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地主对于“雨”的厌恶
思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道理?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 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表现:
A.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阶级性
(阶级社会中)—主观因素
标准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要求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马克思
4.特征
一个残废人!
伟大的艺术品
有伤风化!
维纳斯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即:
主体差异性
思考:这个例子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标准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主体差异性
(因人而异)—主观因素
①含义:
②要求:
4.特征
特征 含义 要求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强调客体因素】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强调主体因素】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强调主体因素】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3.202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通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妇女保护的专门法律规范,是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通过调整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通过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有时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是否意味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衡量和评判的客观标准呢?
有2个客观标准
二、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评价标准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①根本衡量尺度: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最高价值追求: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总要求: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要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③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A.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群体立场】
B.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换位思考】
二、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评价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含义
内涵
关系
产生
基本
特征
社会历史性
主体差异性
评价
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阶级性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可见,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是( )
①熟悉民情,提高决策能力 ②依靠人民,集中群众智慧
③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①:熟悉民情,提高决策能力,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但不是根本前提,①排除。②:设问要求回答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是什么,依靠人民,集中群众智慧是结果,不是前提,②排除。
③④: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可见,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是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5.2024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2周年。一百多年来,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由此可见( )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
②青年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价值追求
④坚守人民立场是青年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