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实现人生的价值6.1 价值与价值观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人的价值(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影 响(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影 响作用标准措施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1.知道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理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理解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3.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案例,阐明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真正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为什么奋斗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劳动的人生最美!一、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一)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的作用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2.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二)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为谁劳动1.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2.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一、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关于劳动的知识点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劳动创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必修二第四课第一框)2.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必修二综合探究二)3.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必修四第二课第一框)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必修四第五课第一框)4.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必修四第六课第三框)他何以如此优秀?出生于家庭: 爷爷张鸣岐曾任清末两广总督,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工作经历:中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家庭环境的熏陶学校的教育老师的培养国家的扶持社会提供的平台学习生涯:1943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到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化工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获得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放弃继续留学计划,返回中国。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客观条件)(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社会对个人的作用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社会提供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注意:不能因此认为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二)实现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强调个人要与社会统一1.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客观条件)(1)首先明确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其中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2)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的物质财富,它既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又是继续进行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类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而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科学和文化发展水平;人们创造力的利用和发挥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如生存条件、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3)对个人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正确认识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1951年,国家面临石油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张存浩毅然选择到东北科研所合成燃料研究室工作,从事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技术研究。当时,这些研究在国外属于绝密,文献资料很少,而且实验的毒性和爆炸的危险性很大。张存浩和同事们在硼烷高能燃料、固体推进剂、固液推进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那时正值1960年秋末,张存浩与大家乘坐一辆敞篷卡车,日夜奔波在科研基地。从基地选址、规划到建设,他都亲力亲为。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营养不良,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体重由原本140多斤降到不足120斤。但“祖国需要”这个神圣的使命,驱使张存浩顽强地坚持着。经过艰苦探索,团队终于取得了助推器装机前两次地面试验均获成功的优异成果。(二)努力增长自己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1940年,进入福建长汀中学学习。 1943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到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同年,前往天津南开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化工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获得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期间,张存浩曾两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大力推动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他还主持启动了中国首个人才项目,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且推动成立了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专业学风管理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2014年1月10日,张存浩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为张存浩颁奖担,这是对其科技报国、矢志不渝的最高肯定和褒奖。获奖后,记者采访张存浩时问:“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说:“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短短几句话,正是张存浩多年来赤诚爱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甘于奉献的科研人生写照。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四)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建国初期,张存浩先生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一生中为满足国家需求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1)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和奉献。(2)客观条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3)主观条件:强调精神、素质、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方式各有侧重(1)客观因素①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主观因素①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③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发展才能,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根本途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1.自强不息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纠正:劳动和奉献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纠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纠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4.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纠正: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5.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纠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6.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纠正:能力卓越的人,更容易创造出卓越的人生,但并不是说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2.高一某班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发现当地存在一些将劳动教育窄化为“让孩子干农活”“动动手、流流汗”的误读,甚至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同学们为此发出倡议:劳动教育,既要“流汗”更要“走心”。这一倡议提醒我们( )①要铸就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②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意义③劳动的终极价值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④物质生产劳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