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一)科目: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本堂考试为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同堂考试,请考生分科作答。历史科目答题时,请务必在历史答题卡上作答,不得混淆答题卡作答,否则作答无效。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5.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6.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7.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本试题卷共6页,有两道大题,20小题,满分为10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社会制度2.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一”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发达 D.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3.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两句诗词分别描写的是( )A. 长城的修筑与文天祥抗元 B. 都江堰的修建与文天祥抗元C. 长城的修筑与岳飞抗金 D. 都江堰的修建与岳飞抗金4. 下列图片所示的内容共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 书法艺术的发展 B. 雕刻技艺的流传C. 科技文化的璀璨 D. 数学知识的拓展5. 归纳法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A. 夏商周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 秦汉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C.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D.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7. “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前后逾三十年,实同是鞠躬尽瘁;维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地下若逢曾太傅,纵横已万余里,庶无负以人事君。”这副挽联称颂的是(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邓世昌8.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样是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1895年的“公车上书”没能阻止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却使北洋政府拒绝了《巴黎和约》的签订。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 )A. 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 B. 斗争主导力量的差异C. 列强对华态度的改变 D. 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9. 下面饼状图所示的信息可用于佐证( )A. 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0. 下面是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C.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 崭新篇章,民族复兴11. 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税率(%)A.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城市改革深入展开C 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12.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亚非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 )A. 同一性 B. 互鉴性 C. 传承性 D. 多元性13. 有趣的谚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形象地记忆一个历史事件。下列描述中,与欧洲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关系相关的是(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条条大路通罗马”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14. 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以这种角度看殖民扩张应该是( )A.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 给亚非拉造成了无穷尽的苦难 D. “带着血泪的进步”15. 俄国进行近现代化道路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九(1)班同学按时序对其探索过程进行了排序,其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 →俄国1861年改革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 俄国1861年改革 →新经济政策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十月革命C. 十月革命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经济政策 →俄国1861年改革D. 俄国1861年改革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6.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是20世纪前半期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三个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 )A. 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召开B. 都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C. 都解决了战争带来的危机D. 都反映了人类发展经济共同愿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材料二 中国疆域的发展变化表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力量和悠久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政治上曾出现过种种的动荡和危机,周以后,朝代更替,民族相争,但是商征服夏又继承夏,周征服商又继承商。政治史上的连续性在疆域上表现持续的稳定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不断的接触、混杂和融合,不断出现分裂和消亡,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地理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疆域形成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材料三 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摘编自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应对西北边疆危机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要在中央”对“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作用。18. 食物名称,是全球化贸易的一个缩影。某学校历史社团以“外来食物的名称”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加,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感知生活现象】同学们搜集和整理了生活中一些外来食物的名称及传入时间,制成下表。名称类型 传入时间 传入物品 现代名称“胡”系列 两汉至唐 胡瓜、胡豆、胡麻、胡桃、胡萝卜等 黄瓜、蚕豆、芝麻、核桃、胡萝卜等“番”系列 南宋至元明 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等 西红柿、红薯、辣椒、番石榴等“洋”系列 清代至近代 洋葱、洋芋、洋姜、洋白菜等 洋葱、土豆、姜、圆白菜等“西”系列 五代至近代 西瓜、西芹、西葫芦、西蓝花等 西瓜、西芹、西葫芦、西蓝花等“西洋”系列 近代至现代 西洋菜、西洋樱桃、西洋苹果等 西洋菜、大樱桃、苹果等任务二【管窥历史影响】由东南亚引种到中国的甘薯(也称番薯),400余年来,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甘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缓解了其后出现的人口增长与粮食不足的矛盾,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任务三【思悟历史启示】日本以“唐”开头的食物,大都是通过中日贸易和交流传到日本的。如唐黍(玉米)、唐辛子(辣椒)、唐瓜(黄瓜)。日本还有一些食物是以“荷兰”开头的,比如荷兰草莓、荷兰白菜、荷兰芦笋、荷兰芹菜等,这些大多是江户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贸易中带到日本的。同样食物的不同叫法,也可看出贸易和文化传播的路线。比如,玉米在法国南部被称为“西班牙小麦”,到了意大利、德国、荷兰则变成了“土耳其小麦”;在北非和印度,玉米叫作“麦加小麦”,非洲很多地方还叫它“埃及高粱”。从这些称呼的变化,不难看出玉米是通过何种路径传播至全世界的。(1)根据任务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2)根据任务二的材料,概括甘薯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3)本项目式学习完成后,该历史社团将举行一次交流分享会,谈谈在这次学习中的收获与启示,请你写一份简要的分享会发言稿。19. 合理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是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全面学习中华文化与唐制,通过大化改新在全球历史上比西欧的法、德、意、英等国更早地确立了封建制社会。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协和万邦”,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依靠思想和道德自身的力量,依靠华夏一整套的德教礼治,所以对日本一向毫无觊觎之心。因此,接受儒教、“以唐为师”的日本,封建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材料二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空前大灾难。——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材料三 “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从上述话语中可以看出,在戈尔巴乔夫的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他的“新思维”所鼓吹的“西方民主”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位结束冷战、发动打破“苏联专制政权”的“民主改革”的领导人,事隔14年之后,在国内仍备受指责。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把他当作苏联解体和随后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窘境的经济混乱局面的罪魁祸首,指责他屈服于西方。——摘编自葛新生《悔悟与反思:苏联解体亲历者对改革历程的新认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以唐为师”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经济模式的相似之处,并简要评价“新政”。(3)根据材料三,概括戈尔巴乔夫鼓吹“西方民主”的危害,并指出我们应从中吸取的教训。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旭华(1926—2025)生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秋,在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涯中立下了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1944年报考大学之际,目睹日寇的暴行,开始立志学船舶,科技报国;1945年至1949年在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学习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下,黄旭华加入国立交通大学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并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黄旭华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黄旭华同志被秘召进京,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重要成员,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此后三十年,他隐姓埋名、默默耕耘,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7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实现了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到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材料二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8月离休。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8人“共和国勋章”。(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国际、国内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并简析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025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一)科目: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本堂考试为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同堂考试,请考生分科作答。历史科目答题时,请务必在历史答题卡上作答,不得混淆答题卡作答,否则作答无效。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5.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6.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7.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本试题卷共6页,有两道大题,20小题,满分为10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历史意义:使“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2)因素:政治上的连续性;民族的交融;地理环境的影响。举措: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在新疆建省。(3)阐述:秦朝推行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巩固了大一统。汉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避免了分裂,使西汉王朝走向强盛。也可以列举其他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义。【18题答案】【答案】(1)主要条件:优良作物品种的引进;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革新;耕地面积的扩大;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政府的重视;劳动力的增加等。(2)影响:甘薯的传入,促进了粮食种类的多样化;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缓解了人口增长与粮食不足的矛盾等。(3)收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生活中这些常见外来食物命名的规律和传入的时间,了解了它们传播的路径及历史影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认识到各地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启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学习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9题答案】【答案】(1)影响:封建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中日之间关系密切,中日人民长期友好地往来。(2)相似之处:国家干预经济。评价: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3)危害:局势混乱,国家不稳定。教训:改革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地照搬他国的经验。【20题答案】【答案】(1)国际背景:冷战(两极格局);美国的遏制中国;中苏关系紧张;美国的国防科技领先。国内背景: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需要;中国经济、技术落后。(2)理由: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攻克核潜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成就的原因:国家支持;团队合作;胸怀爱国之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脚踏实地进行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