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 ) 燕脂( ) 车马喧( )
提携( ) 折戟( ) 不胜簪( )
殷勤( ) 嗟( ) 日暮(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 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欲不胜簪 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声满天秋色里 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折戟沉沙铁未销 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报路长嗟日暮 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诗谩有惊人句 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诗词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 国破/ 山河/ 在,城春/ 草木/ 深
B. 半卷红旗/ 临/ 易水,霜重鼓寒/ 声/ 不起
C. 东风/ 不与/ 周郎便,铜雀/ 春深/ 锁二乔
D. 天接/ 云涛/ 连晓雾,星河/ 欲转/ 千帆舞
4. 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 九万里风鹏正举。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和“谩”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叹息 缓慢 B. 盼望 缓慢
C. 叹息 徒然 D. 盼望 徒然
6. 下列文学常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西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其五)、《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C.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所作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7.填空。
(1)《饮酒》(其五)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春望》中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寓无限的伤感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3)《雁门太守行》中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赤壁》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5)《渔家傲》中运用典故,既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8.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班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仿照形式一补充活动形式。
形式一:开展文化遗产辩论赛
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下列文化遗产中选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填在横线上:古遗址、壁画、相声、京韵大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_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______”却“ 欲辨已忘言”。(请用原文词语填空)
10. “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二) 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 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中“草木深”表面是描写乱草丛生、林木苍苍的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
B. 颔联中无论是花香还是鸟语,都使诗人在无限的伤感中感受到了一丝的慰藉。
C. 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久和家书难通。
D. 尾联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忧国伤时的真切。
12. 《望岳》《春望》两诗中都出现了“鸟”的意象,请分别结合“决眦入归鸟”和“恨别鸟惊心”的内容,说说诗人借此意象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一、二句勾画出两军对垒的场面,三、四句用“______________”侧面展现战争规模之大,五、六句用“半卷红旗”和“霜重鼓寒”再现寒夜突袭的情景,七、八句用“黄金台”的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王安石曾对这首诗的前两句提出异议,他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但这并不妨碍这两句诗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结合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 首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6. 此诗为咏史诗,诗人咏史的目的是什么?
(五)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 “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 “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18.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六)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9.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20.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欲说还休”。
(七)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 ①可怜:可爱。
21.请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王阳明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出“十里不同天”的景象,阴晴冷暖判若两界。
B.诗人在颔联发出诘问,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
C.颈联通过描写府台倒影和松竹寒声,渲染出了新春清冷的氛围。
D.本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意象,勾勒出一幅雪后春景图。
24.王阳明诗作蕴含哲理,有人评价本诗尾联“雪深三尺,心光如昼”,请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残春
陆游
残春醉著钓鱼庵,花雨娱人落半岩。
岂是天公无皂白①,独悲世俗异酸咸。
妄身似梦行当觉,谈口如狂未易缄。
已作沉舟君勿叹,年来何止阅千帆②。
残春
韦骧
家近西湖日往还,恬然不觉到春阑。
水边花发华丹尽,水面清光终未残。
[注]①无皂白:比喻不分是非。②这里化用了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
25. 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娱人”意为“使人欢愉、陶醉”,陆诗首联描写了残春时节诗人的生活状态。
B. 陆诗中诗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如梦,应当觉醒,而诗人谈论世事时难以缄口。
C. 陆诗中诗人感叹自己像沉船一样沉沦,但又说不要为他叹息,因他已向现实低头。
D. 韦诗写诗人每天往来经过西湖,看到湖边的花儿由开到谢,不知不觉已到暮春。
26. 这两首《残春》蕴含的情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lú zhī xuān xié jǐ zān yīn jiē mù 2.(1)简陋的房屋 (2)能够承受,禁得起 (3)军中号角 (4)古代兵器 (5)拿,取 (6)叹息,慨叹 (7)同“谩”,空、徒然 3.B 4.B 5.C 6.B 7.(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1)示例:召开文化遗产座谈会
举行文化遗产朗诵赛 (2)相声、京韵大鼓
9.车马喧 真意
10、示例:在南山下的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丛里,随意地采摘几朵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神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11.B
12.示例:《望岳》中“决眦入归鸟”写出了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看见飞鸟归林。这句诗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泰山的热爱。《春望》中“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觉得心惊不已,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13.角声满天 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14.“黑云压城”并非实指天气,而是比喻敌人大兵压境,来势汹汹,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写出了守军严阵以待、士气高昂。
15.点出此地曾是战场,暗含岁月流逝,引起诗人对前朝人、事的慨叹,为后面咏史抒怀做铺垫。
16.怀古伤己,借周瑜有东风相助打败曹操的史事,曲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17.C
18.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希望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自己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自己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厌弃和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9. 不相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历尽世事艰难的满腔愁苦。
20.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愁苦无法言说的无奈,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痛苦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1、【示例】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垂杨飞舞在岸边,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
22.运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特意趣。
23.B 
24.①尾联诗人说不要去抱怨布衾单薄愁苦僵卧,积雪虽厚,但终将迎来破晓天明,既写实景,又寓心境。②“布衾僵卧”“积素还多”象征着困境(逆境或处境艰难),“曙明”象征心光(希望)。③此句暗含“困境孕育转机”“困难中仍有希望”的哲理,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5. C
26. 相同之处:①都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②陆诗写诗人醉倒在钓鱼庵,花雨飘洒在半山的岩石上,诗人陶醉其中,心情闲适;韦诗写诗人每天经过湖边,感受到春天的变化,心情闲适。
不同之处:①陆诗写诗人“悲世俗”“妄身似梦”“谈口如狂”,还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世俗的不满和悲愤之情以及对人生坎坷经历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豁达和坚强;②韦诗写西湖旁盛开的花逐渐凋谢消失,但清澈的湖面上还有美丽的光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超然客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