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课前提问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开始标志领导力量胜利标志革命道路性质胜利成果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毛泽东思想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教学重难点 核心素养1.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3.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4.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第一部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多穷: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6美元;人均原煤59公斤;人均钢0.39公斤;人均发电量7.9度;而横向对比当时的世界: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 英国人均国民总产值642美元;“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如何重新书写自己的成长道路?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阅读教材P25-27,思考讨论总结以下问题。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历史必然性是什么?4.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个体农民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农业合作社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造后性质改造方式2、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前性质公私合营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结合材料,谈谈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材料二: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材料三: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材料四:1950年,中国通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个体农业难以适应工业化新形势国家积累了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国营经济成为主导因素国际形势利于转变(1)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总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通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1954.9.20 )②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p27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①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p274.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拓展延伸:区分“两个”标志1949 新中国成立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010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0240822中苏关系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面否定,这标志着中苏在意识形态上走向分歧。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海南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侵犯中国主权1960年,苏联召回在华专家,撕毁多项合同书,废除多个科技合作项目,缩减中苏贸易。同年,苏联在新疆挑起边境冲突事件,中苏关系恶化。议题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该如何面对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新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崭新的历史课题二、在艰辛探索者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如果不同本国情况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致失败。(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3、党的的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贡献最重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p28(工业方面)工人楷模新中国工业发展区域6.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6.探索取得的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铁路干线三门峡水库人民治理黄河6.探索取得的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6.探索取得的成就(4)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4年10月16日下午,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二、在艰辛探索者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成就的重要表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理论方面的成就: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①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东亚病夫”站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5.中国如何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议学问题:你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题“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析,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5、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意义①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1.崭新的历史课题2.党的八大地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指明方向小 结: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课堂训练1.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②民族资本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改造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民族资本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说法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②不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结论,不是表现,④不选。]2.D.题目考查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错误。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错误。A2.截止1956年底,96.3%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91.7%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和82.2%的私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这标志着(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题目考查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错误。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④符合题意。D课堂训练3.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胜利召开。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提出了“一化三改”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④明确要尽快推动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A[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排除③。党的八大明确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错误。]A课堂训练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课堂训练答案解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探索,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②④应选。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前,①③不选。]C增强及时回顾意识 提高复习巩固效率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