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古诗三首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缘”的意思是( )
A.缘分 B.缘故 C.因为
2.梅雪争春未肯降( )
A.服输 B.降服 C.降落
3.《题西林壁》是一首( )。
A.哲理诗 B.咏物诗 C.写景诗 D.抒情诗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题西林壁》中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景象。
C.《雪梅》这首诗借“梅”“雪”争春,劝诫人们要和平共处。
D.《暮江吟》描绘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景象。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D.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联系整首诗,下列哪一句古诗描写的不是秋天的景色?( )
A.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风定小轩无落叶。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9. 经典诗歌默写。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白居易《暮江吟》)
(2)               ,骚人阁笔费评章。(卢钺《雪梅》)
(3)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所说:“               ,               。”
10.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的       。“题”的意思是       。“        ,只缘       。”由这两句诗,我想到与它表达同一意思的那句谚语:“当局者迷,        。”
11.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雪梅》的作者是(         ),字(      ),他是(       )代表诗人,以(        )留名千古。
(2)《雪梅》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12.古诗赏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人( )。
(2).解释词语:
题:(   ) 缘:(    ) 不识:(   )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4).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由此我们想到了一句俗语:(    ),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13.课外阅读
庐山小记
庐山终于成行,那美景实在不是我这拙笔能描写得出来的,但还是忍不住要记下一笔。最让我难忘的是庐山的云雾和暴雨。一天之内下了两场大雨。暴雨突然来临,使人来不及躲避,立刻全身湿透,心也融入了大自然里,游人洗去了夏天的暑气,走在雨中的山路上,感觉到秋意浓浓的,不由发出感叹:真乃避暑胜地也。雨后的庐山,白烟袅袅,如入仙境,云雾在山里忽隐忽现,把个瀑布遮遮掩掩的,让人只能闻其潺潺流水声而不见踪影,大声地背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因为山脚下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所以水面上的雾气特别多,那悠闲清逸的云雾是最吸引人的,水汽蒸发时形成了云雾袅袅而上,使整个庐山被笼(罩 照)住,风一吹,似仙家腾云驾雾般地到来,一会儿(工 功)夫烟雾散开,青山翠树又呈现在眼前,特别地诱人,仿佛(置 治)身仙境中,自己也要飘飘欲仙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来诗人们写的就是这般境界啊。
在庐山到处是各式各样的别墅。这里是19世纪外国传教士来此建造的各种各样的外国别墅,有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民房式样。进入别墅区,可以让人领略异国风情。特别是老别墅,现在开辟为参观游览的地方,进去后可以看见第一位来庐山建造别墅的外国人——李立德的蜡像人。一组别墅系统地介绍了庐山的外国别墅来由。一部《庐山恋》的电影更使到了庐山的游人心醉神迷,那个电影院一年到头就只放这一部电影,却天天满场。
清早的庐山极为迷人,除了满山的氧气之外,还有悠闲的人们,在坡上锻炼身体。在花径公园里,看着那里种着清秀的百合花,不由人想起了妹妹那调皮的模样,原来庐山还是个花卉王国,白居易的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把我们带回了春天。由于气候原因开花时间特别长,往往是山下花谢尽了,这里才盛开。使人看得如痴如醉,留恋忘返。可惜这次时间不够,很多地方没去成,去的地方也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没有尽情感受。若有机会我还想再来一次庐山。
(1).画去括号中用得不当的字。
(2).给加点字注音。
拙笔( ) 清逸( ) 别墅( )
两场大雨( ) 潺潺流水( )
(3).照样子写词语。
(1)如痴如醉(ABAC式):_______ ______
(2)蜻蜓点水(含动物名称):________ ______
(4).请写出下面诗句的作者及诗的题目。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请你描绘一下雨后庐山的美丽景色。
                                      
(6).既然“人间四月芳菲尽”,为什么“山寺桃花始盛开”?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C
6.C
7.B
8.B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9. (1).半江瑟瑟半江红(2).梅雪争春未肯降(3).横看成岭侧成峰(4).远近高低各不同
10. (1).宋(2).苏轼(3).书写(4).不识庐山真面目(5).身在此山中(6).旁观者清
11. (1).卢钺(2).威杰(3).宋(4).两首《雪梅》(5).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12.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2. (1).写、题写。2. (2).因为、由于。2. (3).不能认识,辨别。3. (1).横3. (2).竖3. (3).远3. (4).近3. (5).高3. (6).低3. (7).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4.(1).只缘身在此山中4. (2).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4.(3).不识庐山真面目4.(4).只缘身在此山中5.B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13. 1.画去:照 功 治2.zhuō yì shù cháng chán3.(1)若隐若现 自由自在(2)鹦鹉学舌金蝉脱壳4.(1)李白《望庐山瀑布》(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5.白烟袅袅,如入仙境,云雾在山里忽隐忽现,把个瀑布遮遮掩掩的。6.由于气候原因开花时间特别长,往往是山下花谢尽了,这里才盛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