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12月课堂练习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12分》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汲取书中营养,感悟人生。从寿镜吾先生那把不常用的戒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和的老师:从消除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中,我们理解到了莫怀戚先生的责任与担当:从白求恩大夫对同志的极端热忱中,我们体会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诸葛亮对儿子的殷般教诲与无限期望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父亲的教育智慈....·【甲】他们之所以被铭记的原因,是因为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hng显了理想光挥和人格力量。当然,阅读也要有合适的方法。【乙】。【丙】我们读《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适令“精读”和“跳读”并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和ǎ1②分歧」③热忱④zhang显(2)请为【甲】句提出修改意见。(2分)(③)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词性角度看,文段中“汲取”“父亲”“智慧”的词性依次为动词、名词、形容词。B.从感彩角度看,文段中“毫不利己”“质朴”“光辉”“意义”都为褒义词。C.文段中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D.【丙】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乙】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精读就是细读、精思与鉴赏。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③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综合运用。④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不甚精彩的章节。A.②①④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5)下列是小语对于所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请你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A,我从文言作品中悟得了道理。节选自《聊斋志异》的《狼》,使我明白了要敢于、善于与恶势力斗争:节选自《资治通鉴》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则启发我做人要有礼有节、为人方正。B.我从现代诗歌中习得了写作技法。《金色花》写现实与联想,以儿童视角描写金色花,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荷叶·母亲》写想象之事,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C.我从唐诗宋词中领略到大好河山。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为我们展现了苍茫、宁静的边塞美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D.我从文学经典中学会了学习方法。《论语》作为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都出自该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劝勉儿子用宁静专一、勤俭节约来修养身心、培养品德。2.根据你的古诗文积累填空。(10分)诗文中有景。读(1)一(作者)的《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2)我们看到北方特有的壮阔与孤城的辽远;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3)”我们看到一幅清新灵动的江行夜景。诗文中有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4),却话巴山夜雨时”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道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5)”流露出诗人思乡思亲的真挚情感。诗文中有画。(6)的《秋词(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7)用豪迈的笔触挥洒下一幅明丽的秋日名画。诗文中有志。诸葛亮的《诫子书》,“(8)非宁静无以致远”殷殷教诲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