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11月24日,衢州马拉松鸣枪开赛。如图所示为马拉松奖牌(主要为锌合金)。从物质分类角度看,金牌属于(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2.(3分) 新型材料N10675主要由镍构成,添加了钼、铬等元素。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可用于化工、石油天然气、航天航空、电子等行业,该材料属于()
A.合成塑料 B.合成橡胶 C.合成纤维 D.金属材料
3.(3分)镉(Cd)是镍铬电池的重要材料,它可以从铜镉渣(主要含有镉、锌、铜等单质)中分离回收,其过程如图,则镉、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锌>铜>镉 B.锌>镉>铜 C.镉>锌>铜 D.镉>铜>锌
4.(3分)近日,有报道称,市场上不少不锈钢电水壶系“高锰钢”材料制成,加热过程中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高锰钢”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一般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C.合金一定是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
D.合金中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5.(3分)小金设计了以下甲乙丙丁四组实验,探究铁锈蚀的因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丙组是其他各组的对照组 B.铁钉锈蚀属于化学变化
C.甲乙对比探究铁锈蚀需要 D.丁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最严重
6.(3分)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小金向稀硫酸中加入了适量铁粉,其微观粒子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烧杯②中▲代表铁离子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产生了助燃性气体 D.反应后的溶液呈浅绿色
7.(3分)一艘钢制轮船停在海面上(如图所示),则船身的三个位置发生锈蚀的顺序是
A.a部位最先锈蚀 B.b部位最先锈蚀
C.c部位最先锈蚀 D.三部位同时锈蚀
8.(3分)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M不可能是铁 B.M的金属活动性比 Ag强
C.M 可能是铝 D.反应后M 的化合价降低
9.(3分)为比较某末知金属 X 与 的活动性强弱,小科进行了如图实验,其中 A 试管无明显现象, B 试管 X 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3分)如图所示为CO还原CuO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产生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先点燃酒精灯再挤压胶头滴管
B.实验现象:乙中固体颜色由黑变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结果: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实验结论:CO 在反应中被还原为CO2
11.(3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NO3→NaCl B.CaO→Ca(OH)2
C. D.
12.(3分)如图是一款“摩飞多功能锅”,因轻盈易携带、加热快而深受大众喜爱。锅盘是用某种金属经特殊工艺制成,通电后与底座接触,可迅速达到预设温度。据此推断该金属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低 B.易腐蚀 C.导热快 D.密度大
13.(3分)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石墨双炔包覆的锑纳米空心立方盒,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把纳米铜颗粒转化为锑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SbCl3+3Cu=2Sb+3CuCl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3分) 将颗粒大小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粉末分别放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的氢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甲金属为铁,则乙金属可能为()
A.铝 B.锌 C.铜 D.银
15.(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B
C
D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6题;共34分)
16.(6分)为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在锌粉、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2分)由图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分)由该反应微观模型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选填字母)。
A.Zn>Cu B.Cu>Fe C.Zn>Fe
(3)(2分)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就可得出金属活动性的顺序:Zn>Fe>Cu。
17.(6分)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大约要24小时后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
(1)(2分)图1实验中,对比   (填字母)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2)(2分)图2实验中,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   。
(3)(2分)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18.(6分)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图甲所示:
(1)(2分)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中,铜先被冶炼出来。请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其主要原因:   ;
(2)(4分)图乙是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写出一点即可)
②实验中氢气的作用有   。(写出两点)
19.(4分)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火炬外形设计是以水为灵感,圆润线条、水波纹图案同时体现了平等与和平的要素。内部燃料是生物质丙烷,它是一种由生物质原料(如植物、农业废弃物、木材等)通过特定的化学或生物过程转化而来的丙烷。
(1)(2分)外部的金属材料能铸造成独特的水波纹图案,体现金属具有良好的   。
(2)(2分)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使用生物质丙烷的好处是   。 (写出一点即可)
20.(6分)同学们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Cu2+对水体和土壤危害很大,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将废液中的铜离子转化为氧化铜。查阅资料可知: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
(1)(2分) 操作Ⅰ的名称是   。
(2)(2分) 液体A中的溶质是   。
(3)(2分)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   。
21.(6分)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A装置的名称是   。
(2)(2分) 该实验利用氢气的   性。
(3)(2分)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   直至试管冷却。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5题;共39分)
22.(9分)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和如下实验步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
②缓缓通入,使装置中充满后点燃A处酒精喷灯。
③在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点燃B处酒精喷灯。
④待反应结束后,停止通入熄灭A、B两处的酒精喷灯。
(1)(7分)步骤③,A处酒精喷灯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粉逐渐减少,D中:   ;点燃B处酒精喷灯后,可观察到氧化铁逐渐变为黑色,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说明:   具有还原性。
(2)(2分)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判断并说明理由   。
23.(8分)为了证明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①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具有酸的通性。
②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
(1)(2分)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盐”或“有机物”)
(2)(2分)如图甲,向装有乙酸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溶液呈   色。
(3)(4分)如图乙,向三支分别加入图中所示的物质,迅速塞紧橡胶塞,振荡试管使各试剂充分混合。
①图乙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②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24.(6分)小明想设计实验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实验室中可选的材料有铁丝、铜丝、银丝、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1)(2分)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表面的原因是   。
(2)(2分)为达到实验目的,乙试管中的X溶液应选择   。
(3)(2分)小明发现实验中甲试管铜丝表面出现黑色物质,对该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以下猜想并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猜想一:可能是生成的银与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银为黑色。
猜想二:可能是硝酸银溶液浓度低,析出的银颗粒较小,吸收全部光呈黑色。
A.B.C.D.
根据本实验结果,上述两个猜想被证实是正确的有   。
25.(8分)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在一定温度下,CO2和H2在催化剂M的作用下可反应生成CO和H2O。于是,他们拟通过实验来验证此反应规律。
(1)(4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首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B 的作用是   。经过讨论后,发现实验装置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CO,应在B、C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有   的洗气瓶。
(2)(2分)实验装置改进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先通入CO2和H2一段时间,再分别点燃A处的酒精灯和C处的酒精喷灯,此操作的目的是   。
(3)(2分)实验过程中,能证明CO2和H2反应生成CO的证据是   。
26.(8分)某同学进行了《从自然界中的铜到纪念币中的铜》的项目学习。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以下三种炼铜的方法:
方法①湿法炼铜。具体流程如下:
方法②干法炼铜。先用高温煅烧孔雀石得到氧化铜,再利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右图为制取干燥氢气并用其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方法③生物炼铜。 “吃岩石的细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硫化铜转化为硫酸铜,再进一步转变为单质铜。具体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2分)写出方法①中步骤2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分)方法②中制取干燥氢气并能还原氧化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填字母)。
A.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 B.点燃丙处的酒精灯
(3)(4分)方法③中生物炼铜的优点有   (写出一点即可)。经测定某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该岩石制得3.2g铜,若不考虑铜元素的损耗,则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为   g。
四、综合题(共4题;共32分)
27.(9分)为测定铜铁合金的含铁量,取该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应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 1 2 3
稀硫酸质量/g 50 50 100
合金质量/g 5 15 25
反应后固体质量/g 2.2 9.4 n
(1)(3分)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4分)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2分) 表中的n为   (填数值)。
28.(6分)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金属冶炼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可通过实验了解该过程。据此回答。
(1)(2分)以下几种矿石中能用于冶炼金属铜的是
A.磁铁矿(主要成分 Fe2O3)B.赤铜矿(主要成分 Cu2O)
C.菱镁矿(主要成分 MgCO3)D.闪锌矿(主要成分 ZnS)
(2)(2分)实验装置搭建得是否正确会影响实验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下列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合理的是
A.B.C.D.
(3)(2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的操作是
A.通入氢气前先检验纯度
B.先通一段时间氢气, 再进行加热
C.加热试管前先进行预热
D.先停止加热,持续通氢气至冷却
29.(10分)向3g久置的铝片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并计算:
(1)(2分)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2)(3分)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产生氢气的原因是    。
(3)(5分)该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0.(7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如图)是由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2分)建设高铁铁轨和机车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使用到金属材料的是____。 (填字母)
A.锰钢铁轨 B.车头前的纤维增强塑料
C.铝合金车厢 D.车厢内塑胶地板
(2)(5分)大量的钢铁是通过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而成,炼铁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若用CO 还原Fe2O3,炼出含铁96%的生铁1120吨,如果高炉气体不加处理,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多少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1)Zn+CuSO4=ZnSO4+Cu
(2)A;C
(3)硫酸铜
17.【答案】(1)AB
(2)只有左侧管内的铁丝生锈,右侧管内的铁丝不生锈
(3)管内氧气浓度高(有水汽随氧气流一同出来)
18.【答案】(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2)药瓶内有气泡产生;作还原剂、燃料
19.【答案】(1)延展性
(2)节约成本、减小化石能源消耗可以保护环境
20.【答案】(1)过滤
(2)FeSO4或硫酸亚铁
(3)除去固体A中的铁
21.【答案】(1)分液漏斗
(2)还原
(3)通氢气
22.【答案】(1)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部分石灰水沿右侧导管进入E;;木炭和一氧化碳
(2)不需要,未反应的进入D中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23.【答案】(1)有机物
(2)红
(3)1、2号试管无明显现象,3号试管无水硫酸铜变蓝;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4.【答案】(1)防止铁丝表面的氧化铁影响实验结果
(2)硫酸铜溶液
(3)猜想一、猜想二
25.【答案】(1)检验(并吸收)CO2与H2 反应产生的水;浓NaOH溶液
(2)排清空气,避免不纯加热H2爆炸
(3)C黑变红,D变浑浊
26.【答案】(1)Fe+CuSO4=FeSO4+Cu
(2)A
(3)试剂经济便宜,节约能源,且不污染环境;4.8
27.【答案】(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50g稀硫酸和5g铁合金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2.2g,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g-2.2g=2.8g,
实验2中,50g稀硫酸和15g铁合金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为9.4g,
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15g-9.4g=5.6g,
则实验1中稀硫酸有剩余,铁完全反应,即5g合金中含有铁的质量为2.8g,
所以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2)若实验2中铁反应完全时,固体剩余质量应该为:15g-2.8g×3=6.6g<9.4g,则第二次实验中,稀硫酸完全反应,即50g稀硫酸消耗铁的质量为15g-9.4g=5.6g,
设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56 98
5.6g 50gx
x=19.6%
答:实验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3)13.8
28.【答案】(1)B
(2)D
(3)D
29.【答案】(1)0.4g
(2)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铝和盐酸的反应
(3)铝质量3.6克 , 90%
30.【答案】(1)A
(2)解:设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的质量为x,
112 132
1120t×96% x
;;
解答:x=1267.2t。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