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5.4 等效电路》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5.4 等效电路》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掌握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规律,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与简化电路的意义。 2.科学思维:通过推导等效电阻公式,提升科学推理能力;通过简化复杂电路,发展模型建构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串联等效电阻的实验探究,学习“实验+理论推导”的探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解决“灯泡分压”等实际问题,增强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学习重点 1. 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规律及推导过程。 2.等效电路的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 1.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公式的推导。 2.“等效替代”思想的深度理解,及复杂电路的等效简化分析。
【课前预习】
一、等效电阻的概念
1.几个电阻连接起来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叫做这些电阻的______。
二、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实验和理论推导都证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______。如两个电阻R1、R2
串联,总电阻R=______。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所以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比各串联导体的电阻都______。
三、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4.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______之和。如两个电阻R1 、R2并联,有R1=
______。
5.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所以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比各并联支路的电阻都______。
四、等效电路的应用
6.在分析复杂电路时,可用一个简单的电路代替它,确保电流和电压的输入、输出关系不变,这个简单电路就是复杂电路的______。
五、电阻箱
7.电阻箱是常见的变阻器,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看,电阻箱是通过______不同阻值的电阻,使两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所需阻值的。
【课中研学】
1. 什么是等效电阻?判断两个电阻“等效”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2.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如图所示,将已知阻值的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电路中,接通电源后,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和I,用欧姆定律算出R1与R2串联后的等效电阻R=_____。将R的值与R1、R2的值比较,看看R跟R1和R2有什么关系。
3. 这个结论,也可以从理论上来推导:如图所示,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和R2,串联后等效电阻为R。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有R=________。
4. 为什么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越串越大”?结合导体的电阻影响因素解释。
1. 理论探究:推导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猜想:两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______每一个支路的电阻。
如图,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可以探究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
2. 【例题】有一只小灯泡,它正常内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Ω,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3.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阻值与它分得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1. 什么是等效电路?简化“先并后串”的复杂电路时,应该先算哪部分电阻?
2.电阻箱是如何通过“等效电阻”实现阻值调节的?它的读数方法是什么?
3.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在阻值调节、读数方面有什么区别?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几个电阻连接后,若其作用可用一个电阻代替,这个电阻就叫做这些电阻的______。
2.两个电阻R1=5Ω、R2=10Ω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等效电阻规律,总电阻R=______Ω。
3.导体串联时,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选填“长度”或“横截面积”),因此串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4.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______之和;若两个电阻R1、R2并联,其等效电阻的表达式为R1=______。
5.分析复杂电路时,用电流、电压输入输出关系不变的简单电路代替原电路,这个简单电路叫做原电路的______。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1、S2,断开S3,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2调到最下端,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1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最终总电流为I。闭合S3,断开S1、S2,把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2从下往上滑,滑到中点时电压表V2的读数为3V,P2移动到最上端时,最大总电流为I'。两次实验中电流表随两电压表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以安全为前提,电源电压为 V。R1的最大电阻为 。前后两次实验的电流比I'∶I= 。闭合任意开关和调节滑片位置,电路的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差为 A。
7.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灯L与滑动变阻器R均工作,则甲表为 表;向右移动滑片P,乙表示数与甲表示数的差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8.导体并联时,等效电阻变小的原因是( )
A. 导体长度变大 B. 导体横截面积变大
C. 导体材料改变 D. 导体温度升高
D.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小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量
9.如图,将两个阻值不等的电阻R1和R2按如图(甲)、(乙)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相同,R1小于R2,闭合开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的示数等于V2的示数
B.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的示数
C.电压表V1与电流表A1的比值小于电压表V2与电流表A2的比值
D.电压表V1与电流表A1的比值大于电压表V2与电流表A2的比值
10.为了监测学生的体重情况,小石同学设计了一台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简易体重计,其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5Ω,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到的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脚踏板重力忽略不计。将该体重计水平放置在竖直上升的电梯内,某质量m=55kg的同学站在体重计上进行监测。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至停止。体重计示数m的变化如图丙所示,(g=10N/kg)则:(  )
A.闭合开关S,当体重计空载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A
B.电流表示数为0.3A时,电梯运行时间是在2s~5s时间段内
C.若用电压表改装体重计,且体重增加时示数增大,电压表应并联在R两端
D.若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并联在R0上进行改装,则最大称量值是140kg
(拓展性作业)
11.小明和小华合作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小电阻的关系,他俩设计了如图1电路,电池电压恒定,电压表测量电阻R1、R2的总电压。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要求开关断开时两表均无示数;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电阻箱阻值调至最 (选填“大”或“小”)处;
(3)接好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经检查发现是某根导线出现了断路,该导线是 (选填导线编号);
(4)纠正错误后,小华将电阻箱R1、R2的阻值分别调成和,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2,则此时电路电流大小为 A;
(5)小华发现电压表刻度模糊不能读数,于是想到用等效替代法探究,她断开开关,将R1的示数调为零,则接下来她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A.闭合开关,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示数不变
B.闭合开关,调节R2的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C.闭合开关,调节R2的阻值,使其大小为
12.用题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滑动变阻器3个(铭牌上分别标有“5Ω;3A”“20Ω;2A”“50Ω;1.5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实验中选用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 字样,则电源电压为 V;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电流表示数I,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得到的结论是 。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能用上图乙中的某一组实验数据,小明断开开关,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断开开关,换接未使用过的一个电阻,正确操作后,电流表示数应为 A。
13.科技社团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定,有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前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需要对电压表 。电路连接时开关应该始终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 端。
(3)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阻 。
(4)排除故障后,当接入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所要控制的电压U1时,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A。更换为10Ω的电阻继续实验,发现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时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U1,则电源电压为 。
(5)在不增加和不更换器材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的方法是: 。
14.学校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后,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防溺水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RP是压敏电阻,图乙是压敏电阻阻值RP随水深h变化的图像。该装置未浸入水中时,电流表示数是0.1A;当浸入水下深度h大于等于2.5m时,装置中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报警器开始报警。求:
(1)该电路的电源电压;
(2)报警器刚开始报警时,RP两端的电压;
(3)为了防溺水的需要,如果把报警水位调整到1m,请你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案,并结合计算进行说明。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闭合,、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求:
(1)当开关闭合,、都断开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当开关断开,、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模拟监测湖水水位的报警装置,其原理如图1电源电压恒定,电阻 R0 的阻值为30Ω;R是竖直放置的长条形电阻片。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AP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AP与R组成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设定数值时,表示水位达到警戒水位,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已知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U-I图像如图2所示。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下表记录了几组水位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求∶
水位 h/cm 10 15 20 30
电流 I/A 0.1 0.12 0.15 0.3
(1)电源电压;
(2)水位每上升1cm,电阻R接入的阻值变化量;
(3)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水位上升到警戒值,求警戒水位
17.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模拟货物称重的电路,货物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会使压敏电阻的阻值改变,进而改变电流表示数(电流表改装成压力指示表)。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为保护电阻,电压表量程为,电流表量程为.当压力为0N时,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3A时,保护开关S自动断开。压敏电阻的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10 9 8 7 6 5 4 3 2
(1)电源电压是多少?
(2)若要使压力指示表能显示的压力范围为,需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增加的电阻应接在、两点中的哪一点?阐述选择的依据。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等效电阻
2.和;R1+R2
3.长度;大
4.倒数;1/R1+1/R2
5.横截面积;小
6.等效电路
7.串联(组合)
【作业布置】
1. 等效电阻
2.15
3.长度
4.倒数;1/R1+ 1/R2
5.等效电路
6. 6 20 2∶1 0.4
解析:[1]第一次实验,闭合S1、S2,断开S3时,R1、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R1相当于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R2的滑片P2调到最下端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R1的滑片P1滑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不变,电源电压恒定,由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电流不变,即电流表示数不变。 由图乙知,与U轴平行的图象为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图象。P1在左端时,V1测电源电压,此时V1示数最大,由图象知,电源电压U=6V。
[2]第一实验中,P1在最右端时,V1测R2两端电压,此时V1示数最小,由图象知,UR2=4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即。第二次实验,闭合S3,断开S1、S2,灯泡与R2串联,电压表V2测灯泡两端电压, 乙图中上方的图线是滑片P2在不同位置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图象, R2的滑片P2在最上端时,只有灯泡连入电路中,此时灯泡两端电压最大为6V,电路中电流最大,所以I′=IL=0.2A
P2滑到中点时电压表V2的读数为3V,即灯泡电压UL=3V,由图象知,此时电路中电流I=IL′=IR2=0.15A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
解得R2=40Ω, 所以R1的最大值
[3]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第一次实验时电路中电流
前后两次实验的电流比
[4]当闭合S2、S3,将变阻器R2的滑片P2调到最上端时,灯泡和变阻器R1的最大电阻并联,此时总电阻最小,则总电流最大,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6V,由图象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最大总电流
当仅闭合S2,将变阻器R2的滑片P2调到最下端时,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串联,且由图象可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 第一次实验时电路中电流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I=0.1A
所以,闭合任意开关和调节滑片位置,电路的最大电流与最小电流之差为Imax-Imin=0.5A-0.1A=0.4A
7. 电压 变大
解析:[1]闭合开关,灯L与滑动变阻器R均工作。由图可知,若乙为电流表,则会造成电源短路,故乙一定为电压表,此时若甲为电流表,会造成灯泡L短路,所以甲、乙均为电压表。
[2]电路为灯L与滑动变阻器R的串联电路,电压表乙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甲测灯泡两端电压。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小,即甲电压表示数变小,乙电压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与甲表示数的差值变大。
8.B
9.B
解析:由甲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
电压表V1的示数,电压表V1与电流表A1的比值
由乙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则电压表V2的示数UV2=U,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流表A2的示数
电压表V2与电流表A2的比值
综上可知:
A.由可知,UV1<UV2,即电压表V1的示数小于V2的示数,故A错误;
B.由<可知,IA1<IA2,即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的示数,故B正确;
CD.电压表V1与电流表A1的比值等于电压表V2与电流表A2的比值,故CD错误。
故选B 。
10.D
解析:A.由图甲可知,闭合开关S,R和 R0串联,当体重计空载时,由乙图可知,此时电阻R=45Ω,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表示数为0.3A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由乙图可知,此时体重计受到的压力为600N,则此时体重计的示数为
由丙图可知,此时电梯运行时间是在0s~2s时间段内,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乙图可知,当体重增加时,体重计受到的压力增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串联电阻总电阻减小,总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因为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不变,根据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增大,又因为电源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压敏电阻R两端电压减小,若用电压表改装体重计,且体重增加时示数增大,电压表应并联在定值电阻R0两端,故C不符合题意;
D.若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并联在R0上进行改装,则R0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此时压敏电阻的最小阻值为
由乙图可知此时体重计受到的最大压力为1400N,则最大称量值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1)
(2) 断开 大
(3)②
(4)
(5)A
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电压表测两个电阻的总电压,则电压表需并联在两个电阻箱的两端,而开关断开时两表均无示数,说明开关在电压表并联部分以外,所以电路图如图所示
(2)[1][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为防止电流过大而损坏电路,同时电阻箱阻值应调至最大处。
(3)接好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相通,则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经检查发现是某根导线出现了断路,该导线是②。
(4)如图2,则电流表此时用的是小量程0~0.6A,分度值为,所以电流表读数为。
(5)因为电压表刻度模糊不能读数,无法计算电阻,可用等效替代法探究,她断开开关,将R1的示数调为零,调节R2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则总电阻不变,就可以得到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小电阻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1)
(2)电阻R断路
(3) “50Ω 1.5A” 4.2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 0.4 0.1
解析:(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增大,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连通,即电压表并联部分之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因此,故障可能是电阻R断路。
(3)[1]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由此可得电阻R的阻值为
因为电源由3节干电池组成,每节电压略小于1.5V,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约为U滑=4.5V-0.7V=3.8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约为
所以应选用“50Ω;1.5A”的滑动变阻器。
[2]电源电压U=I(R+R滑大)=0.07A×(10Ω+50Ω)=4.2V
[3]由图乙可知,电流与电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1]如图丙所示,电流表接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不变的电压为U控=0.4A×5Ω=2V
由于要用上图乙中的某一组实验数据,图乙中所使用的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接下来应换接一个未使用过的电阻为20Ω,电路中的电流
因此接20Ω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13.(1)
(2) 调零 断开 B
(3)断路
(4) 0.4 4
(5)见解析
解析:(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压表需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由图乙可知,实验中电压表接小量程,如图所示:
(2)[1][2][3]连接电路前,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指针未指在零刻度线处,因此需进行调零;为保护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至最大阻值处即调至B端。
(3)闭合开关,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有断路故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正负极相通,则故障可能为电阻R断路。
(4)[1][2]由图丙可知,电流表接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4A, 电压表示数为U1=I1R1=0.4A×5Ω=2V
当接入10Ω电阻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为10Ω时,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2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同样为2V,可得电源电压为U=U1+U滑=2V+2V=4V
(5)当接入20Ω电阻时,电路中电流为
滑动变阻器需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需要接入的阻值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在不增加和不更换器材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根据串联电阻的大小关系可知,可将原10Ω的电阻串联入电路中。
14.(1)6V
(2)3V
(3)一种可行的方案:将定值电阻R0换成阻值为30Ω的定值电阻;计算见解析。
解析:(1)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RP串联,装置未浸入水中时,压敏电阻RP的阻值RP=40Ω
此时电路中总电阻
电路中电流
则电源电压
(2)当水深h=2.5m时,报警器开始报警,由图乙可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RP’=20Ω
此时电路中总电阻
电路中的电流
压敏电阻RP两端的电压
(3)触发报警器开始报警时R0两端电压
由图乙可知报警器水位h=1m时,压敏电阻的阻值R1P=30Ω
若此时报警器报警,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
此时定值电阻R0的阻值
故如果把报警水位调整到1m,可将定值电阻R0换成阻值为30Ω的定值电阻。
15.(1)90Ω
(2)9V
(3)0.45A
解析:(1)当开关闭合,、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路总电阻为
(2)由可知,电源的电压为
(3)当开关断开,、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
16.(1)9V;
(2)3Ω;
(3)25cm
解析:(1)由图1可知,滑动变阻器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由图2可知,当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6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可得电源电压U=UP+I最小R0=6V+0.1A×30Ω=9V
(2)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时,电路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滑=R总-R0=30Ω-30Ω=0
根据滑杆AP从底端上移到顶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均匀变化,则从0.1A到0.3A,水位上升了30cm-10cm=20cm,电阻R接入的阻值变化量
则水位升高1cm,电阻R减小3Ω。
(3)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电路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R总'-R0=45Ω-30Ω=15Ω
根据水位升高1cm,电阻R减小3Ω得:此时电阻比0.3A时的电阻大15Ω,说明水位比30cm小5cm。因而此时的水位为25cm,即警戒水位是25cm。
17.(1)4.5V
(2)10.5Ω,见解析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压力F=0N时,压敏电阻R=20Ω,保护电阻R0=2.5Ω,电流表示数I=0.2A。 电源电压U恒定。电路为串联电路,总电阻R总=R+R0=20Ω+2.5Ω=22.5Ω
电源电压U=IR总=0.2A×22.5Ω=4.5V
(2)原电路中,当压力F=32N时,压敏电阻R'=2Ω,电路中电流
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3A时,保护开关S自动断开。 需在电路中增加电阻以限制电流不超过 0.3A。此时电路总电阻
需增加的电阻
增加的电阻若接在a点,则当F=0N时,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为R=10Ω, 则总电阻R总″=R+R增R0=10Ω+10.5Ω+2.5Ω=23Ω
电路中电流为
根据可得电压表示数U″=I″(R+R增)=0.20A×(10Ω+10.5Ω)=4.1>3V
即超过电压表量程,所以不能在a点接入电阻,需要在b点接入电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