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普、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2.能发挥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普、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14个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宝葫芦,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预设:一个葫芦。2.引出课题: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一个有故事的宝葫芦。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4.聚焦课题,引发思考。提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1:宝葫芦是什么样子的?预设2:宝葫芦有什么秘密?预设3:宝葫芦能做什么呢?5.认识作者张天翼。(1)张天翼:中国现代作家。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主要作品:《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不动脑筋的故事》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读一读:带着自己的疑问,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3)圈一圈:圈出难读或难理解的生字、新词。2.掌握字音,理解字义。(1)引导认读。①出示“会认字”:普通、少年、规矩、脚丫、龙宫、掘地、希望、冲着、联系、向日葵、瘦长、罢了②学生自读。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提示:“宫、冲”是后鼻音;“少、瘦”是翘舌音;“少、冲、系”是多音字。④同桌互读,相互正音。⑤指名读、开火车读。(2)学习多音字“少、冲、系”。点拨1:“少”shǎo 时,意思是数量小,与“多”相对。可组词少数、减少;读作shào 时,意为年纪轻。可组词少年、少女。点拨2:“冲”读 chōng 时,有快速朝某方向猛闯、突破的含义。可组词冲破、冲击。读作 chòng 时,属方言用法,有 “凭、根据” 或者 “朝、向” 的意思。可以组词冲着、冲劲。点拨3:“系”读 xì 时,表示关联、联结。可组词关系、联系;读jì 时,意思为结、扣 。可组词系红领巾、系鞋带。(3)玩“数葫芦”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再读课文,根据“人物——事件——结果”简要概括课文大意。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提问: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有哪些?预设:王葆是主要人物,“奶奶”是次要人物。(2)追问: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预设:王葆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3)追问:结果怎么样?预设: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3.梳理文章结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尝试着梳理一下文章结构。(1)提问:课文首先讲了些什么呢?预设:课文的第1-4自然段写“我”向大家介绍自己。(2)追问:随后,课文又用大量篇幅来描写了什么事情呢?预设:课文的第5-17自然段写“我”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3)追问:课文最后又描写了什么?预设:课文的第18-21自然段讲述了“我”幻想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4.探究答案,解答疑问。(1)提问:宝葫芦是什么?预设1:传说故事里能实现愿望的那种宝葫芦。预设2: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2)追问:宝葫芦有什么秘密?(课文的第16自然段中有一句话,直截了当地向我们展现出了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说一说是哪一句,并用横线画出。)预设: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3)追问:宝葫芦能做什么呢?预设:因为奶奶讲述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十分神秘,课文的第19自然段到第21自然段中描写了王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烦恼,都渴望得到一个宝葫芦来解决问题。四、会写生字,了解结构1.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葫、芦、错、普、宫、肯、冒、式、怜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指导结构分类。(1)左右结构:错、怜(2)上下结构:葫、芦、普、宫、肯、冒(3)半包围结构:式4.学生自由读生字,开火车读,老师指名读。5.教师指导书写。“普”:点撇距离适中,两竖居中,间距合理,中横宜长。“日”窄长,端正,稍小,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冒”:上宽下窄。“目”窄长,上下等宽,横画平行,间距均匀。上下中心对齐。“式”:上横稍短,三个横画大致均匀,斜钩弯斜自然、舒展。“怜”:左窄右宽。“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令”撇捺舒展;中点下点正对撇捺交叉处;上下中心对齐。五、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小结:课文开头就说了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普通人,这样的王葆和神奇的宝葫芦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2.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多读几遍。(2)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各抄写两遍。第2课时◆课时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其中的真善美。2.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自己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本文主要讲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经常让奶奶讲故事,奶奶每次都讲宝葫芦的故事,王葆幻想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宝葫芦。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二、学习1-4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预设1:“我姓王,叫王葆”介绍了自己的姓名。预设2:“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一个少先队员”介绍了自己的身份。预设3:“很爱听故事”介绍了自己的喜好。2.引导学生带感情朗读:普通人和宝葫芦之间发生了神秘的故事,让我们带着这种神秘感再去朗读第1-4自然段,注意要以王葆介绍的语气来朗读,读出神秘感。三、学习5-14自然段1.出示要求,引导阅读。(1)读一读:分角色朗读第5-14自然段(王葆与奶奶的对话)。(2)标一标:用“ □ ”圈出表现王葆“爱听故事”这个特点的相关句子。用“——”画出能表现王葆性格特点的句子,并作简单批注。(3)注意:抓住描写王葆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相关语句,感知其形象特点。2.读第5自然段,引导思考。(1)提问:这段哪个句子能看出王葆爱听故事?预设:“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2)追问:读到这里,你认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1:我从“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王葆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预设2: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王葆的童真和可爱。(3)引导提问:是啊,这样一个充满了童真可爱、淘气顽皮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你能说说“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这句话中,“规矩”一词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预设:我感觉到奶奶非常地宠爱王葆,因为“规矩”一词一般都是长辈对晚辈的,但是,课文中王葆却能和奶奶定规矩。(4)追问:这说明王葆和奶奶之间的感情怎么样呢?预设:从“我”和奶奶的“规矩”,可以感受到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3.读第6-11自然段,引导思考。(1)提问:读6-11段,说说讲了哪件事?预设:讲了奶奶给王葆洗脚的事情。(2)追问:“洗脚”片段,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我从“我不干,我怕烫。”“那,我怕冷。”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王葆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3)提问:“洗脚”片段中哪个句子体现出王葆爱听故事?预设: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孩子呢?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4)小结:这样一个充满了童真可爱、淘气顽皮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4.读12-14段,引导思考。(1)读12-14段,说说讲了哪件事?预设:讲了奶奶给王葆剪脚指甲的事情。(2)提问:读“剪脚指甲”片段,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从“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王葆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3)追问:“剪脚指甲”片段中哪个句子体现出王葆爱听故事?预设: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四、学习15-17自然段1.读第15-17自然段,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课后第一题)2.出示表格,引导填写。人物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宝葫芦的来历 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的 旅行游到了龙宫得到的 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的 掘地掘出来的宝葫芦的作用 想要水蜜桃就得到了水蜜桃 想要大黄狗就得到了大黄狗 …… ……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3.点拨:奶奶总共讲了4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第1个人物是张三,宝葫芦是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的。第2个人物是李四,宝葫芦是旅行游到了龙宫得到的。第3个人物是王五,宝葫芦是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的。第4个人物是赵六,宝葫芦是掘地掘出来的。4.提问: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课后第一题第2问)预设1: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预设2: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5.再读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奶奶给王葆讲述的故事可真神奇!你能从中任选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来创编新故事吗?(2)出示表格,引导填写。谁 在什么地方 遇到了哪些困难 宝葫芦带来了什么变化张三 回家的路上 村里人缺粮食、缺药 张三用宝葫芦变出很多粮食和药,帮助了村里人。(3)提示:创编故事时要先写清楚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得到了宝葫芦?再写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宝葫芦给他宝葫芦带来了什么变化?(4)注意: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5)出示故事示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6)学生自由创编并分享,教师指导点评。五、学习18-21自然段1.过渡: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人物都神奇地得到了宝葫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奇妙的变化,我们再来读一读第18-21自然段,感受奇妙的想象吧!2.出示要求:王葆为什么特别想要一个宝葫芦?(课后第二题第1问)联系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读第18段,引导思考。(1)引导填空:这段写了王葆的心理活动,写出了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真实想法,幻想和故事的人们一样轻而易举地过上好日子。(2)提问: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感受到了王葆爱幻想的性格特点。4.读第19段,引导思考。(1)提问:第19段,写王葆遇到了什么困难?预设:这段写了王葆遇到了不会做的算术题。(2)追问: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点拨: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体现出了王葆充满童真、爱幻想的性格特点。(3)想象:宝葫芦会怎样帮助他呢?(出示示例片段)5.读20、21自然段,引导思考。(1)这两段写王葆遇到了什么困难?预设1:王葆的向日葵长得不好。预设2:王葆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2)点拨:王葆遇到困难,想到的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现状,而是寄希望于宝葫芦,说明王葆不求上进,耍小聪明。(3)想象:宝葫芦会怎样帮助他呢?(出示示例片段)六、讨论交流,拓展延伸1.提问:如果你有了宝葫芦,你会用来做什么?(课后第二题第2问)预设1:我会用它来造一种容器,它能把地球上的废气、废水、废渣全部收集起来,再把它们变废为宝。这样,天就变蓝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预设2:假如我有了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能变出好多好多的书,这样一来,偏远地区的同学们也能有很多好看的图书了。我还希望宝葫芦能够变出厚厚的冬衣,把这些衣服送给需要的人们……拓展延伸:当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3.出示原著简介和内容介绍。4.板书设计。5.课后作业。(1)试着以文中的一个故事展开叙述,创编一个小故事。(2)课下读一读张天翼写的《大林和小林》《金鸭帝国》《秃秃大王》等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紧扣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要求,以课后习题为重要载体,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侧重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学体会其中的真善美。基于此,在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后,便以课后第一题 “朗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 为核心任务。通过表格梳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与宝葫芦的故事,清晰呈现宝葫芦 “要什么有什么” 的神奇之处。以课后第二题第一问 “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为核心任务,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王葆遇到的困难的具体事情,再结合奶奶讲的宝葫芦能满足各种愿望的故事,让学生在梳理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接着,聚焦单元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这一语文要素,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思考与表达活动。奶奶讲的关于张三、李四等人与宝葫芦的故事充满了奇妙色彩,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段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之后,鼓励学生结合这些故事情境进行创编,比如让学生想一想 “如果张三在得到水蜜桃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宝葫芦会怎么帮他呢”。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真切感受童话的奇妙。同时,通过分析王葆听到这些故事后的反应,比如他的期待、幻想等,进一步体会王葆天真、爱幻想的人物形象。 最后,利用课文开放式的结尾,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三年级学生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让他们猜一猜 “王葆后来有没有得到宝葫芦呢?如果得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热烈的讨论中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此时,适时引出选做题,鼓励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让他们在后续的阅读中继续感受童话的魅力,加深对王葆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故事主题的感悟。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少(shào shǎo)年要少(shào shǎo)吃零食,多吃蔬菜。 (2)水流冲(chònɡ chōnɡ)过来时,他冲(chònɡ chōnɡ)着大家喊 “快躲开”。 (3)这根绳子系(xì jì)得很牢,和旁边的栏杆系(xì jì)成了一个整体。形 2.给下面生字组词。 葫______ 错______ 普______ 宫______ 肯______ 冒______ 式______ 怜______义 3.借助工具书等方法,为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规矩( ) 声明( )介绍( ) 可怜巴巴( ) A.公开表态或说明真相;也可指声明的公告。 B.使双方相识并发生联系。 C.使双方相识并发生联系。 D.状态词。形容可怜的样子。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4.本文主要讲一个叫______的小朋友,经常让奶奶讲故事,奶奶每次都讲_________的故事,王葆幻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5.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张天翼:中国现代作家。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作品有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等。(共31张PPT)猜猜这是什么?葫芦激趣导入11宝葫芦的秘密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宝葫芦是什么?宝葫芦有什么秘密?宝葫芦能做什么呢?(节选)第一课时mìmì主要作品:《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简介张天翼:中国现代作家。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一读:带着自己的疑问,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一圈:圈出难读或难理解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普通少年shào规矩jǔ脚丫yā龙宫ɡōnɡ掘地jué希望xīpǔchònɡ联系lián xì向日葵kuíshòu罢了bà会认生字后鼻音翘舌音多音字瘦长冲着快速朝某方向猛闯、突破数量小,与“多”相对少shǎoshào年纪轻(少数、减少)(少年、少女)冲chōnɡchònɡ方言,凭、根据;朝、向(冲破、冲击)(冲着、冲劲)系xìjì关联、联结结、扣(关系、联系)(系红领巾、系鞋带)学多音字普通少年脚丫龙宫掘地规矩希望冲着联系瘦长罢了向日葵王葆(主要)奶奶(次要)人物王葆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事 件再读课文,根据“人物——事件——结果”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结果再读课文结构段意“我”向大家介绍自己。( )11-4“我”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25-17“我”幻想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318-21课文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尝试着梳理一下文章结构。结构划分宝葫芦是什么?1.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2.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解答疑问123467891051112131416151917182021宝葫芦能做什么呢?宝葫芦非常神奇宝葫芦有什么秘密?用文中的话回答。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烦恼,都渴望得到一个宝葫芦来解决问题。读准字音,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hú葫lú芦cuò错pǔ普ɡōnɡ宫kěn肯mào冒shì式lián怜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会写生字点撇距离适中,两竖居中,间距合理,中横宜长。“日”窄长,端正,稍小,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上宽下窄。“目”窄长,上下等宽,横画平行,间距均匀。上下中心对齐。上横稍短,三个横画大致均匀,斜钩弯斜自然、舒展。左窄右宽。“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令”撇捺舒展;中点下点正对撇捺交叉处;上下中心对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多读几遍。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各抄写两遍。本文主要讲一个叫______的小朋友,经常让奶奶讲故事,奶奶每次都讲____________的故事,王葆幻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葫芦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宝葫芦王葆复习导入第二课时1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2 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3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4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朗读第1-4自然段。姓名身份喜好精读片段思考:“我”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带着神秘感再去朗读第1-4自然段。读一读:分角色朗读第5-14自然段(王葆与奶奶的对话)。标一标:用“ □ ”圈出表现王葆“爱听故事”这个特点的相关句子。用“——”画出能表现王葆性格特点的句子,并作简单批注。注意:抓住描写王葆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相关语句,感知其形象特点。精读片段从“我”和奶奶的“规矩”,可以感受到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5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淘气顽皮读到这里,你认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可爱童真我感觉到奶奶非常地宠爱王葆,因为“规矩”一词一般都是长辈对晚辈的,但是,课文中王葆却能和奶奶定规矩。这段哪个句子能看出王葆爱听故事?“规矩”一词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这说明王葆和奶奶之间的感情怎么样呢?6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7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8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9 “那,我怕冷。”10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11 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洗脚淘气顽皮充满童真可爱、淘气顽皮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读6-11段,说说讲了哪件事?洗个脚“洗脚”片段,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洗脚”片段中哪个句子体现出王葆爱听故事?12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13 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14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剪脚指甲充满好奇,特别爱听故事淘气顽皮剪一剪读12-14段,说说讲了哪件事?读“剪脚指甲”片段,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剪脚指甲”片段中哪个句子体现出王葆爱听故事?剪脚指甲读第15-17自然段,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关于宝葫芦的哪些故事,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课后第一题)人物宝葫芦的来历宝葫芦的作用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的旅行游到了龙宫得到的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的掘地掘出来的想要水蜜桃就得到了水蜜桃想要大黄狗就得到了大黄狗…………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奶奶给王葆讲述的故事可真神奇!你能从中任选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来创编新故事吗?再读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不局限于已有的内容,可充分发挥想象力。谁 在什么地方/情况 遇到了哪些困难 宝葫芦带来了什么变化张三回家的路上村里人缺粮食、缺药张三用宝葫芦变出很多粮食和药,帮助了村里人。张三很善良,虽然自己很穷,但是还经常接济比自己更穷的人。一天早晨,他打开大门,发现一个白胡子老头躺在大门外的路上。他赶紧跑过去把老人扶到家里,给他倒热水喝,把家里仅有的馒头拿给他吃。老人喝了水、吃了馒头,恢复了力气,把身上的一个葫芦摘下来,送给张三。张三再三拒绝,但老人执意要把葫芦送给张三,张三只得收下葫芦。夜里,葫芦散发出亮光,并说道:“主人,只要你说出想要的东西,我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张三喜出望外,他想:“我要吃水蜜桃。”于是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从此,他想要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善良的张三把东西分给同村的人,人们都跟着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尝试创编读第18-21自然段,思考:王葆为什么特别想要一个宝葫芦?(课后第二题第1问)联系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爱幻想18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写出了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真实想法,幻想和故事的人们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而易举地过上好日子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充满童真19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爱幻想遇到了不会做的算术题这段写了什么事情?你感受到了王葆怎样的性格特点?创编故事宝葫芦会怎样帮助他呢?正当王葆发愁的时候,宝葫芦悄悄地把王葆的同学计算出的答案写在了王葆的算术题后面,就这样,王葆凭借宝葫芦的帮助,学习成绩由倒数变成了名列前茅,王葆很高兴。在一次考试的时候,宝葫芦又把同学的试卷和王葆的空白卷调换,恰巧被老师看见,王葆羞愧得抬不起头,从此沦为同学的笑柄。20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21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向日葵长得不好王葆遇到困难,想到的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现状,而是寄希望于宝葫芦,说明王葆不求上进,耍小聪明。王葆遇到了什么困难?创编故事宝葫芦立刻领会了王葆的想法,让王葆的向日葵长得又粗壮又美丽,当秋天到来,别的小朋友的向日葵长出累累硕果的时候,王葆的向日葵依然开着美丽的花,不见一粒果实,王葆又一次低下了头。宝葫芦会怎样帮助他呢?如果你有了宝葫芦,你会用来做什么?(课后第二题第2问)示例1:假如我有了一个宝葫芦,我会用它来造一种容器,它能把地球上的废气、废水、废渣全部收集起来,再把它们变废为宝。这样,天就变蓝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示例2:假如我有了一个宝葫芦,我希望宝葫芦能变出好多好多的书,这样一来,偏远地区的同学们也能有很多好看的图书了。我还希望宝葫芦能够变出厚厚的冬衣,把这些衣服送给需要的人们……讨论交流当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宝葫芦的秘密》内容介绍: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边……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丟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竟是自己做的梦。从此他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原著简介扩展阅读自我介绍都得到了神奇的宝葫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听奶奶讲故事王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遇到麻烦事板书设计引出宝葫芦认识宝葫芦想要宝葫芦1.试着以文中的一个故事展开叙述,创编一个小故事。2.课下读一读张天翼写的《大林和小林》《金鸭帝国》《秃秃大王》等儿童文学作品。课后作业《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知识《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06年—1985年)1958年创作的童话;1963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黑白影片;2007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重新投拍了同名彩色动画影片;此外,还有同名电影版图书与同名歌曲。其故事情节为: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却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内容简介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 、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某一只棋子,那只棋子会倏地飞进他的嘴里。他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为班里做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即刻在教室里出现。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要求他重新安装起来时,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考算术时,他望着考卷发愣,可别人完成的考卷与他的空白考卷却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对换,此事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使他羞得无地自容。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 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碎片。王葆惊醒,原是南柯一梦 ……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也是深深影响了数代中国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由于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从而朝思暮想特别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心想事成的宝葫芦的故事。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普、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听故事、猜情节等方式,感受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 3.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对原著形成阅读期待。 4.学习并运用“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来续编童话。三、说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重点)2.学着自己续编故事,并且根据情节评价人物。(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谈感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词语“规矩”的读音和乖字的记忆方法和写法。 2.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思考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故事呢?(课文主要讲了由于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从而王葆朝思暮想特别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心想事成的宝葫芦的故事。)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出相关的段落为接下来的精读环节做铺垫。 (三)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1.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直接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2.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 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3.学习第三部分: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 ’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如此神奇的宝葫芦,你想不想拥有?你又会要些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点拨:在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才能心想事成的道理。)(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3.王葆最后到底有没有得到宝葫芦呢?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 密》,看看你猜想的结果准不准呢?六、说板书设计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王葆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脚踏实地才能心想事成1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导学案课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认识“普、少”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3.按自己的想法根据已有的内容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4.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对原著形成阅读期待。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2.按自己的想法根据已有的内容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张天翼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用时:2分钟) 1.板书:秘密。 2.导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秘密?能和大家分享吗? 3.完善题目,导思: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读词语。 2.学生交流“秘密”的意思,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秘密。3.读题目,并质疑。预设:宝葫芦是谁的? 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 宝葫芦的秘密有意思吗? …… 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特别是“分享秘密”这一环节,不要勉强学生。 2.学生质疑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梳理问题。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前两个问题展开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这 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2.指导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 (1)检查字词。 引导学生交流易错的字或读不准的词语。 (2)引导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1.阅读自读要求。 2.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课文,想好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1)汇报易错的字或读不准的词语。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葆渴望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1.在学生自读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2.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相机强调“冲”是多音字,读准翘舌音“拽、瘦”,读准词语“又瘦又长、闹翻”等。3.在汇报主要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精炼语言。 4.在学生有争议的地方点拨指导。三、品读句子,多元感悟(用时:16分钟) 1.交流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宝葫芦是谁的?默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简单批注。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宝葫芦是奶奶讲的童话故事里的。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①指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从小”品读。 追问:宝葫芦为什么是奶奶讲的童话故事里的? ①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②指生朗读句子。 ③指导学生结合“就这么着”和“又”畅谈感受。 好多人得到了宝葫芦。 ①学生结合句子汇报。 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第17自然段。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得到宝葫芦,心情如何? ④指导学生朗读。 1.明确学习要求。 2.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圈画写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①学生读句子后畅谈感受。②在教师指导下品读“从小”的多种含义。 ③学生朗读句子。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①学生读句子后汇报。 ②其他学生再读句子谈感受。 ③学生结合重点词反复品读。 在教师指导下汇报。 ①学生读课文后汇报。 ②反复品读第17自然段。 ③大胆融情想象。 ④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圈画,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适当地点拨指导。2.指导学生多元解读“从小”一词。“从小”既写出王葆喜欢听故事,一直在故事的浸润中成长,又写出宝葫芦已经深植于孩子心田,为后文的学习打下基础。3.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多元与文本对话。 4.学生融情想象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简洁凝练。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介、烫、罢、瘦、乖”5个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利用课件演示“瘦”“乖”的书写过程。 3.课件出示其余的生字,提醒间架结构。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瘦”“乖”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仔细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 4.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练写两个。 5.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1.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学生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特别要注意“瘦”“乖”的笔顺。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指导学生思考课后题。 思考课后题,在书上简单批注。 提醒学生在思考课后题时简单批注,有疑问处做好标记,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 1.复习词语。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学:奶奶故事中的宝葫芦带给王葆无尽的快乐,那宝葫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4.板题:宝葫芦的秘密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3.齐读课题。 1.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时,教师要相机强调“拽、瘦、冲”的读音。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概括精炼。二、品读故事,感悟秘密(用时:24分钟) 1.默读课文,想一想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圈画出关键的句子,简单做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指导学生结合重点句子展开汇报。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语段一: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①读语段,学生交流理解。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立刻”“马上”谈感受。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希望出现一条大黄狗,它不但立刻出现,还 冲着你摇尾巴,舔你的手,你心情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联词谈感受。 ④学习“总分”结构。 ⑤指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和关联词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语段二: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①学生再读语段,其他学生汇报补充。 ②指导学生抓住“全都过上了好日子”谈感受。 ③结合“不用说”谈感受。 ④学习设问句。 导学:如此神奇的宝葫芦,你想拥有吗?王葆想拥有吗?自由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圈画重点句子写感受。 ①指导学生按要求自学。 ②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4)导思:如果你有宝葫芦会怎么样呢? 1.明确学习要求。 2.按要求自学写批注。 3.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句子展开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 ①组内交流,其他学生补充:“一得到”“要什么有什么”写出了宝葫芦的无所不能,它能满足人们的一切要求。 ②抓住关键词品读。 ③学生融情想象,畅谈感受。 ④品读第一句和后几句,感知构段方法。 ⑤关注关键词“立刻”“马上”及关联词朗读语段。 (2)汇报交流。 ①在教师指导下再读语段,其他学生汇报补充。 ②抓住“全都过上了好日子”畅谈感受。 ③多元解读“不用说”。 ④感知设问句自问自答的好处。 (3)明确学习要求。 ①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然后和同桌交流。 ②抓住具体例子感悟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4)学生模仿课文句式练说。 1.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展开学习。 2.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和关联词语谈感受。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想象拥有宝葫芦后的幸福。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鼓励学生评议朗读。 5.指导学生明白因为“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所以王葆才更希望拥有宝葫芦,为下文做好铺垫。 6.学生仿说后,教师可采用师生接龙的形式,既练习说话,感悟拥有宝葫芦的幸福,又进一步巩固了对“总—分”构段方式的学习。三、尝试表达,拓展阅读(用时:4分钟) 1.表达:你对奶奶讲的哪个故事感兴趣?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2.拓展阅读:阅读《宝葫芦的秘密》。 1.学生讲故事。 2.阅读《宝葫芦的秘密》。 1.在表达交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体会童话的精妙。 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读整本的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左右结构的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 画。 2.利用课件演示“舔”“拽”的书写过程。 3.组织学生练写生字,全班巡视,个别指导。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仔细观察“舔”“拽”的书写演示,记住笔顺和字形。 3.再次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笔画书写特点,然后练写两个。 4.从结构、笔画方面互评,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提醒学生注意写字习惯和书写笔顺。 作者简介张天翼(1906年—1985年),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中国当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材分析《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童话大师张天翼笔下的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学生王葆在河边钓鱼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都能变出来的宝葫芦。只要王葆一想,就能马上得到。而王葆却觉得日子并未过得幸福起来,相反越来越糟,因为他害怕别人问他那些东西是怎么来的,老是躲着同学与亲人,还不得不一次次说谎,甚至被人怀疑做了小偷——而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确实都是它偷来的。最后,烦恼不已的王葆向大家说出了他有一个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也因此失去了法力。故事的最后,王葆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跟宝葫芦有关的梦。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用自己的智慧来克服困难,而这才是宝葫芦真正的秘密。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艺术,它教育儿童绝非以谆谆教诲为能事,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宝葫芦的秘密》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理,以谈笑自若的方式去譬喻、劝告或讽刺,让小读者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故事本身来辨明是非美丑。故事中丰富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极具童趣。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精彩片段课堂实录谈话导入,介绍宝葫芦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这是谁?(出示宝葫芦的图片) 生1:葫芦 生2:宝葫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葫芦,它可是一只神奇的宝葫芦。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宝葫芦自我介绍的录音)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师:有了这只宝葫芦,就会让你高枕无忧呢。大家知道什么叫“高枕无忧”吗?生1:无忧无虑 生2:没有烦恼 ……师:听了宝葫芦的介绍,你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 生1:神通广大 生2:能变出很多东西 生3:有点像哆啦A梦。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本书,就和这只宝葫芦有关。我们一起把它请上大屏幕吧。请看——(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公 师:这是书的封面,我们读书都是从读封面开始的。大家看,从封面上,你都知道了什么?生1:书的名字是《宝葫芦的秘密》。 生2:张天翼著。 生3:上面画着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宝葫芦。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仔细。大家知道张天翼吗?来看看他的介绍吧。(出示张天翼简介)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师:张天翼爷爷一生中写过很多部童话,其中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代表,童话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之作。他的创作不仅为中国千百万青少年所喜爱,还先后被翻译成英俄、法、德、日、西班牙、朝鲜、越南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深受读者欢迎,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 (出示《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的图书封面) 师:他写的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也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可是你别看张天翼在文学上这么厉害,小时候可调皮了,而且考试经常不及格。他最喜欢搞恶作剧,看见老师被他惹得生气,就开心得不得了。(生笑) 师:他有时会跟同学打架,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对吧!生:对师:惹老师生气也不会喜欢他,对吧?生:对师:可是,他有一样本领:他写得一手好字,校长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常常给同学们讲故事。同学们都爱听,老缠着他问:“后来呢?”“再后来呢?”就这样,本来讲完了的故事他也得接着编下去。于是,他成了编故事的能手。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的主人公跟张天翼爷爷小时候很像呢!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他。 (出示王葆的自我介绍)指名读。 王葆:大家好!我姓王,叫王葆。从小,奶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哎,在学校老师总批评我,同学总笑话我,我多么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最好连一点脚趾头的力气都不用。 师:听了王葆的介绍,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呢?生1:有点调皮 生2:有点懒惰 生3:想出人头地,却不愿意花力气。 师:是的,王葆很想成功却不想努力。这本书讲的就是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里,看看他在干什么呢? 三、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师: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生: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 师: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生1:“我姓王,叫王葆。” 师: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生2: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生3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师:为什么说王葆说“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生: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出示:“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师: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 生: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出示:①“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②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③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④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⑤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⑥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师: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 生:非常奇妙。 师:怎么奇妙了? 生:①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到一个宝葫芦很神奇。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师: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生: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把掌声送给他。师: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生: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生:“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师: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师:读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生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师: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1: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师: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2: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师: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师:如此神奇的宝葫芦,你想不想拥有?你又会要些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生自由交流(点拨:在生活中要脚踏实地,才能心想事成的道理。)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3.王葆最后到底有没有得到宝葫芦呢?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长篇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 密》,看看你猜想的结果准不准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pptx (课文朗读)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mp3 (配套教案)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docx (预习卡)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docx 《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知识.doc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材分析.doc 作者简介.docx 经典故事《宝葫芦的秘密》.mp4 (导学案)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doc (说课稿)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doc (课堂实录)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