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2024)八上第一课中国古代美术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2024)八上第一课中国古代美术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上下五千年《1.中国古代美术 》教案设计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计划 第 1课时 共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准确识别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了解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欣赏的“四步法”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美术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其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学习重点 感受中国美术史的源远流长,领略其深厚底蕴。
学习难点 了解整个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深入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达成对中国古代美术既宏观又深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环 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不同的时空来信,说一说这些来信是哪种艺术发出来的? 2、提问:“你能说一说中国传统美术的种类吗?” 小结:中国古代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门类众多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类。这些美的作品,就像一台台时空摄像机,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今天,我们就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美的旅程。 新课讲授 绘画篇 人物画: 出示图片,请大家思考,绘画从题材分为哪几类 小组为单位分发绘画作品,与之相同题材的站起来。 小结: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题材。不同朝代的绘画作品,藏着古人怎样的心境和智慧来书写中华文明样貌的? 《人物龙凤图》战国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人物画成熟最早。现存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已是比较成熟的人物画。 《女史箴图》东晋 顾恺之 问:画中女子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特点?哪些细节体现出人物神韵? 答:人物端庄娴静,神态自若。女侍为贵妇梳头时专注的神情,以及铜镜中半边面容的巧妙呈现,将女性修容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体现了“传神写照”的创作态度。 问:顾恺之为什么要画劝诫女性的内容? 答:该图是依据西晋大臣张华的《女史箴》一文绘制,为劝诫当时统治者后宫的荒淫行为。旨在通过历史典故和道德规范来约束后宫女性的行为。东晋重视礼教规范,社会追求典雅、内敛的道德秩序。 (4)《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问:两幅画中的贵族人物体态有什么不同?传递出什么信息 答:社会特点:服饰华丽、姿态闲适优雅,体现唐代社会繁荣富足、开放包容,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审美崇尚丰盈、华贵。 问:这种以胖为美的风格和唐朝的国力有什么关系? 答:朝代文化关联:唐代盛世气象,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开放,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促成服饰多样、社会氛围宽松展现大唐自信与包容。 小结: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在宋代之前,是人物画,在宋代之后,是山水画、花鸟画 2、山水画: (1)出示《千里江山图》和《溪山行旅图》,简单感受两幅画从材料、色彩、技法上的区别。 小结: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之分。工笔重彩展现山河壮丽,水墨写意藏着古人对山水情感。 (2)欣赏作品“四步法” 《溪山行旅图》赏析: 这幅画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我们一步步来剖析认识这幅作品。 问: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答:书法、树木、屋宇、山石、溪流、行旅...上半部分:巍峨的主峰几乎占据观者视野,山顶被植被覆盖,山体石质坚硬,尽显雄浑壮阔。山间一条小瀑布顺势飞泻而下,增添了几分灵动。下半部分:山脚溪水潺潺,山岩嶙峋,茂密的林木重一座殿宇若隐若现。小路上,行旅正在赶着四头毛驴缓缓前行,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 问:这幅画构成了几段?近中远景分别画了什么? 答:构成三段,即近景、中景、远景 。 近景:中央巨石刻画细致。中景:驴队所在,点明主题。寺院藏于山中。远景:一耸立主山。山腰下云雾留白,凸显空间远隔之效。 问: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山势? 答:山势巍峨雄伟、险峻磅礴,像巨大的屏障矗立,给人强烈的压迫感与震撼感 。 问:你觉得画中人的心情是如何的? 答:画中人(行旅者 )在大山前显得渺小,心情可能有对自然的敬畏。 问:画家想表达什么? 答:通过展现雄浑山水,表达对自然崇高、庄严的敬畏与向往,行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问:这样一幅作品画家是站在哪个位置画出来的呢? 答:三远法讲解 小结:欣赏“四步法” 欣赏步骤具体内容赏析详情描述画面内容分析形式语言解释社会背景与内涵评价价值与意义
《千里江山图》赏析:(由学生完成) 小结:从元代开始,水墨山水画成为美术发展的主流 《富春山居图》赏析: 问:元代的黄公望又会在画中传达怎样的情感呢? 答:首先,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画中的山峰、江水、树木和亭台楼阁都被描绘得非常细腻,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其次,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3、花鸟画: 《墨梅图》元 王冕 问:王冕笔下梅花不施色彩,他其实是想表达什么?梅花代表什么? 答:代表:坚韧不拔、高洁傲骨 小结:元代文人政治受抑、难展抱负。借墨梅 “托物言志”,彰显困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与理想境界的向往 。画面构图新奇,采用横构图的折枝画法,大面积留白,凸显梅花品性高洁仅用一枝梅花表现诗中"清气满乾坤"的意境。王冕的《墨梅图》是众多梅花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托物言志的文人花鸟画的重要代表,对中国文人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总结 在平面的画卷中我们读到了文明的精神气象。但是中华文明的壮丽史诗,就止于绘画。它们共同书写着华夏美术的完整篇章。下节课...  
作业布置 (预计时长)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共26张PPT)
绘画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
中国古代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门类众多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类。
你知道这些时空来信是哪种艺术发出来的吗?
中国古代美术
看到了哪些题材的画
[图片]西[图片]人物
中国古代绘画题材
山水
人物
花鸟
不同朝代的绘画作品,藏着古人怎样
的心境和智慧来书写中华文明样貌的?
战国帛画:线条里的信仰与象征
这幅画里画了什么?
人物龙凤图 帛画 战国
右下方是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贵妇,细腰长袍长髻很虔诚地站在地上,双掌合十,似作祈祷,在她头上,有一只飞翔的风,在凤的旁边,有一条升天的龙。
在战国时期,画家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内容呢?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非常迷信,认为龙凤是祥瑞之物,能够引导灵魂升天。这幅画很可能是为墓主人绘制的,希望借助龙凤的力量,引领墓主人的灵魂走向美好的世界。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独特之处?
以细劲线条勾勒引魂场景,舍弃色彩与体积,线条飘逸的流动感契合“引导灵魂升天”的信仰需求,而非复制视觉真实。
中国古代绘画从一开始就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和象征意义,这是我们中国美术独特的东方韵味。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人物画成熟最早。现存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已是比较成熟的人物画。
女史箴图(局部) 中国画 东晋 顾恺之
画中女子的动作和表情有什么特点?哪些细节体现出人物神韵?顾恺之为什么要画劝诫女性的内容?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文人追求
人人都知道修饰自己的外表。而不知道修饰自己的品德。人一旦不注意修饰自己的品德,就会在礼仪方面出现过失。如果既注意修容,也注意修性,克制自己的欲望,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观察这些人物画,从服饰、姿态,能推测出当时社会什么特点 和历史学科里学过的朝代文化有何关联
社会特点:服饰简约、姿态端庄,反映东晋重视礼教规范,社会追求典雅、内敛的道德秩序。
朝代文化关联:与东晋注重儒家礼教传承相关,借人物宣扬女德等规范,维护社会伦理。
女史箴图(局部)中国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中国画 东晋 顾恺之
狄奥多拉皇后和随从 拜占庭镶嵌画
《女史箴图》和西方拜占庭镶嵌画比照,哪种像蚕丝一样细细柔柔,更具飘逸感?
《女史箴图》的“春蚕吐丝”线条
盛唐气象:华丽背后的开放与自信
《簪花仕女图》的丰腴之美
女史箴图
VS
簪花仕女图
1、两幅画中的贵族人物体态有什么不同?
传递出什么信息
2、这种以胖为美的风格和唐朝的国力有什么关系?
女子微丰的体态、从容的神态,正是盛唐物质充裕、社会开放下,女性地位提升与精神自信的外化体现。
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在宋代之前,是人物画,在宋代之后,是山水画、花鸟画
山水画
千里江山图(局部)中国画
宋代 王希孟
工笔重彩展现山河壮丽,水墨写意藏着古人对山水情感。
溪山行旅图
(局部)中国画
宋 范宽
[图片]西
宋朝时期的山水画风貌如何呢?
明代画家董其昌评其为“宋画第一”
206.3cm
103.3cm
绢本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镇院三宝之一
1、这幅画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树木
屋宇
溪流
山石
行旅
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 北宋 范宽
近景
中景
远景
2、这幅画构成了几段? 近中远景分别画了什么?
三段式构图
3、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山势?
4、你觉得画中人的心情是如何的?
5、画家想表达什么?
中央巨石刻画细致。
驴队所在,点明主题。寺院藏于山中。
一耸立主山。
山腰下藉云雾留白,凸显空间远隔之效。
自山( ),望山( )


三远
透视 法
自( )山,望( )山
高远


自山( ),望山( )


平远
深远
体会古人所站在位置的观景视角,将会看到什么?
观察者的视野落脚点的改变,景物也随之呈现出不同角度的变化
欣赏四步法
《溪山行旅图》“四步法”欣赏 欣赏步骤 具体内容 赏析详情
描述 画面内容 1. 远景:主峰巍峨高耸,占据画面主要空间,顶天立地,尽显雄浑气魄。峰上树林茂密,强化了山峰的厚重质感;山腰云雾缥缈,画家巧用留白,营造出深邃悠远的空间感。
2. 中景:山脚下溪水潺潺,山间道路上,一列驴队正缓缓前行,为山林增添生机活力。画幅右下角草丛间,有“范宽”二字落款。
3. 近景:画幅下方中央,巨石突兀地屹立。
分析 形式语言 1. 构图:采用三段式构图,将主峰置于重要位置,前景巨石、中景驴队与远景主峰相互呼应,山腰云雾留白营造空间感。
2. 笔墨:运用“雨点皴”表现山石结构;积墨技法的使用让画面墨色凝重、浑厚;用笔强健有力,树丛表现精妙,前后墨色有别。
解释 社会背景与内涵 北宋时期,山水画艺术蓬勃发展,画家们普遍注重对自然山水的细致观察与精准描 绘。此图生动地展现了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独特风貌,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如实描绘,更深刻地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评价 价值与意义 构图精妙、笔墨精湛,独特的皴法和墨法为后世创作提供重要启发。被誉为“宋画第一”,是宋代北方山水画典范,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山水画发展。
西
1、同是山水画,和《溪山行旅图》比,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水墨山水 青绿山水
竖幅立轴 长卷横向
大山堂堂 高低错落
天才少年十八岁就画出了《千里江山图》
蔡京题跋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徽宗像
王希孟
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一生只此青绿
[图片]西
除了描绘江山,这幅画描绘了哪些景物?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烟波缥缈寂静空灵
群鸟高飞
拱桥下小船划过
亭桥
江边垂钓
悠闲田居
瀑布凉亭之上畅谈观景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宋 王希孟 绢本设色 手卷 纵51.5cm 横119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西
1、画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2、不同的人物活动被安排在什么环境中?这种安排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宋代山水:天人合一的诗意绘卷
西
从元代开始,水墨画成为美术发展的主流
对比王希孟年少时用浓烈的石青、石绿展现了
江山的壮美,元代的黄公望又会在画中传达怎样的情感呢?
以墨诉隐逸情
以色彰山河盛
元代:禅意与隐逸的笔墨交融
林间小道 油画 荷兰 霍贝玛
对比西方风景画,中西方表现方法一样吗?
宗白华所言"中国画家的眼睛是流动的、游移的",让观者"游于山水间”
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

黄公望
固定视角的真实再现
墨梅图 中国画 元代 王冕
结合图中文字思考王冕画梅花,是单纯画花吗 梅花在这里代表什么?
元代花鸟用淡墨表疏离世俗的心境,王冕笔下
梅花不施色彩,他其实是想表达什么?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图片]西
元代汉族文人政治受抑、难展抱负,苦闷无奈下以绘画抒情表意。梅花高洁坚韧,契合文人守正、不与世俗同流的心境,王冕借墨梅 “托物言志”,彰显困境中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与理想境界的向往 。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象征意义
坚韧不拔
高洁傲骨
托物言志
画面构图新奇,采用横构图的折枝画法,大面积留白,凸显梅花品性高洁仅用一枝梅花表现诗中"清气满乾坤"的意境。不仅表现出了梅花出尘挺拔的品质,更多的是借梅花来表明自 己的不向世俗谄媚的人格操守。
王冕的《墨梅图》是众多梅花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托物言志的文人花鸟画的重要代表,对中国文人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墨梅图 中国画
元代 王冕
雕塑
在平面的画卷中我们读到了文明的精神气象。但是中华文明的壮丽史诗,就止于绘画吗?
它们共同书写着华夏美术的完整篇章
雕塑
建筑
工艺
绘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