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初中美术岭南版《才艺创意见真我》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美术岭南版《才艺创意见真我》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才艺创意见真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才艺创意见真我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创意表达”展开,涵盖素描、黑白画、雕塑、联想添画、抽象画、舞蹈与音乐表现、图表设计等内容。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表达情感、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或用本框绘制)
新课标要求 本单元围绕“创意表达”展开,涵盖素描、黑白画、雕塑、联想添画、抽象画、舞蹈与音乐表现、图表设计等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能力,鼓励创意表达与跨学科融合,强调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合作与反思,注重艺术与生活、文化、科技的联系。具体要求如下: 1. 能够运用多种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其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
2. 理解色彩、明暗、线条等形式语言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掌握从彩色图像转化为黑白画面的基本方法
3. 学习对三维雕塑进行色彩再造与形象重塑,提升造型能力与审美判断力
4. 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拓展画面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视觉叙事能力
5. 尝试用抽象手法表达情感与思想,理解抽象艺术的表现逻辑与美学价值
6. 捕捉舞蹈动作的瞬间姿态与连续节奏,准确描绘人体动态变化
7. 将听觉感知转化为视觉图像,探索音乐旋律与线条、色彩、构图之间的关联性
8. 掌握信息图表的手绘技巧,实现数据可视化与艺术表达的融合
9.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现“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使用铅笔、水彩、马克笔等工具完成基本造型任务,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害怕“画不像”,需要教师通过鼓励性评价和过程性指导增强其创作勇气;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类活动,对手绘图表、雕塑上色等活动兴趣浓厚,可借此激发参与热情;学生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能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同伴互评与协作创作;多数学生日常接触数码照片较多,但少有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经验,需加强图像处理与艺术加工的引导。
单元目标 掌握素描、黑白画、抽象画、图表等基本表现技法;学会从多角度观察与表现对象;能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2.通过观察、联想、实践、合作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表现, 在活动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挑战。 3.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创新意识与审美情趣,增强自信心与表达能力。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掌握透视原理在写生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理解黑白灰关系在画面构成中的重要性,学会用线条与块面表现明暗对比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原有图像基础上大胆添加新元素
4. 帮助学生突破“画得像才是好”的传统观念,接受并尝试抽象艺术的表现形式
5. 训练学生捕捉动态的能力,掌握简化人体结构、突出动势特征的方法
6. 实现听觉与视觉的跨媒介转换,理解节奏、旋律如何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来体现
7. 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将枯燥的数据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觉符号系统 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角度”不仅仅是位置变化,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2. 黑白画创作中如何避免“平涂”现象,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与质感
3. 雕塑着色时如何平衡“尊重原形”与“大胆创新”之间的关系
4. 创意联想环节中部分学生思维受限,难以跳出常规框架进行有效拓展
5. 抽象画创作易陷入随意涂抹,需引导学生建立“有目的的抽象”意识
6. 描绘舞蹈动态时容易出现比例失调、重心不稳等问题,需强化动态骨架训练
7. 音乐旋律的视觉化表达主观性强,缺乏统一标准,需提供多元范例支持理解
8. 手绘图表既要科学准确又要富有美感,对学生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通过观察生活中不同角度的物体、聆听音乐旋律、欣赏舞蹈动作,提升学生对形式美、节奏美、动态美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掌握多种绘画技法(线描、明暗、抽象构成、动态速写等),能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表达个人感受
创意实践:在彩照变黑白、雕塑换装、联想添图等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进行个性化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抽象艺术、信息可视化等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化背景与发展脉络,认识艺术与科技、生活的深度融合趋势
通过全程参与“才艺创意见真我”主题项目,建立起“艺术是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个体认同感。
单元情景 1.以“校园艺术创意展”为情境,每节课的作品均可作为展览内容,激发学生创作与展示的热情。
2. 展览主题为“看见不一样的你”,旨在鼓励同学们打破刻板印象,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3. 你可以选择一个最能表达你性格、爱好或心情的艺术形式来创作——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图表、一段旋律的视觉呈现
4. 教师将组织“才艺创意见真我”艺术工作坊,带领大家一步步掌握各种表现技巧
5. 最终所有作品将在校园美术馆展出,并由师生共同评选“最具创意奖”“最佳视觉奖”“最感人作品奖”等奖项
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知道与表达1. 我能说出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2. 我了解黑白画中光影分布的基本规律
3. 我知道雕塑着色可以改变作品的整体气质
4. 我理解创意联想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
5. 我明白抽象画也能传递情绪和思想 ☆☆☆☆☆掌握与运用1. 我能从俯视、仰视、侧视等多个角度画出物体
2. 我能把一张彩色照片成功转化为有层次的黑白画
3. 我能为雕塑设计新的色彩搭配并动手实施
4. 我能在原有图片基础上添加至少三个创意元素
5. 我能创作一幅表达特定情绪的抽象画 ☆☆☆☆☆理解与交流1. 我能解释自己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意图
2. 我能欣赏他人作品的独特之处并给予积极反馈
3. 我能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创作灵感来源
4. 我能根据建议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5. 我能用口头或文字方式讲述我的创作故事 ☆☆☆☆☆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 单元课时规划 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 内容主要内容与目标简述学生活动 新授课1第2课: 不同角度画物体观察物体不同角度,尝试素描表现活动一:每日朝阳而转,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向日葵 的造型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二:尝试用素描写生的形式画一个苹果。 活动三:完成主题为“一颗种子的生命旅程”的图画书,并展演所绘的生命旅程。新授课1 第3课:彩照变身黑白画学习黑白画技法,将彩色照片转化为黑白画活动一:欣赏广州塔的彩色照片与 黑白画,对比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选一张喜爱的 照片,将它变成一幅疏密有致的黑白画。新授课 1第4课:雕塑着色变形身制作雕塑并着色,理解立体与色彩结合活动一:说一说艺术家是如何融合雕塑与绘画, 让雕塑拥有五彩斑斓的装饰的。 活动二:尝试制作一件雕塑,并用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三:观察下列公共雕塑作品 , 学习如何赋予雕塑独特 的色彩,让它们拥有更加生动的表现力。新授课1第5课:创意联想添图画通过联想添画,培养创意表达能力活动一:观察云朵的形状,展开联想,进行手绘添画。 活动二:尝试用联想添画的方法画一幅手掌添画作品。 活动三:发挥创意联想,根据已有图像改变原主题,运用重复、对比、夸张、拟人等方法进行图像异构。新授课1第6课: 创作一幅抽象画 探索抽象艺术,尝试不同材料与技法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抽象之美,说说它们的色彩和肌理等特征。 活动二:谈谈这句古文描述的景象以及你的艺术感受。 活动三:抽象画的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手法。新授课1第7课:描绘舞蹈的动态表现舞蹈动态,理解动作与线条的关系活动一:想想能用哪些美术形式简化、概括地表现舞蹈中的人物动态。 活动二: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舞蹈丰富优美的动态。 活动三:运用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舞蹈的精彩瞬间。新授课1第8课:画出音乐的旋律将音乐转化为视觉艺术,体验抽象与节奏活动一:欣赏艺术家如乐章般的美术 作品,体会他们如何用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情感变化。 活动二:聆听一首经典乐曲,尝试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节奏和旋律,完成一幅抽象画。 活动三:运用麻绳、乳胶、丙烯颜料等综合材料创作一幅具有韵律感的抽象画,并说说创作思路。新授课1第9课:手绘趣味的图表制作实用图表,提升信息表达与美术融合能力活动一:仔细观察以下图表,辨别图表的类型,分析图表有哪些视觉元素。 活动二:选择合适的表现工具,尝试以“我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为主题手绘一张趣味图表。 活动三: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数字媒体形式制作图表。想想如何将手绘图表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进行素描写生。
课时目标 能理解视角变化对造型的影响,掌握素描基本步骤
达成评价 能完成一幅多角度观察的素描作品
驱动性问题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习活动 活动一:每日朝阳而转,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二:尝试用素描写生的形式画一个苹果。 活动三:完成主题为“一颗种子的生命旅程”的图画书,并展演所绘的生命旅程。
作业设计 选择一个日常物品,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素描写生。
学业评价 ①我能感知物体在不同角度的不同姿态美感 ②我能与同学一起完成主题为“一颗种子的生命旅程”的图画书 ③我能小组合作,以创新的方式展演作品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3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画,运用点、线、面表现明暗关系
课时目标 理解黑白画的艺术特点,掌握用点、线、面表现明暗关系的方法
达成评价 能完成一幅具有黑白对比和层次感的黑白画作品
驱动性问题 黑白画为什么比彩色照片更能突出画面的对比和层次?
学习活动 活动一:欣赏广州塔的彩色照片与黑白画,对比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选一张喜爱的 照片,将它变成一幅疏密有致的黑白画。
作业设计 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照片,将其转换为黑白画,注意疏密和明暗对比
学业评价 1.我能感知黑白画简练概括、对比鲜明的艺术特点 2.我会用点、线、面概括表现的方法将彩色照片变成黑白画 3.我能用黑白画装饰生活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4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雕塑与色彩的结合,学习为雕塑作品着色
课时目标 了解雕塑与绘画的关系,掌握用色彩装饰雕塑的方法
达成评价 能完成一件彩绘雕塑作品,色彩搭配和谐,具有装饰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彩绘雕塑的核心特征:融合雕塑的立体形态与绘画的色彩、图案元素。 2.掌握超轻黏土雕塑制作(捏、接、贴、压、戳)及着色技巧(底色晾干后画细节、色彩协调搭配)。 难点: 1. 实现雕塑造型与色彩的协调统一(如造型简洁则色彩可丰富,造型复杂则色彩宜简约)。2.理解不同文化彩绘雕塑的色彩寓意(如中国民间的传统色彩象征、西方现代的抽象色彩表达)。
驱动性问题 色彩如何让雕塑作品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
学习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艺术家是如何融合雕塑与绘画, 让雕塑拥有五彩斑斓的装饰的。 活动二:尝试制作一件雕塑,并用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三:观察下列公共雕塑作品 , 学习如何赋予雕塑独特 的色彩,让它们拥有更加生动的表现力。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 1.完善课堂创作的彩色雕塑:给作品添加简短的创作说明(如 “作品名称:XX,造型灵感:XX,色彩寓意:XX”),装饰在自己的书桌或书架上。 2.观察任务:留意身边的公共彩绘雕塑(如公园、校园里的雕像),用文字或草图记录它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
学业评价 1 我能感知雕塑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2 我会用绘、涂等着色方法装饰雕塑作品 3 我能创意展示和分享彩绘雕塑作品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5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通过联想添画和图像异构进行创意表达
课时目标 学会从自然形态中联想创意图像,掌握添画和异构的创作方法
达成评价 能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联想添画或图像异构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创意联想的三种类型(形似、同类、关联)及四种添画方法(形状联想、情境延展、元素替代、组合重构)。 2. 掌握手掌添画的完整流程(勾画轮廓 — 添画细节 — 上色完成)或图像异构的核心技巧(夸张、拟人、元素替换)。 难点: 突破常规思维,从 “形似联想” 拓展到 “情境延展”“元素替代” 等深层联想,让作品兼具创意与主题性。 2. 平衡 “联想的开放性” 与 “画面的完整性”,避免添画细节与主体脱节。
驱动性问题 普通的形状如何通过联想变成有趣的图像?
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察云朵的形状,展开联想,进行手绘添画。 活动二:尝试用联想添画的方法画一幅手掌添画作品。 活动三:发挥创意联想,根据已有图像改变原主题,运用重复、对比、夸张、拟人等方法进行图像异构。
学业评价 1 我能感知创意联想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2 我会用多种方法手绘创意作品 3 我能将创意运用于日常生活物品的装饰中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6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抽象艺术的认识与创作,体验多种抽象表现手法
课时目标 理解抽象艺术的美感来源,掌握至少两种抽象画创作方法
达成评价 能运用不同手法完成一幅抽象画作品,表达个人情感或想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抽象画的定义与类型(抒情抽象、几何抽象),能辨别不同抽象风格的视觉特点。 2.掌握至少两种抽象画创作技法(如水拓画、刮画),并运用其完成作品。 难点: 1.摆脱具象思维束缚,学会用形状、色彩、肌理等抽象元素传递主观情感(如用混乱的线条表现烦躁,用柔和的色彩表现宁静)。 2.合理搭配技法与创意,使作品的视觉元素(色彩、构图)与表达意图一致,避免技法堆砌导致画面杂乱。
驱动性问题 抽象画没有具体形象,它的美从哪里来?
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抽象之美,说说它们的色彩和肌理等特征。 活动二:谈谈这句古文描述的景象以及你的艺术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谈谈这句古文描述的景象以及你的艺术感受。 活动三:抽象画的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借助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手法。
作业设计 1.完善作品:将课堂创作的抽象画进行细节优化(如补充少量线条、调整局部色彩),并为作品起一个符合意境的名字(如《雨落玻璃》《林间光影》)。 2.生活应用:尝试用抽象画元素装饰生活物品(如在笔记本封面画抽象图案、用马克笔在帆布包上做抽象涂鸦),下节课带来展示。
学业评价 1.我能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感知抽象艺术的独特美感 2.我能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同材料画出抽象画 3.我能运用抽象艺术装点我的生活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7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用美术形式表现舞蹈的动态美
课时目标 学会用线条、剪影、版画等形式捕捉和表现舞蹈动作
达成评价 能完成一幅表现舞蹈动态的美术作品,形式新颖,动态感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并运用线条、剪影等形式概括舞蹈动态,掌握 “火柴人动态练习” 的方法。 2.了解木刻版画的制作流程,能使用刻刀、滚筒等工具完成简单的舞蹈动态版画作品。 难点: 1.准确捕捉舞蹈动态的关键特征(如肢体转折、重心位置),避免作品呈现 “僵硬感”。 2.运用木刻版画的刀法(如平行纹表现流畅动态、交叉纹表现力量感)匹配舞蹈的情感与姿态,实现 “技法” 与 “动态” 的协调。
驱动性问题 如何用静止的画面表现流动的舞蹈?
学习活动 活动一:想想能用哪些美术形式简化、概括地表现舞蹈中的人物动态。 活动二: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舞蹈丰富优美的动态。 活动三:运用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舞蹈的精彩瞬间。
作业设计 1.完善作品:对课堂创作的作品进行细节优化(如线条画补充色彩、版画补全拓印空白处),并为作品设计简洁的标题(如《芭蕾的裙摆》《街舞少年》)。 2.生活拓展:观察身边的动态场景(如运动会、课间操),用 “火柴人 + 简单线条” 的形式记录3个动态,下节课分享。
学业评价 1.我能从 “舞蹈” 主题绘画作品中感知舞姿的动态美 2.我会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创作表现舞蹈动态的作品 3.我能与同学合作创编舞蹈情景剧,演绎作品中的舞姿之美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8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将音乐旋律转化为视觉艺术,用点、线、面表现节奏与情感
课时目标 理解音乐与美术的通感表达,学会用抽象语言表现音乐旋律
达成评价 能听音乐创作一幅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抽象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热抽象与冷抽象的特征,掌握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音乐旋律与节奏的方法。 2.能根据音乐情绪(如激昂、舒缓)创作抽象画,或用麻绳、丙烯等综合材料表现音乐的韵律感。 难点: 1.准确捕捉音乐的核心情绪(如《钢铁洪流进行曲》的激昂、《第一交响曲》的深沉),并通过恰当的美术语言(线条粗细、色彩冷暖、构图疏密)进行转译,避免 “画面与音乐脱节”。 2.合理运用综合材料(如麻绳的肌理表现音乐的厚重感,颜料的渐变表现旋律的流动),使材料特性与音乐感相匹配,提升作品的层次感。
驱动性问题 音乐是听的,美术是看的,它们之间如何相通?
学习活动 活动一:欣赏艺术家如乐章般的美术 作品,体会他们如何用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情感变化。 活动二:聆听一首经典乐曲,尝试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节奏和旋律,完成一幅抽象画。 活动三:运用麻绳、乳胶、丙烯颜料等综合材料创作一幅具有韵律感的抽象画,并说说创作思路。
作业设计 1.完善作品:对课堂创作的作品进行细节优化(如点线面画补充少量对比色、综合材料画补全麻绳肌理),并为作品起一个与音乐相关的标题(如《金蛇狂舞的彩色短线》《月光曲的麻绳旋律》)。 2.生活拓展:选择一首家人喜欢的音乐,用简单的点、线、面在贺卡上画出 “音乐旋律”,作为礼物送给家人,并向家人讲解你的创作思路
学业评价 1.我能感知抽象艺术作品中的音乐节奏美 2.我会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绘制一幅具有音乐旋律感的抽象画 3.我能探索将音乐作品转化为绘画作品的各种方法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第9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手绘图表的基本元素与类型,创作美观实用的趣味图表
课时目标 掌握图表的基本视觉元素和类型,能用手绘方式表现数据或信息
达成评价 能独立设计并手绘一张主题明确、美观实用的图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图表类型的识别与视觉元素的分析。 2.手绘图表的基本方法与创意表达。 难点: 1.将抽象数据转化为直观、美观且富有个性的视觉图表; 2.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驱动性问题 图表如何既清晰传达信息,又具有艺术美感?
学习活动 活动一:仔细观察以下图表,辨别图表的类型,分析图表有哪些视觉元素。 活动二:选择合适的表现工具,尝试以“我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为主题手绘一张趣味图表。
作业设计 课后拓展: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数字媒体形式制作图表。想想如何将手绘图表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学业评价 1.我能感知图表对整理信息的作用 2.我能用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创作图表 3.我能运用各种方法绘制趣味图表,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