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 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反复诵读,把握古诗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感受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一张是钟鸣鼎食、歌舞升平,一张是家徒四壁、艰难求生。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可能是天壤之别。我们都听说过“魏晋风度”,想到的是嵇康、阮籍的名士风流,但你是否想过,在广袤的边远地区,普通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贵族公子——曹植的笔触,把目光从繁华的中原都城,移向千里之外疾苦的边海。他将为我们揭开那个时代被遗忘的一角,让我们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其诗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代表作《洛神赋》《白马篇》等。曾因夺嫡之争失宠,后抑郁而终。曹植文采富艳,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2.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3.清代诗论家陈祚明:“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曹植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曹植因才华横溢,早年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对他严加防范。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慷慨激愤的诗。【读诗文】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梁甫行魏·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甫(fǔ)哉(zāi)萧(xiāo)翔(xiáng)节奏:五言诗句的节奏一般都是二三节奏,后面三个字之间的短停顿要根据意义来判断。押韵:古体诗格律不太严格,本诗偶句押韵,押“u”韵,古今音有差异。【诗歌精讲】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注释:梁甫行:乐府古题。异气:气候不同。舒:不同诗意:各地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也不相同。赏析:一、二句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暗含对最高统治者的忠告:要普降恩泽,施惠于民。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注释:剧:艰难。妻子:妻子儿女。象:像林阻:山林险阻之地。诗意:艰难啊边地的人民,他们栖身在荒野的破旧草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在山林险阻之地。生存环境之艰难:“寄身于草野。”生存状况之悲惨:“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①写出海边人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粗俗艰苦、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②表现了诗人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注释:翔:自在地行走。宇:房屋。诗意:简陋的房屋多么萧条,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家园荒芜之痛苦赏析:第七、八句紧承上文,描写狐狸、免子自由出没于房屋的景象,侧面烘托出海边贫民生活环境的荒蛮,深化了主题。【分析写法 欣赏语言】1.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滨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滨海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最高统治者应普降恩泽,施惠于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正面)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侧面)正面侧面结合正面描写:描写海边百姓像野兽一样在山林中生活的悲惨遭遇。侧面描写:以“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环境衬托出百姓家园荒芜、流离失所的困境。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炼字角度:“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写法角度:运用侧面描写,以“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环境衬托出百姓家园荒芜、流离失所的困境,描写了滨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以及滨海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内容 体会情感】结合背景资料说说海边百姓的悲惨生活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资料1】建安时期文学繁荣,但是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息,百姓流离失所,曹操《蒿里行》曾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连年战争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资料2】三国时期,各地赋税都比较多,百姓负担沉重。魏明帝时,当时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入山林。【社会现实】诗歌描绘了海边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和苛捐杂税,宁愿逃到了荒山野岭像野兽一样生活,也不敢在家里村里呆着,村庄田园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海边百姓悲惨痛苦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课后练习】1. 理解性默写。(1)《梁甫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海边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海边人民生存环境的蛮荒及边海人民的凄楚恐惧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2.请从描写的角度鉴赏《梁甫行》诗中的“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诗是侧面描写,写狐狸、兔子在荒芜的家园自由出没,从侧面反衬出海边贫民生存环境的荒蛮恶劣,抒发了诗人对海边人民生活困苦的感慨和同情。3.《梁甫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白描。这首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全方位描写了海边人们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播放视频【结束语】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白描手法,”剧哉”、”象禽兽”、“狐兔翔”,字字惊心,为我们真实再现了边海民众的非人生活。它仿佛是一张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新闻照片”,记录了那个时代被忽视的苦难。这首诗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更在于诗人曹植那份难能可贵的悲悯情怀。作为一名贵族,他能超越自身阶层的局限,去关注并为民请命,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宝贵的”人文关怀”精神。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感受千年之前的悲欢,更在于它能照亮我们今天的道路。愿我们都能从《梁甫行》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眼光、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