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 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反复诵读,把握古诗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诗人对从弟的劝勉之意;培养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白居易说“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而刘桢笔下的松树有何特别?为何千年来的诗人总爱以松言志?让我们从《赠从弟》中寻找答案。【作者简介】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其诗传世不多,风格遒劲刚健,清峻硬朗,语言质朴。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ɡ)、刘桢(zhēn)。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知识补充】题目解析“从弟”: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赠”:赠人之作,自汉末蔚然成风,但大多抒写朋友往还之事、夫妇离聚之情。刘桢之赠从弟,其劝勉、赞美之思,全借“咏物”发之,实在是破了常格。背景链接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三种不同事物作喻。第二首以“松柏”为喻,即本诗。读一读·正字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桢(zhēn)瑟(sè)劲(jìng)罹(lí)柏(bǎi)读一读·明节奏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节奏:五言诗句的节奏一般都是二三节奏,后面三个字之间的短停顿要根据意义来判断。押韵:古体诗格律不太严格,本诗首句起韵,平仄混押“ng”韵,音韵刚健有力。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注释:从弟:堂弟亭亭:挺拔的样子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赏析:一、二句描写松柏在狂风中挺立的景象。“亭亭”写松柏傲岸的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在“风”与“松”的较量中突出松柏的傲骨。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注释:一何:多么诗意: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赏析: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前者突出风势之大,后者突出松枝之刚劲,在对比衬托中,突出表达了对松柏的雄健挺拔的赞美之情。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意:任严冬冰霜严酷寒冷,松柏的腰杆常年端正挺拔。赏析:五、六句写严酷冰霜摧残下的松柏形象,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释: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诗意:难道松柏没有遭受严寒?是因为它有耐寒的本性。赏析:七、八句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以此表明松柏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它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理解内容 体会情感1.结合题目,找出相关诗句,说说刘桢给了堂弟什么劝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祯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遭遇磨难时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要有坚定的人格追求。2.找出相关诗句,说说松柏的“本性”有哪些表现?3.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中是如何通过其他景物侧面衬托松柏的。4.结合下面资料,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资料3】刘桢“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一诗一咏,诗面上看似处处咏物,其精光射处,却都与从弟相关:从弟出身寒门,又身罹乱世,诗人即以松柏之抗凝寒为喻,勉其常怀坚贞之节,寄托了诗人对从弟的深情勉励和殷殷期望。——节选自《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主题】刘祯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哪怕出身寒微,哪怕生逢乱世,也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要有坚定的人格追求。分析写法 欣赏语言1.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托物言志赞颂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凛然正气,表现了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从而告诫从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对比衬托每两句一组,上下句都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描绘风声的凶猛和冰霜的冷酷,更加突出了松柏树在逆境中的坚韧和顽强。用瑟瑟风声、凄惨冰霜的环境来衬托松柏的坚韧、端正的品性。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炼字角度:①“亭亭”形容高松树直立的样子,突出了松树的傲岸姿态。“瑟瑟”指寒风的声音,摹拟了刺骨的风声,形象写出山谷间狂风的凛冽和刺骨。②使用叠词来修饰意象词“松、风”,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所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叠词的使用又增加了诗歌音韵的起伏和节奏感,使诗句在朗读时更具韵律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法角度:运用对比手法,谷中风的迅疾凶猛和青松的雄健挺拔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青松坚韧挺拔的特点。既生动地描绘了青松在风中的形象,又寄寓了诗人对正直君子的赞美和敬仰。【课后练习】1.理解性默写。(1)《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赠从弟》(其二)中以寒冷的冰霜来衬托松柏的品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3)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2.《赠从弟》(其二)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象征手法。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勉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坚贞自守的品格。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B.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山上松”的坚忍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D.本诗以松柏为喻,以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来象征一种高洁、坚贞的情怀。参考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