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哦,香雪》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哦,香雪
铁凝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折射的代时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学习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重点)
3、理解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知人论世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实现了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其作品语言清朗睿智,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
多远》(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老舍文学
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电影《红衣
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
奖”优秀故事片奖)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
《安德烈的晚上》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中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
zhě
xié
zuàn
zhuō
shǔn
zhēn
qián
chēn
xīn
jiǎo


niǎn
hàn
二 、预习检查
2.识字形
chēn
娇嗔
chēn
瞋目
zhěn
缜密

蠕动

濡染

儒家

战栗

粟米
hàn
撼动
hàn
遗憾
3.积累成语
[语境呈现]
[释义]
①心不在焉:
②撼天动地:
③一惊一乍: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指人受到小惊吓表现得过于兴奋或紧张的样子。
4.复述故事情节
《哦,香雪》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
三 、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
背景介绍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思习】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如何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大山”、“火车”和“铅笔盒”分别象征了什么?
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梳理情节
1.小说如何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
(1)开端:1-3 火车来到台儿沟
(2)发展:4-55 姑娘们迎接火车
①4-42 姑娘们看火车
②43-55 姑娘们和火车上的人做生意
(3)高潮:56-71 香雪换铅笔盒
①56-62 香雪渴望铅笔盒
②63-71 香雪换回铅笔盒
(4)结局:72-82 香雪夜归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火车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抓紧时间跟旅客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4.“大山”、“火车”和“铅笔盒”分别象征了什么?
“大山”-----沉默/坚固: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轰鸣/移动: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铅笔盒”------磁吸/自动: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也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尊严的象征。
四 、解码香雪魂
请概括香雪的人物形象
原文情节 形象特征
香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可以就“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纯真无邪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那时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自尊、淳朴
原文情节 形象特征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 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坚毅、执着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纯洁、明净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是“配乐朗诵” 渴求上进
探究: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1.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2.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5.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3.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一人物,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概括香雪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1.她纯真无邪。当别的女孩就“北京话”调笑时,她却不敢搭腔。
2.她自尊淳朴。她拒绝女学生把铅笔盒送给她的好意,因为她从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她相信未来台儿沟人不用再央求别人。
3.她渴求上进。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问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又打听什么是“配乐诗朗诵”。
4.她纯洁明净。她的面孔似乎是刚出生的,她的眼睛洁如水晶。
【思习】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情节发生的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感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探究:找出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五、主旨升华
1.标题含义与表达效果
含义:标题清新可人,富有诗意,“哦”在这里表示醒悟、领悟,表达的也就是作者对香雪的赞美感慨之情。
表达效果:”哦“,语气词,放在标题中,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在主人公“香雪”名字之前加一个“哦”字让人联想到香雪淳朴善良、纯真无邪、渴求知识、积极追求幸福等美好拼字,唤起读者对人物的同情和喜爱。
40个鸡蛋(0.1元/个) + 30里夜路

来 值得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2.探究小说的主题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她用40个鸡蛋换来的不是实物的价格,而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
火 车 ——开放、现代
深 山 ——封闭、传统
铅笔盒——知识、文明
讨论探究
象征意蕴
改革开发后封闭的农村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一支铅笔盒撬动的文明进程。
引子: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尾:香雪深夜归来
主题归纳
——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对知识的渴望
——自尊自爱
——自我突破
主旨归纳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渴望,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六、艺术技巧鉴
1.心理刻画:多维度展现香雪换到文具盒后的兴奋、忐忑等细腻变化,香雪半夜走回台儿庄的细腻心理变化。
2.象征手法的运用:火车象征着开放的现代文明,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的桎梏,铅笔盒象征着知识启蒙,黑夜独行象征着成长阵痛。
3.语言特质:清新明丽的诗意化描写,如读山间月色、铁轨声响的舒清华呈现,构建纯净的审美意境。
4.小说以微观叙事折射时代变革,完成对纯真人性的礼赞。
艺术技巧
【评讲】
塑造人物形象:香雪夜归台儿沟这一情节的环境描写,有效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雪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她对都市文明的渴慕与追求。
突出深化主题:香雪在这30里山路中,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的主题。
艺术特色上:这一部分中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使读者对香雪的内心变化更加感同身受,易于读者理解体会香雪的人物形象。
惊喜不断
七、拓展延伸
1、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2、香雪的故事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我”与香雪比,缺少了什么?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