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PDFban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PDFban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9月模块诊断(总第三次)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查内容:综合
命题人:汪海波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整体性质而言,《山海经》是一部山川地理博物志和四海方国民俗志的合集,其
价值首先体现在了解上古历史、地理、文化的史料价值。《山经》详细记录了数百座山、
数百条河流以及蕴藏其中的数百种动物、植物、矿物的名字、属性和效用,对于研究上
古地理、环境、生态、早期本草医学乃至名物训诂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海经》
不仅记录了数十个方国的国名、方位、世系、习俗,还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宗教、神
话、博物等内容,全面反映了商周之际先民的世界观,保存了丰富的上古文化记忆,对
于重建上古历史、地理更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实际上,由于《山海经》一直被视
为志怪之书,所以人们对其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足。
强调《山海经》的史料价值,并不意味着低估该书的文学和民俗学价值。《山海经》
的这些价值首先在于它记载了丰富的上古神话故事,是保存中华早期神话最丰富、最系
统的传世典籍,足以让我们在数千载之后一窥华夏原始神话的原貌。
《山海经》并非为叙事或抒情而作的文学著作,面是为记载山川、博物、方国地理
而作的志书。志书贵在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因此《山海经》记载的神话都极为简单,
大都仅具情节梗概,与希腊、印废的神话史诗或后世志怪、神魔小说那种细致的形象刻
画、恢宏的场景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铺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这是因为《山诲经》
的目的本不在表现,而在记事。现代文学史往往将《山海经》视为小说或叙事文学的源
头。其实,叙事内容在《山海经》中所占比重甚小,至于《山海经》的主体内容,毋宁
说更像一部不厌其烦地罗列事项、数据的“流水账”。但恰恰是这种缺乏文学性的记事
文字,真实地保存了神话的原始面目。
(摘编自刘宗迪《(山海经〉与华夏神话的渊薮》)
材料二:
当《山海经》的神话叙事遇上苏绣的丝光和苗银的锤纹之时,一种全新的美学范式
正在生成:它既承袭了神话“观物取象”的诗性思维,又借助工匠之手将虚无缥缈的传
说转变为可触摸感受的物质形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张力悄然显现
传统纹样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焕发新颜,古老传说借公共美育渗透当代生活,神话的“神
性”不再囿于典籍,而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桥梁。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其叙事内核根植于原始先民的集体创作
与原始思维,呈现出对超自然力量的直观想象和敬畏;其神灵形象多呈现出人兽杂糅的
“怪诞美”,以人与鸟、蛇、兽等元素的奇妙组合打破现实逻辑的束缚,构建出神秘诡
谲的视觉意象,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人面鸟身,珥
两青蛇,践两赤蛇”的弃兹,将人类面容、禽鸟躯体与爬行动物的肢体特征创造性拼贴,
融合了自然常拜与氏族图腾,体现了上古先民对海洋、方位及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山
海经》以地理空间为框架,通过山川河岳的方位描述构建神话世界,体现出混沌与秩序
的交织。这种“秩序中的混沌”恰是原始思维的诗意表达,呈现出一种粗粝而神秘的审
美形态。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