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李白
学习重点: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提高素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称号
朝代
诗派
爱好
诗风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701年—762年)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诗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 故本诗又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点明所写内容是虚幻的,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梦游的地点
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与“歌”“行”属于同一类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
《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解题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诗体
《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古体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的感情、思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正字音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 ]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 溪。谢公 宿sù处今尚在,渌 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zhuǎn 路不定,迷花倚yǐ石忽已暝míng。
熊咆龙吟yín殷yǐn岩泉,栗lì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dàn 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luán 崩摧。洞天石扉fēi,訇hōng 然中开。青冥míng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ní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sè 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 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之因



梦之境
梦之叹
来时无由却有由,
神游仙山浇块垒。
重重梦境重重意,
难成儒士明道心。
梦起梦灭缘何梦,
绝境高呼彰人格。
理清思路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
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

2.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梦游之因(起)—— 叙述
梦游之景(见)—— 描写
梦醒之感(叹)—— 议论、抒情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②信难求,越人语③天姥,云霞明灭④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⑤五岳掩赤城。天台⑦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整体感知:梦之由
瀛洲①:
古代传说中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微茫②

语③
明灭④

横⑤

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景象模糊不清。
确实,实在。
谈论
忽明忽暗。灭:暗
有时
横,遮蔽。
拔,超出
《辞源》中“信”的部分义项:①诚 实。②信任。③的确。④任意。例句:① 《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②《兰亭 集序》:“信可乐也!”③《琵琶行》:“低眉 信手续续弹。

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


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以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为何要先从瀛洲写起?
【深入研读——梦由】
探究三: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交待入梦之由
2.本段后四句,诗人笔下的天姥山是怎样的,运用了何种手法?
衬托: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使人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对比:用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凸显其高大巍峨。
夸张:“向天横”、“拔”“掩”等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们的思考再进一步,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天姥山?请同学们把这个批 注补充完整。
( )笔墨源自( )胸襟。
飘逸笔墨源自豪放胸襟。
浪漫笔墨源自豪放胸襟
恢宏笔墨源自豁达胸襟。
【知识链接——夸张】
【定义】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举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
【举例】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举例】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知识链接——对比】
对比
也叫“对照”,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类。
表达效果: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例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知识链接——衬托】
衬托
也叫“映衬”,为了突出主题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相异的的事物陪衬。分为正衬、反衬和互衬两类。
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知识链接——衬托】
表达效果: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例如: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峻拔雄伟
对比、夸张、衬托
景仰向往
烟涛微茫
内容赏析
以虚衬实
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梦游之因
基于表达方式和结构特征把握思路
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深入研读——入梦】
我想依越人的话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宿过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声。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依据
清澈
凄清
【深入研读——入梦】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登山穿过的那种木屐,亲自登上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半空中天鸡报晓的啼叫。山岩千折万转,石道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山花,依倚着怪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昏暗
谢公屐
【深入研读——入梦】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使动用法
震动
黑沉沉的
将要
层层山峰
波浪起伏的样子
闪电
断裂
门扇
形容声音大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层山峰都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深入研读——入梦】
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装饰的仙阁楼台。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驾乘着云彩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车回转,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天空
驾乘云彩的神仙
弹奏
回转
【深入研读——入梦】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使动用法
震动
黑沉沉的
将要
层层山峰
波浪起伏的样子
闪电
断裂
门扇
形容声音大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层山峰都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齐读第二节
小组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哪几幅图景?
(二)品读鉴赏——梦游(虚写)
月夜飞渡图 
山中夜景图
登山奇观图
洞中奇景图
分小组讨论:诗人通过这四幅图景,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达的
提示: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点;
③如何(怎样)表达——表达技巧;
③情——悟情感。
诗歌中形象的鉴赏
【深入研读——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意象: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列缺霹雳、
丘峦、洞天石扉
特点:惊心动魄、光怪陆离
情感:悸动惊恐
【深入研读——夜晚仙府】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
如麻仙人
特点: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绮丽、盛大和乐
情感:惊叹艳羡
【梦境·小结】



月夜剡溪
白昼山中
傍晚山中
夜晚仙府
恬静幽美
壮观美丽
惊悚震撼
盛大欢乐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图景 景 境 技 情
月夜飞渡图
登山奇观图
山中夜景图
洞中奇景图
梳理文本,填写表格。
湖、月、影、
溪水、猿声
寂静清幽
夸张(飞)、拟人(送)、想象、用典(谢公)
愉悦
神往
日出、天鸡、
千岩、迷花
壮美奇绝
寓情于景、视听结合、用典、夸张、想象
迷醉神荡
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离奇险怪
视听结合、想象、夸张、寓情于景、楚辞句式
悸动不已
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 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壮丽辉煌
视听结合、想象、夸张、拟人、比喻、寓情于景
惊叹艳羡
梦中奇遇--第二段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鲁迅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现实的过渡句?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失意留恋,痛苦惆怅(“长嗟”、“惟”、“失”)
梦惊神伤图
【深入研读——梦醒】
猛然间我心惊胆战,神志恍惚,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只有醒来时见到的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感叹

原来
连词,表并列
探究: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深入研读——梦感】
人世间行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让我不开心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山崖
等到
侍奉
探究一: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探究二:“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探究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①美梦说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度月夜,表达对梦中生活的迫切向往。“脚著青云梯”:表现直上云霄的无尽快乐。“半壁闻天鸡”:日升而鸣,意象美好,显示出诗人的愉悦 。“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在长安三年并不得志,描绘梦中的理想世界,表露诗人的向往与追求,以美梦反衬现实的不如意。
思考: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有人认为是噩梦,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你怎么看?
写作时间是“京城三载,赐金放还”的第二年,诗人用噩梦映照现实。
“云霞明灭或可睹”:曾经心目中帝京长安的模样。
“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由一介布衣跃为万众仰慕的卿相。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进入朝廷,君心难测,阴森逼人;权贵倾轧,明争暗斗。李白处境孤危。
“仙之人兮列如麻”:达官贵胄齐聚,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名士风度难以在朝廷存留。
“忽魂悸以魄动”:内心深受震动,实则赐金还山。
②噩梦说
③梦与噩梦综合说
可以把梦境看成是李白向往的生活,也可以把它看成李白的半生的写照。从他游历大川的悠游,到长安求仕的辗转曲折,再到成为御用文人的迷失自我,三年宫廷生活的惝恍迷离,最后梦醒嗟叹,情境一一对应。梦中既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又有对不如意的现实的折射,所以悲喜交集,忧乐共存。
联系资料:
这首诗的奇特就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深入研读——梦感】
探究一: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探究二:“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探究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消极颓废的心理外露吗?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
不过,这也是作者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不管是美梦还是噩梦,都映射出现实困境。他的困境是什么呢?
困境:①儒家“修齐治平”“入世济时”观念和难酬
壮志之间的矛盾。
②名士风流与官场秩序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
解决方法:
①快乐转瞬即逝,浮生若梦,及时行乐。
②由儒转道,游访名山,寻仙问道。
③追寻精神自由,坚守卓越人格。
【深入研读——梦感】
“古来万事东流水”,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都像流水一样流逝。“且放白....访名山”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
“安能.....开心颜”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消极
积极旷达
【知识链接——儒、道、侠思想】
“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道”即“出世”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深入研读——梦感】
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想要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但是他的侠客情怀,却使他向往自由,放浪不羁,使他与世俗、与官场格格不入。入世不成,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便不免消极避世,游山访仙,故其游仙诗既有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又暗含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
【深入研读——梦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的眉毛本来是朝上的,“摧眉”,就是把人的眉毛摧折,我们日常说的“低眉顺眼”,就是顺从听话的意思。
摧眉:
折腰:
人的腰杆子本应该是挺直的,“折腰”就是把人的腰杆子打折了,陶渊明说“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五斗米”会让人低眉折腰,失去做人的尊严。
某种意义上,李白是封建社会的特立独行者,是卓异的存在,他替我们说出了心中压抑已久的话语,他在各个时代都能找到知音,就在于他的诗句穿越时空,获得了一种恒久的生命力。
【课堂·小结】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缘由
梦中见闻
梦后神伤感慨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浪漫主义笔调
积极---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消极---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月夜剡溪--白昼山中--傍晚山中--夜晚仙府--梦醒神伤
【课堂·小结】
李白以梦游为线索,运用虚实结合,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梦游天姥山的奇特景象,传达出作者对山水的向往之情、对权贵的厌恶之情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简而言之,“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眼见的、已知的、具体的、客观的;“虚”指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是已逝的、未来的、抽象的、主观的。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当前之景为实,过往之景(回忆)为虚
例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二是眼前之景为实,未来之景(想象)为虚
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是客观之景为实,幻想之景(虚幻世界,梦境,愿望)为虚
例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四是己方之景为实,对方之景为虚。
例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写作特点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
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5.多变的句式:杂言相间,兼用骚体,长短句式参差多变,
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
巩固积累
用原文诗句回答以下问题
入梦的原因

由现实转入梦境
的过渡句:
由梦境转入现实
的过渡句:
揭示全诗主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因 梦境 梦感
山境
仙境
知识整合



巩固练习:词语释义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我欲因之梦吴越
知识整合
巩固练习:词类活用
1.云青青兮欲雨  
2.虎鼓瑟兮鸾回车
3.对此欲倒东南倾
4.古来万事东流水
5.栗深林兮惊层巅
6.天姥连天向天横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着
东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
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遮蔽
知识整合
巩固练习: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渌水荡漾清猿啼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熊咆龙吟殷岩泉
1.古义:实在。  今义:相信。
2.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古义:凄清。  今义:清洁。
4.古义:不知不觉。 今义:忽然。
5.古义:震动。  今义:殷切。
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不畏权贵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全诗主旨句)是:“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 ”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与《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相同的妙思,都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烘托山之高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熊咆龙吟殷岩泉
间关莺语花底滑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