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平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题-高中历史一、单选题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度已经渐具雏形 B.社会阶层分化较为明显C.部落之间征伐相当频繁 D.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军政2.商代后期,商王经常派人到一些力量弱小的方国去垦田,把它们由方国部落逐渐变为商王国辖区,使当地人民成为王室田庄的徭役劳动者,最终这些方国被纳入商的王室版图。这反映出当时( )A.早期王权政治的发展 B.井田制度遭到破坏C.农业已成为立国之本 D.国家机构趋向完善3.春秋时期,从大夫执国命到陪臣执国命,乱象丛生。到战国时期,各国无一例外都通过变法来削弱世卿大族的权势,选用出身低层的可控人才,培养忠于国君的官僚群体。这体现的政治变革趋势是( )A.从权力下移到君主集权 B.从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C.从世官制度到军功爵制 D.从分封制度到郡县制度4.据史载,周襄王想要讨伐郑国,所以娶了戎狄女子作为王后,与戎狄之兵一起讨伐郑国。这一现象表明( )A.华夏认同形成 B.分封制度崩坏C.民族交融发展 D.华夷观念消失5.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 B.发展游牧经济C.加速民族交融 D.缩小南北差距6.东汉时期,察举选官一般由地方名士主导,乡闾品评。至曹魏时,改由朝廷政府委任的中正官进行人才品评,将私人品评发展成为官方品评。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沦为世家大族入仕工具 B.以门第为品评标准C.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 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7.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防子孙将其厚葬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A.源于经济凋敝的现实 B.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C.旨在改善民众生活 D.表明唐初社会矛盾尖锐8.汉文帝认为,“法”是为维护安定、禁止暴虐而设立的,犯法者已被惩处,再牵连其无辜家人,实不可取,“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因此,他下令废除一人犯罪而连及家室的“收孥诸相坐律令”。汉文帝的举措( )A.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 B.渗透了以德治国的思想C.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D.表明法律权威地位弱化9.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批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并希望建立一种以法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曾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实现他的主张,但在当时并未取得成功。傅立叶的主张失败的原因是( )①没有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②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和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主张阶级调和,没有发动无产阶级来进行阶级斗争④没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诉求和描绘出美好蓝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探索的成就在于(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四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参考答案1.C2.A3.A4.C5.A6.D7.B8.B9.C10.A11.B12.(1)表现:市场的发展(或固定贸易场所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发展;商人阶层实力的壮大。(2)措施: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打击富商大贾。主要目的:巩固与发展大-统国家(或者加强中央集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