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导语
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呢?读一会儿书?看一则新闻?发一会儿呆?……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84 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 年和1988 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铁凝
作者简介
《哦,香雪》创作于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第四年。
小说发表于1982年6月,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片小说奖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影响。铁凝的小说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写作背景
1、初读小说,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
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
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一些变化。她们议论“北京话”,与旅客们做生意,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了30里夜路。
2、再读文章,梳理小说情节
情节 段落 内容
开端 1-3 火车开进台儿沟——带来冲击
发展 4-56 姑娘们喜迎火车——向往现代文明
高潮 57-72 香雪换铅笔盒——渴望脱贫
结局 73-82 香雪深夜归来——召唤现代文明
3、火车开进台儿沟带来了什么变化?
以前
现在
宁静。人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
封闭传统,少与外界交流。
热闹。人们挤在村口看火车。
姑娘们心不在焉地吃晚饭,吃完饭梳妆打扮。
与火车上的人换物品。
4、“火车” “大山”象征着什么?
铁轨、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铁轨、火车无疑就是打破闭塞的外部力量的象征,所以作者用“纤细”“闪亮”“勇敢”等饱含赞美口吻的词语来形容它,而“试探”“弯弯曲曲”说明冲破闭塞是多么艰难。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温存和粗暴”,是“大山”给予的。闭塞使人觉得安全可靠,所以“温存”,然而它也切断了人们对文明、富足的向往,所以“粗暴”。
人物分析
1、分析“香雪” 的形象
“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眼里,香雪的眼睛“洁如水晶”,面孔“洁净”,嘴唇“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外表清纯美丽
外貌描写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 “你看着给吧。”
内心善良纯真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她是台儿沟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手表,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学生的书包;别的姑娘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语言、动作、
心理描写和对比
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同学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和台儿沟委屈;得到铅笔盒,她执意留下一篮子鸡蛋;她认为台儿沟的未来应该这样: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纯朴有自尊
“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一分钟的停车间隙里,毅然踏上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爹娘责怪,一个人摸黑三十里走回台儿沟,这对平时说话不多,胆小的香雪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坚毅执着
动作和心理描写
1、外貌:美丽清纯
2、内心:纯真美好
3、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4、纯朴、有自尊
5、坚毅执着
景物描写的句子 心理特点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72段)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75段)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76段)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77段)
害怕
 
不再
害怕
犹豫
坚定
2、分析香雪的内心活动
2、分析香雪的内心活动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害怕
不怕
犹豫
坚定
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执着追求?
满足虚荣心?
挽回自尊?
香雪为什么想要铅笔盒?
香雪 其他同学
爸爸做的小木盒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铅笔盒: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 "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
"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 "她又问。”。
质朴、胆大率真、性格泼辣
语言描写
3、分析“凤娇” 的形象
凤娇关注的物品和香雪所关注的有什么不同?作者借助这些物品表现了什么?
凤娇:关注“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等装饰品。
她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的生活用品;
香雪:关注的是“铅笔盒”“皮书包”等精神领域的学习用品。
表达出小山村里姑娘们的不同追求,在现代文明面前的不同状态。
以凤娇衬托香雪比别人的追求更高,也正是这样,显得比别人更勇
敢、更突出。
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
情节
人物
主旨
4、分析“凤娇” 的作用
①人物上:在性格、追求等方面,与香雪形成对比,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作用。
②主题上: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小说主题,表现封闭的山村对外面文明
的向往与追求。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③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
④营造氛围,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次要人物的作用
探究主旨
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更表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这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
品味语言
诗化小说
(1)情节淡化,强化散化“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叙事节奏舒缓,缺少悬念,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而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划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1.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2.以“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句作结。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
诗一般的语言:清新、婉丽、优美、纯净
物象藏真意
1、文中都出现了哪些“意象”?
火车
铅笔盒
大山
月亮
象征
火车
开放与追求
铅笔盒
知识与文明
自尊与幸福
大山
封闭与落后
月亮
香雪自我心境变化的体现、促成香雪成长的参与者
2、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
①文章的线索;
②象征意义;
③塑造人物形象;④突出主题;
⑤推动情节发展。
哦,香雪
物象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