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1 Happy Holiday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1 Happy Holiday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 Unit 1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英语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Unit 1 Happy Holiday
课时 信息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型 课时
1 Section A Open page 1a-1d 听说课 Period 1
2 Section A Pronunciation 2a-2f 语音课 Period 2
3 Section A Grammar 3a-3c 语法课 Period 3
4 Section B 1a-2b 读写课 Period 4
5 Section B 2a-2c 词汇课 Period 5
6 Section B 3a-3c 阅读课 Period 6
7 Project 实践活动 Period 7
8 Reading plus 阅读课 Period 8
二、单元内容与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
单元标题 Unit 1 Happy Holiday
单元话题 What makes a great holiday? 什么造就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单元主题范畴 人与自我
单元主题功能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holidays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describe holiday activities and feelings.引导学生探索假期意义,培养学生能够描述假期活动与感受。
(二)单元内容整体框架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appy Holiday”为主题,通过日常对话、语法训练、旅行日记及叙事文本等多种形式,围绕“What makes a great holiday?”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假期意义,学习描述假期活动与体验,掌握不定代词的语用功能,培养情感表达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日常对话1(Section A,1b&1c)通过模拟假期后的问候场景,Yaming分享了游览黄山的经历,提及“迎客松、云海、奇石、古建筑”等景观。对话中穿插图片分享的细节,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具体假期体验。日常对话2(Section A,1b&lc)中Emma讲述回美国参加草莓节的经历,通过食物细节(草莓饼干、巧克力)和居住体验(在祖父母家待10天),让学生练习用不定代词表达不确定的事物与地点。日常对话3(Section A 2a)中,Peter分享云南之旅,提到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景点,对比不同假期形式。记叙文(SectionB,1b)以莫斯科旅行首日为背景,记录参观胜利博物馆的感受,传达“战争残酷、和平珍贵”的主题,同时穿插饮食细节(吃太多冰淇淋导致不适),体现旅行中的真实体验;第二天描述雨中莫斯科的清新空气、地铁的宫殿式设计、红场的壮观,以及与俄罗斯学生的互动(拉手风琴、歌舞),展现文化交流带来的快乐。项目“Make a holiday to-do list”要求学生分组梳理假期活动,筛选出五项“人人应尝试的有意义活动’并阐述理由,最后在班级分享并统计最受欢迎的三大活动。这一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还通过活动筛选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结合单元所学的不定代词和过去时态,将假期体验转化为结构化的语言输出,同时在分享与投票中深化对“美好假期”多元意义的理解,提升跨文化认知与逻辑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核心语言主要围绕假期体验及其价值展开,涉及一系列与假期相关的语言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包括对假期活动的描述(如游览名山、参加节日、体验文化等),还涵盖个人对假期的感受表达(如“It was fantastic.”)以及询问他人经历的句式(如“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此外,本单元还涉及不定代词的灵活运用(如 anyone/anything/something/everyone),以描述不确定的人、事、物(如“Did you meet anyone interesting?”“Everything tasted good.”),并通过过去时态(如went/saw/ate )回顾具体经历。
在语篇知识方面,本单元通过三种不同的语篇形式展现了丰富的信息组织方式。对话语篇以问答线索组织信息,如SectionA中Emma与Yaming通过“What did you see there?”“Did you go with anyone?”等问题,分享黄山旅行和草莓节体验,穿插景观描述与情感表达;记叙文语篇以时间顺序和体验感受组织内容,如SectionB的莫斯科旅行日记,按“日期-活动-感受”结构记录博物馆参观、地铁体验及文化互动,通过细节描写(如“thousands of glass 'tears'”“played games with Russian students”)增强画面感;应用文语篇以“制作假期待办清单”的项目形式实践所学,学生需通过表格(活动-地点-理由)梳理体验,如推荐“visiting Mount Taishan”并阐述“enjoy scenery and culture’的原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结构化输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描述假期活动与感受,熟练运用不定代词和过去时态进行交流;培养信息梳理、逻辑表达和跨文化认知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班级分享,学会协作完成任务;同时探索假期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对“美好假期”多元价值的认知(如自然探索、文化体验、自我挑战等),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生活体验的思考。
课时 What (主要内容) Why (编写意图) How (语篇特点)


1

时 - 知识层面:包含假期活动词汇(如 took music lessons、visited my grandparents 等 ),涉及用英语谈论假期活动与经历,运用不定代词描述不确定的人、事物或地点,表达对假期的感受等知识。
- 技能层面:有听(1b 听对话圈出活动、1c 听对话完成总结 )、说(1e 谈论 Yaming 和 Emma 的假期 )、读(阅读题目指令、对话内容等 )、写(1c 完成总结填空,虽未明确写作段落,但有文字输出练习 )技能训练 。 - 语言学习角度:假期是学生熟悉且有话可说的话题,借其学习相关词汇、语法(不定代词 ),能让语言知识学习更贴合生活,便于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构建日常交流中谈论假期的英语表达体系 。
- 素养培养角度: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了解不同假期度过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假期价值,如 Yaming 领略黄山风景、Emma 参与草莓节,可让学生体会探索、体验不同事物的意义 。 词汇与话题导入:先利用 1a,让学生勾选自己暑假做过的活动,激活已有假期经历,同时学习新活动词汇,营造轻松话题氛围 。
- 听力训练:1b 让学生听对话圈出活动,聚焦听力抓取关键信息;1c 再次听对话完成总结,深入理解内容,梳理 Yaming 和 Emma 假期细节(如去的地方、同行人员、做的事 ),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关注听力中的词汇、语句表达,辅助理解 。
- 口语输出:1e 基于前面听力获取的 Yaming 和 Emma 假期信息,用给定对话框架(Where did... go? Did... do anything interesting? )进行问答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句式,从输入转向输出,提升口语表达,教学中可组织pair work(结对活动 ),鼓励学生灵活拓展内容 。


2

时 - 语音(Pronunciation):通过列举含特定元音发音(/i?/ 、/?/ 、/e/ 等 )的单词,如 “he”“trip”“fresh” 等,让学生听、重复,练习发音,还可补充同类单词拓展语音知识。

- 听说(Listening & Speaking):有对话听辨(2a、2b )、节奏感知(2 中对话节奏跟读 )、对话补全(2a 选择句子补全对话 )、表格填写(2b 根据对话填信息 )、对话复述(2c 总结对话内容 )、角色扮演(2d )等活动,围绕 “假期经历” 话题,训练学生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学习谈论假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感受如何等表达。

- 实践与分享(2e - 2f ):2e 让学生勾选描述自己去年暑假的词汇,2f 是和同伴分享暑假经历的口语互动,用于巩固话题知识,提升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假期的能力。 - 语言知识层面:语音练习为准确发音打基础,假期话题词汇、句型(如 “How was your holiday?”“Did you...?” 等 )是日常交流高频内容,围绕其设计听说读写活动,能系统传授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描述假期的表达。

- 语言技能层面:听(对话听辨 )、说(角色扮演、分享 )、读(对话阅读 )、写(表格填写、总结 )技能综合训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用英语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实际语言运用场景。

- 教学目标层面:紧扣 “假期” 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兴趣,通过多样活动,达成让学生能运用英语谈论假期经历、表达感受的目标,培养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 语音部分:教师先示范发音,让学生听准 /i?/ 、/?/ 等音标在例词里的读音,接着学生模仿重复,再引导补充同类单词(如 /i?/ 组补充 “bee” ),通过反复听、说强化发音技能。
- 听说与读写部分:
- 2a 听对话前,引导学生看选项预测内容,听时抓取关键信息选句子补全对话;2b 读对话后,梳理 Peter 和 Adam 假期的地点、活动、感受等信息填表格,训练信息提取和整理。
- 2c 基于对话内容,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人物、假期地点、活动等 )完成总结,锻炼语言概括;2d 学生分组,模仿对话节奏、语气进行角色扮演,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 2e 学生先回顾自己暑假,勾选对应描述词汇;2f 两人一组,用给定对话框架(How was...? Did you...? )交流分享,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表达错误、给予鼓励,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流假期经历。

3

时 1.?主题:这是关于英语语法中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s)的教学内容。
2.?具体内容:
- 3a部分:通过几组问答句,展示了不定代词如“anywhere”“something”“nothing”“someone”“anything”“everyone”等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让学生观察这些加粗的不定代词。
- 3b部分:是一个对话填空练习,要求学生用正确的不定代词完成对话,巩固所学的不定代词用法。
- 3c部分:是一篇短文填空,同样是让学生运用给定的不定代词(someone、no one、everyone、something、nothing、everything)来完成短文,进一步强化对不定代词的理解和运用。
循序渐进的学习:
- 首先在3a部分通过例句让学生感知不定代词的用法,这是输入阶段,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定代词的初步认识。
- 然后3b部分的对话填空和3c部分的短文填空是输出阶段,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不定代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即从输入到输出,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境化教学:将不定代词
放在对话和短文中进行教学,而不是孤立地讲解语法规则,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定代词在实际交流中的用法,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多样化练习:通过对话和短文两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对不定代词的掌握,避免了单一练习形式的枯燥性,同时也能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对不定代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a部分教学:
-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加粗的不定代词。
-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定代词的用法,比如“anywhere”通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something”用于肯定句中,“nothing”表示否定等。
-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不定代词的其他用法,加深理解。
3b部分教学:
- 先让学生通读对话,理解对话的大意。
- 然后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所学的不定代词知识,尝试填写空缺的部分。
- 填写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c部分教学:
- 让学生先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情节和语境。
- 然后让学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和所给的不定代词,选择合适的词填入空缺处。
- 完成填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短文,检查是否通顺合理,同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


4


- 主题:围绕假期经历(holiday experiences )展开,以 Vincent 游览俄罗斯莫斯科的日记为依托,包含对莫斯科景点(胜利博物馆、莫斯科地铁、红场等 )、活动及感受的呈现。
- 板块任务:
- 1a :识别红场(Red Square )、亚历山大花园(Alexander Garden )所属国家,引发对旅游地的兴趣。
- 1b :阅读日记,回答游览地点(places visited )和旅行感受(feelings during the trip )的问题。
- 1c :根据日记,完成时间线(timeline )填写,梳理不同日期、时段的行程。
- 1d :从 Vincent 的旅行经历中总结可学习到的内容(learn from travel experience ),如了解国家/城市历史等。 语言知识层面:通过真实的旅行日记文本,让学习者接触、理解与旅行相关的词汇(如 “Victory Museum(胜利博物馆)”“Moscow Metro(莫斯科地铁)” 等景点名称,“excited(兴奋的)”“fantastic(极好的)” 等描述感受的形容词 )、短语(“walk through(走过;穿过)”“get together(相聚;在一起)” )和句式(如 “It was + 形容词 + that...” 等 ),积累语言素材,提升阅读理解中处理叙事性文本的能力。
- 文化意识层面:借助对莫斯科景点、俄罗斯二战相关历史(胜利博物馆体现的反法西斯历史 )、当地学生交流活动等内容,拓宽学习者对俄罗斯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的认知,培养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明白不同国家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特色。
- 思维能力层面:1b 回答问题锻炼提取关键信息能力;1c 梳理时间线培养逻辑思维和文本梳理能力;1d 总结学习点,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归纳能力发展,让学习者学会从他人经历中提炼价值。 - 1a 环节:可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国家,分享对该国家旅游的向往或了解,激活背景知识,营造旅游话题氛围,为后续日记阅读做铺垫。
- 1b 环节: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日记,梳理大致内容,再针对问题精读,找关键信息(如地点:Victory Museum、Red Square 等;感受:excited、happy 等 ),可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形式交流答案,教师引导纠正、补充,强化对文本细节的理解。
- 1c 环节:学生再次回顾日记,按日期、时段分类提取信息,填写时间线,可同桌互助检查,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展示正确范例,梳理清晰的行程脉络,加深对叙事顺序的把握。
- 1d 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旅行经历的价值,从知识、情感、文化交流等角度启发(如 “I can learn about different local customs(了解不同当地习俗)”“I can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interacting with foreigners(通过与外国人互动提升沟通技巧)” ),鼓励小组头脑风暴、分享,最后全班交流,拓展对旅行意义的认知,实现语言输出与思维拓展融合 。
第 5

时 1.?2a部分:要求尽可能多地想出与所给单词(holiday、experience、scenery、station、camp、square)能组成短语的词汇并写下来,例如给出的示例“summer holiday”(暑假)、“winter holiday”(寒假)。
2.?2b部分:从给定的单词框(ancient、breath、remind、peace、sick、easily)中选择正确的单词完成句子,考查对单词含义和用法的掌握。
3.?2c部分:用方框中单词(especially、ready、forget、landscape、get together)的正确形式完成短文,需要考虑单词的词性变化以及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1.?2a部分:通过组词练习,帮助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熟悉单词的常见搭配,从而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更准确、自然地表达。
2.?2b部分:句子填空练习可以考查学习者对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深对单词含义和用法的掌握,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句子分析能力。
3.?2c部分:短文填空要求学习者综合考虑单词的形式变化和语境运用,能够锻炼学习者的语篇理解能力、词汇变形能力以及对英语语法和句式结构的掌握,使学习者能够在更完整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词汇。 2a部分:
- 对于每个单词,先回忆其常见的搭配。比如“experience”,可以想到“good experience”(好的经历)、“bad experience”(糟糕的经历)、“working experience”(工作经历)等;“scenery”可以搭配“beautiful scenery”(美丽的风景)、“natural scenery”(自然风光)等。- 然后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确保所组成的短语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b部分:
- 首先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分析所给单词的含义和词性。
2c部分:
- 先通读短文,理解整体语境。短文讲述了人们不同的度假方式。
- 然后分析每个空格所在句子的结构和含义,选择合适的单词并进行形式变化。
第 6

时 - 3a部分:一篇名为《My Holiday in Scotland》的短文,讲述了Gina一家去年秋天去苏格兰度假的经历,包括乘坐火车前往、住在乡村舒适的房子里、在最后一天早上去森林探险并看到一只鹿,以及回家告诉父母等内容。下方有一个图表,要求学生写下Gina做过的事情,图表中有五个步骤的提示,分别是“took”“stayed”“went to”“saw”“ran home and”。
- 3b部分:要求学生思考一次难忘的假期经历,并回答五个问题,分别是“ When did it happen?”(什么时候发生的?)、“Where were you?”(你在哪里?)、“What did you do?”(你做了什么?)、“How did you feel?”(你感觉如何?)、“What did you learn?”(你学到了什么?)。
- 3c部分:要求学生根据3b部分的想法写一个假期故事。 - 文章:呈现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个具体的假期经历,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 3a习题:要求学生写下Gina做过的事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 3b习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假期经历并回答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假期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3c习题:要求学生写一个假期故事,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语言:文章使用了简单、日常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如“took a train”“comfortable house”“huge forest”“surprised”等,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句子结构多为简单句,偶尔使用复合句,如“I live in a big city, so everything seemed so different.”(我住在大城市,所以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同。),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
- 结构: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内容。首先介绍了度假的时间和交通方式,然后描述了住宿环境和周围的景色,接着讲述了在森林里的探险经历,最后以回家告诉父母和对这次经历的感受结束。这种结构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 7

时 本课时的主题是关于假期活动的学习和实践。具体内容包括:
- 小组活动:首先要分组列出自己假期做过的活动(4a)。
- 任务分配:从列出的活动中选出五项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的有意义的活动,并给出理由(4b)。
- 分享与统计:在班级中分享这五项活动,然后找出大家最喜欢做的前三项活动(4c)。
- 反思环节:通过四个问题来反思学习内容,涉及一般过去时的使用、不定代词的用法、描述假期感受以及从旅行和假期活动中学到什么(Reflecting部分)。 1.?语言学习:通过谈论假期活动,学生可以练习和巩固一般过去时的用法,以及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2.?文化体验:假期活动往往涉及不同的文化和经历,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3.?个人成长:反思假期活动的意义和收获,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社交技能:小组活动和班级分享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1.?小组合作: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讨论和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应用:通过实际的假期活动列表制作和分享,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反思巩固:通过反思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如一般过去时)和词汇(如不定代词),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假期的意义和收获。
第 8

时 1.?整体内容:这是围绕“假期经历(Holiday Experiences)”展开的学习材料,包含林涛(Lin Tao)和阿曼达(Amanda)的假期故事,以及基于故事的问题和任务。
2.?林涛的故事:讲述了他两年前和大学朋友从武汉骑行到北京的经历。过程中得到家人支持,也从他人骑行经验中学习,旅途虽累但看到美丽风景、遇到好人,最终到达天安门广场时感到自豪。
3.?阿曼达的故事:分享了她学习水肺潜水的假期经历。她和家人去海边小镇,先学习课程、在泳池练习,后在船上住一周以便在海洋潜水,期间看到各种海洋生物,还遇到小鲨鱼,觉得这次经历令人惊叹。
4.?问题与任务:
- 有5个问题,需要从文中找答案,比如林涛冒险结束地点、帮他做计划的人等。
- 有一个表格任务,要根据两人故事,在相应栏目打勾,判断他们是否在户外、和家人朋友做活动、觉得活动有时很难。 1.?教育目标:
- 提升阅读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完成表格,训练获取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
- 学习语言知识,掌握一般过去时、相关词汇和句式结构。
- 培养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假期活动和文化背景。
2.?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通过问题和表格任务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
- 语境教学,在真实故事语境中学习语言,增强理解和记忆。
- 互动学习,学生可讨论故事和答案,促进合作交流。
3.?材料选择:
- 选个人经历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兴趣和共鸣。
- 包含不同活动,展示多样假期方式,拓宽视野。
- 语言难度适中,适合目标学习者,有助于逐步提升语言水平。 1.体裁与结构:采用记叙文,通过人物自述展开故事,有清晰的时间、地点、事件发展脉络。
2.语言风格:口语化、自然,符合人物讲述自身经历的语境,用词准确,如“cycling”“scuba dive”等专业词汇。
3.语法与句式: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经历,有简单句和复合句,如“My best holiday experience was two years ago.”“While I was diving, another diver pointed, and I realized there was a baby shark near me.”。
4.衔接与过渡:用“However”“But”等连接词,使故事连贯,如林涛故事中“Parents were surprised at my idea, but soon they gave me all their support.”。
三、学情分析
What they know (已知) What they wonder
(未知) What they will learn
(将知)
在生活经验层面,他们普遍有过假期经历,在语言知识上,已掌握与假期相关的基础词汇,如 “holiday”“travel”“play”“food”“family” 等,能运用简单句型描述假期活动,同时对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有初步掌握,能描述过去发生的假期事件。此外,通过前期的词汇课和语篇输入,对 “happy holiday” 主题下的语篇结构有模糊认知,知道通常会包含时间、地点、事件和感受等要素。 在内容层面,他们可能好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色假期活动、他人独特的假期经历,以及如何让假期更有意义。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想知道如何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假期中的感受、如何运用复杂句型串联假期事件,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假期描述更生动具体。在文化层面,会好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 “快乐假期” 的定义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假期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知识上,会学习更多与假期相关的进阶词汇,掌握更复杂的句型结构以及过去时态的灵活运用。技能层面,将学会梳理和组织假期相关信息,能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完整叙述假期经历,提升用英语进行细节描写的能力,并能模仿范文结构进行 “我的假期” 主题写作,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文化与情感层面,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假期习俗和生活方式,拓宽国际视野,同时通过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假期,加深对 “快乐假期” 的理解,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单元学习目标(四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析。
语言知识 1.能够掌握假期活动等核心词汇。
2.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假期经历。
3.能够理解假期主题语篇的常见框架。
语言技能 1.能听懂他人关于假期的简短叙述,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2.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有条理地描述自己的假期经历。
3.能快速浏览语篇获取主旨,提取细节信息。
4.能模仿范文结构,完成 “我的假期” 主题写作。
情感态度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帮助引导学生探索假期意义,学习描述假期活动与体验,培养情感表达与跨文化理解能力。
学习策略 1.通过 “联想记忆法” 拓展词汇网络。
2.利用图片、视频或词典等工具,辅助理解陌生词汇,拓展主题相关信息。
3.能够通过分析上下文并结合语境,猜测文章部分生词。
文化意识 1.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假期习俗。
2.能够对比 “本土假期” 与 “异国假期” 的差异,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在描述自身假期时,增强文化自信。
五、单元学习自评表
评价内容 很好 一般 需要提升
1.能正确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假期相关词汇。


2.能用英语分享自己的假期故事。


3.能快速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


4.能够从旅行经历或假期活动中感受到假期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