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一分钟能做什么?看一页书,浏览一则新闻,发一会儿呆,刷一下抖音,打一把游戏......那么一列火车停靠的一分钟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淳朴优美、清新婉丽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人物的形象,培养小说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铁凝,女,汉族,1957年9月生,河北赵县人,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二十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作者简介思考:1.小说是以什么地方什么时期为背景展开的?请根据小说结构划分脉络。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的象征意义?任务一:梳理情节,初步感知时间:地点: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思考1 :小说是以什么地方什么时期为背景展开的?请根据小说结构划分脉络。改革开放之初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1—4)火车开进小山村(5—56)姑娘们看火车、做生意(57—62)香雪渴望铅笔盒(63—77)香雪换得铅笔盒(78—82)香雪深夜归家如果不是...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1段)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3段)也许...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4段)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静得那样深沉 ...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5段)宁静质朴、生活单调、贫穷落后、封闭保守思考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以往的宁静被搅乱;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和车的人做买卖);有了超出物质层次的精神追求(香雪换铅笔盒)。思考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的象征意义?“大山”象征 封闭、传统“火车”象征 开放、现代,是连接封闭落后的大山与山外现代世界的纽带。思考:主要人物?次要人物?1.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她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2.香雪和其他姑娘表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你怎样认识香雪追求的铅笔盒?它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人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任务二:比较人物凤娇们 香雪感兴趣的不同点相同点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妇女头上的金圈圈,总是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尼龙丝袜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对大山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和关注,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好和追求思考1:火车开进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她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物质文明(注重外表美和物质)精神文明(追求知识文明)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有磁铁的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同学们经常取笑她,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香雪非常希望能拥有和她同学一样的自动铅笔盒。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和其他姑娘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思考2:香雪和其他姑娘表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对于香雪来说,这个铅笔盒不仅仅是实物,是香雪和台儿沟的尊严的象征,跟火车一样,还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追求。铅笔盒:象征知识、现代文明思考3:你怎样认识香雪追求的铅笔盒?它有什么象征意义?40个鸡蛋30里夜路十值得?思考4: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人形象的共性和个性。香雪 凤娇个性共性可爱、善良、纯真、朴实、对现代文明充满渴望与追求泼辣、大胆直率美丽清纯、单纯善良 渴求进取、淳朴自尊机智灵活、坚毅执着1.对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结局命运;体现人物性格;3.对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伏笔;照应;4.对主题:深化/凸显/揭示/暗示主题。温故知新: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任务三:分析环境思考:1.阅读课文72-78段,找出夜归情节中环境描写的语段,分析香雪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香雪的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的语段 心理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像一树树金铃铛...“豁啷啷”地歌唱。”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思考1: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分析香雪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76段“回去该怎么说?她环视...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害怕不怕犹豫坚定思考2:香雪的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害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害怕 --— 不怕 ———— 犹豫 ——坚定归纳主旨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讲述一列火车经过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由此赞美了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时代内涵)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作家孙犁看过《香雪》之后,给铁凝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作者语言清新淡雅,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得都很美,且富有寓意。请同学们迅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说明理由。品味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