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跨越时空的精神突围”——生命的诗意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导入
透过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词人倚窗而望,将窗外所见和窗内所感化都染上了“愁”的印迹,“窗”是内心世界由内向的投射,亦是由外向内的心窗折射,是词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坚守。让我们一起进入《声声慢》,深入体会李清照笔下“愁”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内涵,并与之达成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学 习 目 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愁”的情感脉络
2. 赏析叠词,抓住重点意象,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重点)
3. 理解诗词的内涵,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难点)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师从苏轼,称为“苏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知人论世
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作为乱世词人,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宋词派别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开阔健朗,雄浑豪迈。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
学习活动一、诵读入情
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这首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缓慢的语速
学习活动一

词眼
初读感词情
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词人的感情?
(1)寻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思考:作者在寻找什么 她又找到了什么 这几组叠词妙在何处?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沉痛凄厉。
学习活动二:再读品词境——梳理“愁”脉
叠字的妙处
⑴渲染悲凉氛围,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⑵加强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
⑶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叠词可以使语言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例如, 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中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使得诗歌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形象性 :叠词可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例如,“寻寻觅觅”描述了心神不定的状态,“冷冷清清”则表现了孤单寂寞的感受。
确切性 :叠词可以摹声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例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非常逼真。
音乐性 :叠词在诗歌中常用来描绘音乐,使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来描绘琵琶声。
知识链接:叠词的作用
(2)诉愁
请在词中找到作者选取的意象,感愁情。
学习活动二:再读品词境——梳理“愁”脉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课堂小测
清冷、凄惨
学习活动二
感情:
孤寂愁苦
再读品词境
(3)叹愁
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歌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如此悲“愁”
学习活动二:再读品词境——梳理“愁”脉
国愁--亡国之恨
家愁--沦落之苦
情愁--孀居之悲
作者为何如此悲“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并不限于眼前有限的光景、时间,而是整个生命的凄楚。
这里的“愁”是抽象的,在这抽象的愁绪背后,是李清照的孤独,是她往昔不孤独的回忆和未来不能摆脱孤独的无望。
小 结
本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梧桐、细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冷清、雁南飞,菊花枯黄陨落,落花满地,黄昏时分,细雨滴打梧桐叶的清冷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因丧夫、亡国、流离而孤寂、凄凉的情感。
诗 词 鉴 赏 方 法
找 意 象
析 意 境
悟 情 感
画面
景物
链 接 高 考(2017年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
问: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作答方式:从素材区拖动有关素材到绘图区组成图画,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绘图区
素材区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本诗第二联通过落日、断桥、人、溪水、幽树、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断桥边,夕阳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赏美景宁静和谐的画面。
考点分析:
描绘画面是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意象,概括意境的特点。
参考答案:
作 业
写作练习--我为《声声慢》写短评(200字)
《声声慢》被明代杨慎誉为“最为婉妙”,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