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 (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芣苢》《插秧歌》联读
劳动之美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
击壤歌
[先秦] 佚名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文学常识小检测
诗歌 读(语言) 赏(手法) 感(画面) 悟(情感)
芣苢
插秧歌
两诗比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
/
/
/
/
/
/
/
/
/
/
/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令人神往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插 秧 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móu
jiǎ
zhāo
shà
shì

善用口语,押韵,浅白晓畅,通俗易懂
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芣苢,又名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等;7-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
赏读——感受劳动画面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毛诗序》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人之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何它义哉!
——宋 郑樵《诗辨妄》
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朱熹《诗集传》


采,从木从爪。一木一手,形象地表现采摘的动作,用手从树上采集。
有,在诗歌中指采摘后有所收获的状态。
两个字合起来构成了一次劳动过程。


掇,右边四个又字,包含个手。我们可以想象遍地芣苢,妇女们捡都捡不过来,忙碌中透露着喜悦。
捋,就是成把成把的抓取,劳动快了,频率高了,劳动者完全沉浸在劳动过程中,氛围更加欢快。


袺,提起衣襟兜取果实,就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盛取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可见采摘的芣苢太多了,可能带来的篮筐衣襟装满了,衣襟成了临时的篮筐。
纵观六字,展现了怎样的劳动画面?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诗意: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
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
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
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
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
那帮鸡鸭鹅儿们。
móu
jiǎ
zhāo
shà
shì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白描
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
比喻
比喻
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了农忙抢种状态。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第三联问而不答,用动作回答,把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出来。
第四联通过语言,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忙碌的农人形象。
诗歌名称 读(语言) 赏(手法) 感(画面) 悟(情感)
芣苢
插秧歌
两诗比较
劳动欢歌
劳动赞歌
重章叠唱
通俗易懂
押韵

动作描写
白描 比喻
动作 语言
群采芣苢
多 快
全家上阵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描写劳动的诗歌数不胜数。说说编者为什么选择这两首古诗安排在这个单元?这对现当代的青年有怎么样的启示意义。
合作探究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
《插秧歌》是一支劳动的赞歌!
本单元特别选入这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让我们从中读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和表现出来的劳动之美,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体会劳动本身的滋味。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描写劳动的诗歌数不胜数。说说编者为什么选择这两首古诗安排在这个单元?这对现当代的青年有怎么样的启示意义。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合作探究
围绕你感触最深的诗句谈谈诗中劳动者的形象和诗歌作者形象。
拓展——感悟劳动生活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劳动: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劳动进课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劳动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劳作,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习近平
帝力于我何有哉
撸起袖子加油干!
幸福生活靠勤劳双手创造!
作业:高考作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