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七章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7.1.1燃烧与灭火情 境 导 入7.1.1燃烧与灭火神奇的 “纸锅烧水”实验操作要点:1.“纸锅”内的水不宜太多,铺满底部即可。实验完毕,请将“纸锅”中的水倒入回收烧杯。2.安全用火,正确使用酒精灯,火柴用后放入沙子回收烧杯中。3.若不慎着火,保持镇静,用沙子盖灭即可。为什么干燥的“纸锅”可以燃烧,而加上水后的“纸锅”就不燃烧呢?新 课 探 究7.1.1燃烧与灭火认识燃烧空气中燃烧氧气中燃烧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你还记得这些物质燃烧的现象吗?铁丝燃烧硫粉燃烧木炭燃烧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燃烧实验结论1:只有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红磷薄铜片(可导热)可燃物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燃烧可燃物实验结论2: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 ℃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60 ℃铜片上的白磷达到了可燃烧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可燃烧的温度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实验分析:燃烧的条件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达到了可燃烧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可燃烧的温度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注意:着火点对于物质来说是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物质 着火点(℃)白磷 40红磷 260木材 240~270无烟煤 600~700着火点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实验结论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任选其一呢?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条件中: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 燃 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氧气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现在你能解释“纸锅烧水”的奥秘了吗?纸张着火点:130 ℃到180 ℃之间;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温度在500 ℃左右。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火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如何灭火?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对照三种方法任选其一就可以实现灭火燃烧1.可燃物3.达到着火点2.与氧气接触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实验装置现象分析稀盐酸碳酸钠蜡烛熄灭蜡烛继续燃烧蜡烛熄灭隔绝了氧气(或空气)燃烧条件没有改变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或空气)Na2CO3+2HCl=2NaCl+H2O+CO2↑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实现灭火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交流讨论:油锅着火如何灭火?并说出相应的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油锅着火,不可用水灭火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有人认为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这种判断对吗?不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定属性,不可随意改变。改正: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炉火越扇越旺,蜡烛一吹就灭,什么原因?炉火产生热量多,扇风增加了炉火周围氧气的浓度,所以越扇越旺;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少,吹气带走了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一吹就灭。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C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2.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吹灭蜡烛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C. 关闭炉具阀门D. 用高压水枪灭火B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3.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A【解析】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蜡烛火焰周围热量散失的速度加快,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新课探究情境导入课堂小结4.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的目的。(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铝具有较好的导热性)(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隔绝氧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将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课 堂 小 结7.1.1燃烧与灭火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燃烧的条件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灭火的原理燃烧:可燃物与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1燃烧与灭火.pptx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mp4 视频3灭火的原理.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