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昌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中检测高一化学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6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C 12 Na 23 S 32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B.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2.下列微粒中,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看,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AlA.③ B.③⑤ C.①② D.④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②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③漂白粉可用氯气和澄清石灰水制得 ④阴阳离子之比为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B.进行焰色试验时,没有铂丝可用无锈洁净铁丝代替进行实验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均显碱性,可用作食用碱或工业用碱D.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5.在形成的混合溶液中,,,则为( )A.0.4mol/L B.0.3mol/L C.0.2mol/L D.0.5mol/L6.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L的溶液中含的数目为B.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约为C.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数为D.足量Fe在中燃烧,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7.下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代表的是水合钠离子B.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均能导电C.图b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D.氯化钠在通电条件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8.在下列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常温下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C.澄清透明溶液:、、、D.加入铁粉放出的溶液:、、、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B.向溶液中滴加KI溶液:C.澄清石灰水与过量溶液反应:D.将钠投入水中:10.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的热稳定性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C.观察钾的焰色试验D.观察钠燃烧的现象11.实验室借助电导率传感器研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将电导率传感器插入滴有酚酞的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匀速逐滴加入与溶液等浓度的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溶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B点时导电能力最低说明和恰好完全反应D.BC段导电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的离子导电12.某溶液仅由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过量盐酸无明显变化,得到无色溶液;②取操作①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产生白色沉淀1;③取操作②后的滤液,加入过量的和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根据操作①现象,推断一定不存在、 B.原溶液中一定存在和C.白色沉淀1是 D.原溶液中可能存在13.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右边充入一定量的CO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边与左边分子数之比为B.右侧CO的质量为5.6gC.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4倍D.若改变右边CO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保持温度不变,则应充入14.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的氢氧化钾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溶液中含氯元素的离子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共消耗了0.6mol氯气B.当溶液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D.反应生成的、有一定的氧化性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4分)物质性质研究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有下列物质:①熔融;②固体;③氢氧化铁胶体;④;⑤溶液;⑥;⑦蔗糖;⑧固体;⑨。(1)上述状态下的物质可导电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填序号)。(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⑨属于______(填字母),该分类方法是______。A.含氧酸 B.二元酸 C.强酸 D.氧化物(3)写出②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______;在②的水溶液中加入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向②的水溶液逐滴加入⑧的水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4)向③中逐滴滴加⑨的稀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16.(14分)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NaH常用作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NaH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强碱和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2)将一小块①投入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①浮于液面上;②熔化成小球;③发出嘶嘶的响声,放出气体;④有蓝色沉淀产生;⑤析出大量红色的铜。(3)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NaH可由金属钠生产。某汽车安全气囊内含、和NaH等物质。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引发发生分解,从而为气囊充气,产生的Na立即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将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①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mL。③原固体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17.(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红色试纸,b为湿润的红色试纸。(1)装置Ⅰ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2)装置Ⅴ的作用是______。(3)若产生足量,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装置(填序号)。(5)为了验证氯水中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取一定量的氯水于三颈瓶内,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图),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若能够证明氯水中HClO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填字母)。(注:酸性溶液中,越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a.氯水的pH B.氢离子的浓度 C.氯离子的浓度 D.氧气的体积分数(6)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在450℃条件下,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8.(16分)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将粗(含较多MnO和杂质)样品提纯的工艺路线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第(ⅰ)步需要用480mL1.84mol/L的稀,现采用市售浓硫酸来配制该溶液。①配制该溶液时,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写名称)。②如图为市售浓硫酸试剂瓶上所贴标签的部分内容。经计算,本配制实验需要用量筒量取该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硫酸(化学纯)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 质量分数:98%③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填标号)。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的刻度线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度线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④使用浓硫酸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关于实验操作及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皮肤溅上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硼酸溶液c.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d.少量酸滴到实验桌上,应立即用湿抹布擦净,然后用水冲洗抹布(2)第(ⅰ)步加稀时,粗样品中的______(写出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3)第一次过滤后,所得需要洗涤,判断其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4)完成第(ⅱ)步相关的离子反应:(5)第(ⅲ)步主要发生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