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全单元 学案式 课件(6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全单元 学案式 课件(6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与元素符号
【规范训练】 (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名称 _____ 氧 钠 _____ 氯 钙 _____ 锌
元素符号 H _____ _____ Al _____ _____ Cu _____

O
Na

Cl
Ca

Zn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元素
1.观察下列原子结构
项目 氢原子的种类 碳原子的种类 原子结构 模型
质子数 1 1 1 6 6 6
中子数 0 1 2 6 7 8
核外电子数 1 1 1 6 6 6
元素名称 统称为_________ 统称为__________ 氢元素
碳元素
2.阅读课本P73“思考与讨论”,填写面空格.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 (即 )的一类________ 的总称.
(2)元素种类是由 或 决定;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或 数不同.
(3)元素和物质是宏观的概念.它只能论 ,不能论 .原子是微观的概念,既讲 ,又讲 .
(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 ,元素种类也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
种类
个数
种类
个数
不变
不变
阅读课本P73,完成下列填空.
元素之最:①地壳中含量居前4位的元素: 、 、
、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2024·新疆期末)库尔勒香梨被誉为“果中王子”.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碘、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其中碘、钙、磷、铁、锌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A
学习任务2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阅读并理解课本P73“图3-20 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看,物质由 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由 、
、 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等.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氧气、氢气、氨气
铁、汞、金刚石
氯化钠、硫酸铜
2.请用“元素”“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1)铁是由铁 构成的.
(2)水是由氢、氧两种 组成的.
(3)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氧 .
(5)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原子
元素
分子
分子
离子
(6)高锰酸钾、氯酸钾、氧气中都含有氧 .
(7)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元素
原子
分子
学习任务3 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P73~75,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
1.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 ,如H、K、C等;第二个字母要 ,如Na、Ca.
2.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 (宏观),或表示______________
(微观).
大写
小写
一种元素
这种元素的
一个原子
3.在下表里,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化学符号 3H S2- 2O2 Mg2+
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铁元素 2个铜原子
Fe
2Cu
3个氢原子
硫离子
2个氧分子
镁离子
易错易混 元素中文名称造字规律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铝 B.铁 C.钙 D.氧
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各组元素的元素符号中,由两个字母表示,且第一个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
A.金、铝 B.钠、氩
C.铜、碳 D.硅、磷
D
A
3.〔教材改编题〕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的顺序依次是 ( )
A.氮、氧、铁、铝 B.氮、硅、铝、钙
C.氧、铝、碳、钙 D.氧、硅、铝、铁
D
4.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汞是由银元素和水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分子组成的
C.硫酸铜是由硫酸铜离子构成的
D.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
5.试用“分子”“离子”或“元素”填空:
(1)2P2O5表示2个五氧化二磷 ;nFe表示n个铁 ;氯化钠由钠 和氯 构成.
(2)氧 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铁 保持铁单质的化学性质.
(3)地壳中的物质主要是由O、Si、Al、Fe等 组成.
(4)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 和1个氧 构成的.
分子
原子
离子
离子
分子
原子
元素
原子
原子(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规范训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燃烧: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2.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阅读课本P56~59,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或原子 (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质量与体积都 .

很小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20 mL蒸馏水+5~6滴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说明
.
(2)向(1)所得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由 色变为 色,说明 .
(3)如图,烧杯A中 ,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其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为 色;烧杯B中 ,说明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 .

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溶液变红色

溶液无变化
【归纳小结】①分子总是在不断 着.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 的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
②分子之间有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 > > .温度升高,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 ,遇冷时 .
运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越剧烈
间隔
气体
液体
固体
变大
增大
缩小
1.(2024·广州月考)广州素有“花城”的美誉.满城花开时,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原因是 (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B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B
学习任务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的概念
通过“水的蒸发”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等现象来分析分子的变化、分子性质的变化情况.
举例 水的蒸发 氧化汞受热分解
微观示 意图
变化类别 变化 变化
物理
化学
举例 水的蒸发 氧化汞受热分解
分子是否改变 __________ __________
物质化学性 质是否改变 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化学性质 ;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化学性质 ; (3)分子可以分成 ,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_____ 不变
改变
不变
改变
不变
不变
改变
改变
原子
分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通过观察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认识分子和原子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举例 合成氯化氢 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微观示意图
分子的变化 氢分子 ,氯分子 __________ 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
改变
改变
改变
举例 合成氯化氢 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原子的变化 氢原子 ,氯原子________ 氢原子 ,氧原子_______
小结 (1)化学变化中,分子先 , 再重新结合成 ; (2)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分解为原子
原子
新的分子
分子
原子
【归纳小结】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微粒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是化学变化中的________ 粒子
联系 ①分子是由 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 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而原子不能再分(注意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性质
最小
原子
原子
新的分子
再分
3.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
D
4.(2024·烟台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干冰,从分子角度解释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A
2.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不能为下述观点提供例证的是 (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组成空气的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3.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
B.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
C.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
D.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
B
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A、B、C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观粒子是 (填具体微粒名称).
(2)上述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从微观角度解释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C
二氧化碳分子
Ⅱ、Ⅲ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
新的分子生成
(3)图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图示说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化学变化中, (填“分子”或“原子”,下同)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6)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
CO+O2 CO2
化合反应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成新的分子
分子
原子
不相同
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共20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
【规范训练】 (背诵1~20号元素,写出相应元素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8 11 15 17 19 20 26 47
元素名称 ______ 钠 ______ 氯 ______ 钙 铁 ______
元素符号 O ______ P ______ K ______ ______ Ag



Na
Cl
Ca
Fe

【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一.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3.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4.会查相对原子质量,会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离子
1.离子的形成
阅读课本P67的钠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分析钠离子、氯离子的形成原因,尝试着总结出新物质的形成过程.
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 所得粒子电性 新物质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
氯原子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归纳小结】
(1)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带 电;原子
→阴离子→带 电.
(2)离子及其分类:带电的 或 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带相反电荷的 与 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可见, 也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原子
原子团
阳离子
阴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
离子
2.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如:钠离子: ,氯离子: .
(2)表示意义,如:①“Mg2+”中的数字“2”: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②2Mg2+:表示 (离子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Na+
Cl-
1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两个镁离子
【归纳小结】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填“=”“≠”“>”或“<”)
(1)原子:质子数 电子数;(2)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
(3)阳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4)阴离子:质子数 _______ 电子数.
=

>
<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氢离子_______________
钠离子_______________ 氯离子_______________
硫离子_______________ 钙离子_______________
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_______________
H+
Na+
Cl-
S2-
Ca2+
3Al3+
Fe3+
2.仿照示例,画出其他微粒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答案】略
3.(2024·河源模拟)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的值为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 (填字母标号,下同)的化学性质相似.
(3)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7
B
AD
学习任务2 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课本P68,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 .
2.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4.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 加上 .
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
质子数
中子数
4.(2024·潮州模拟)考古学家通过C-14测定法将我省某些地区的文明发展史推到距今8 000多年前.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
A.6 B.8 C.14 D.20
B
5.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千克,求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24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C
2.如图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②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②表示原子
D.①表示阴离子
B
3.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碳原子质量的1/12
B.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以千克为单位
B
4.从“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阴离子、⑧阳离子”中,选出所有适合的粒子用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2)带正电荷的是 ;(3)一般来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有 ;(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6)显中性的粒子有 .

③⑥⑧
③⑤
③④
①②⑦⑧
①②④(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易错集训
素养提升
思维导图
【答案】(1)化学性质 小 运动着 间隔 (2)化学变化 中子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中子数 (3)原子 原子团 大于 小于 1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个铜离子 (4)核电荷数 O、Si、Al、Fe 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 大写 小写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相同 增加 相似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易错集训
易错集训
素养提升
思维导图
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反应等基本概念理解不清
1.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个数有 ( )
①阴、阳离子都带有电荷,那么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②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⑤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⑥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那么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⑦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质子数相同
B.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
A.水 B.二氧化碳 C.液态空气 D.高锰酸钾
C
元素与粒子结构示意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所示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5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Mg+2
C.②④表示两种元素的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A
微观示意图
5.如图所示是单位体积的不同状态水的微观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代表的是水蒸气
B.“甲→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乙→丙”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甲→乙→丙”分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
6.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另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未接触),产生大量白烟,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减少
B.两根玻璃棒未接触就反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D.产生白烟的符号表达式为NH3+HCl NH3Cl
B
对图像的识别
7.如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可以表示氧气含量
B.区域2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C.区域3表示铁元素的含量
D.区域4元素为金属元素
D
化学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8.根据所学知识,用化学符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④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 ,其次是 .
N
O
Al 
H
He
素养提升
易错集训
素养提升
思维导图
1.〔化学观构建〕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
C.微粒观: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2.〔教材实验改编〕对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做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D
A.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CO2和N2 D.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是两微观粒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观粒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填“是”或“否”),依据是 .
(2)图2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m的值为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化学符号表示).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3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16
得到
S2-
A
(3)在“氯化钠、汞、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符号).
(4)下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A、B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X”“Y”或“Z”).
Hg
A
Y
4.〔创新实验〕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图2实验中用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胶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2)图1丙装置的作用是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
胶头滴管
ba 
对比实验
在不断地运动
节省试剂,
防止污染空气等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某实验小组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表所示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填字母).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粉末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B(共16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规范训练】 (写出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元素名称 铁 锰 银 铂 金
元素符号 S Ba I
Fe
Mn

Ag

Pt
Au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元素周期表
阅读课本P75~76,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和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周期表编排依据:根据元素的 和 ,将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
结构
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
氢、氦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16
3.周期表中每格元素包含的信息(以铁为例)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1.查阅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查找出原子序数为7、17的元素名称与符号:
①7: 、 ;②17: 、 .
(2)12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的符号为 .

N

Cl
24.31
Cl
2.(2024·普宁模拟)“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氟离子
D
学习任务2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通过阅读课本P76,寻找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1)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 ,元素所在的族数等于原子的 .
(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变化规律是
.
(3)同一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化学性质相似.(He最外层有2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
3.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我国探月工程取得进展.月球土壤中包含了氧、硅、铁、镁等多种元素.如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
C.氧原子在发生反应时,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D.一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C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下列化学用语,通常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
A.Ca B.N C.2Na D.Ar
C
2.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D.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C
3.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名称的是 ,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2)上表X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Y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2、10、18元素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原因是 .
(4)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很多规律,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1
非金属
不活泼
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每周期都是以稀有气体元素
结束(或每周期都是由金属元素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等(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规范训练】 (背诵1~20号元素,写出相应元素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Li
B
N
F
Na
Al
P
Cl
K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课堂导学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学习任务1 原子结构
阅读课本P65,填写下列空格.
1.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 = .
原子核
质子
1


核外电子
1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2024·淄博期末改编)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D.同一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C
2.(2024·广州期末)一种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192 B.115 C.38 D.77
D
学习任务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阅读课本P6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核外的电子层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


(2)迄今已知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 层,最多的有_______ 层.在每一层上的电子数是不同的:第一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2

8
8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下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原子核
电子层
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质子数
3.写出下列原子的质子数,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
原子名称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钠原子 铝原子 氯原子
质子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1
6
8
11
13
17
学习任务3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阅读课本P66~67,填写下列空格.
1.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氦为
个电子)时的结构.
8
2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如下表):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规律小结
(1)金属原子 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原因是趋于达到
的结构;②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原子 (3)稀有气体原子 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结构
相对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
4.(2024·肇庆开学)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离子”).
(3)上面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氟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 (填字母).
得到
原子
D
课堂检测
课堂导学
课堂检测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A
2.(2024·珠海模拟)“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有关
C
3.(1)如图1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2)图2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7
得到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均填字母)
②已知A、C可以形成C2A型的分子,则每个C2A型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
(3)如图3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有 个中子,
个质子.
AD
B
30
8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