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成果展示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N:14 O:16 S:32 Ag:108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B )A.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与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质量大C.100 g水与100 g酒精混合后,质量小于200 gD.1 g 氢气在9 g 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0 g水2.下列由化学方程式2Hg+O2 2HgO获取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D )A.反应条件是加热B.反应物是汞和氧气C.生成物是氧化汞D.参加反应的汞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D.在点燃条件下,1 g CH4和2 g O2生成1 g CO2和2 g H2O4.敦煌壁画闻名世界。文物专家在修复壁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PbS+4H2O2=== PbSO4+4X,则物质X的化学式是( B )A.H2 B.H2OC.H2S D.SO25.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的是( C )A.CH3OCH3+3O2 2CO2+3H2OB.丙、丁均为氧化物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D.甲醚的元素组成与乙醇(C2H5OH)相同6.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的质量/g x 26 2 12A.反应后甲的质量为13 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丙可能是单质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丙的质量8.防止金属锈蚀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小明发现金属铜制作的眼镜架,时间久了表面会形成一层绿色的锈渍,其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该锈渍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反应物除金属铜外,还有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水、⑤二氧化硫中的( B )A.2种 B.3种 C.4种 D.5种9.取24.8 g 过氧化银)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已知:2Ag2O2 2Ag2O+O2↑,2Ag2O 4Ag+O2↑),共产生3.2 g 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的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X→Y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g2O2 2Ag2O+O2↑B.Y→Z过程中,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Z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2D.Z→W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2.4 g解析:由题目信息分析可知,X→Y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g2O2 2Ag2O+O2↑,故A正确;Y→Z过程中,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未发生化学变化,故B正确;Z→W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g2O 4Ag+O2↑,所以Z点对应的固体是氧化银,该物质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8×2)∶16=27∶2,故C正确;X→Y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24.8 g-23.2 g=1.6 g,又因整个过程一共产生3.2 g 氧气,故Z→W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3.2 g-1.6 g=1.6 g,故D错误。10.某无色气体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与H2O的质量比为11∶9,该无色气体不可能是( B )A.CH4B.CH4、H2分子个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C.CO、H2分子个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D.CH4、CO、H2分子个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计算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2,即生成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2×2)=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无色气体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也为1∶4,则无色气体可能是CH4或CO、H2分子个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或CH4、CO、H2分子个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二、填空题(共30分)11.(10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B__(填字母序号)。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C.①②⑥ D.②③⑤(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_2Mg+O2__2MgO__,若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参加反应的氧气__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的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做此实验时,需要在实验台上放一个__陶土网__。12.(10分)对知识的“类比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下列四个化学反应:①C+O2 CO2;②2CO+O2 2CO2;③CH4+2O2 2H2O+CO2;④C2H5OH+3O2 3H2O+2CO2。(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①和②都属于__化合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四个反应在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三个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分别是①__都有氧气参与__,②__反应条件都是点燃__,③__都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__。(3)化学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与上述四个反应也有相似之处,你认为相似之处是__生成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气体(合理即可)__。13.(10分)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反应之一是将氨气催化氧化,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由“”构成的物质中,“”与“”代表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14∶3__,“”代表的元素,在该物质中化合价为__-3__价。(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NH3+5O2__4NO+6H2O__,该反应过程共涉及__2__种氧化物。解析:(1)由“”构成的物质为氨气,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1×3)=14∶3;在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可知,图中两种生成物均属于氧化物。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2分)14.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防止锥形瓶底炸裂__。(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0 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2.0__g。(3)白磷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上方的气球先胀大后缩小__。(4)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合理即可)__(写一种即可)。(5)反思:白磷燃烧__遵循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__(从微观上解释)。四、计算题(共28分)15.(12分)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如图所示为氢能源利用的示意图。(1)光催化制氢设备中的原料是__H2O__(填化学式)。(2)汽车动力箱中一次可加入50 kg水,经过催化,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设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2H2O 2H2↑+O2↑36 450 kg x=x≈5.6 kg答:经过催化,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5.6 kg。16.(16分)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 g 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 g稀硫酸(H2SO4)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加稀硫酸前 加入稀硫酸的次数/次1 2 3 4烧杯内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请回答下列问题:(1)Cu2(OH)2CO3+2H2SO4 === 2CuSO4+CO2↑+__3H2O__。(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5.5__g。(3)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解: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Cu2(OH)2CO3+2H2SO4=== 2CuSO4+CO2↑+3H2O196 44x 5.5 g=x=24.5 g答:参加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24.5 g。2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