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题型专练-阅读与鉴赏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单元 题型专练-阅读与鉴赏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部编版(2024) 7年级上册
第2单元 题型专练 阅读与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诗歌鉴赏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四小节的“繁杂”如果换成“淅淅沥沥”“哗哗”“滴滴答答”等拟声词是否更具体形象?为什么?
3.文章结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②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③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④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⑤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选文写了我三次看红莲,请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看红莲的情况。
示例:一看红莲:雨繁杂,天浓阴,我心烦闷,红莲亭亭花开满。
再看红莲:雷声作,雨点忙, ,红莲欹斜无依靠。
三看红莲:雨肆意,打荷叶, ,叶下红莲不动摇。
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B.“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C.取《荷叶母亲》这个题目,指荷叶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D.最后一段用了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表达母亲对“我”的爱。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我”要变成金色花和妈妈嬉戏的原因是(  )
A.让妈妈找不到我。
B.不愿意劳动。
C.只是因为好玩。
D.想回报母爱。
7.你怎样理解诗文最后一句“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中的“同”?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 ),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 )?”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8.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画线句子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敬而受教”一句,这样翻译是正确的:“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9.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之 之 B.之 乎 C.乎 之 D.乎 乎
10.【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12.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小鑫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①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谢玄淮上信至
(3)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4)意色举止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16.【甲】【乙】两则选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内容,帮助小鑫分别推断【甲】、【乙】两文出自《言语》《方正》《雅量》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
【小贴士】
《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
《世说新语·方正》:记述了魏晋时人表现出的行为、品性的正直。
《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
【甲】文出自 ,理由:
【乙】文出自 ,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门外戏
(2)元方入门不顾
(3)谏父曰
(4)是负义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
B.下车引之/欲捐之
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
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20.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①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②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分别是什么
2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已用横线划出),请任选一处,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我选择第( )句,
2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6.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7.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28.读完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生命”“责任”“亲情”“和谐”“选择”等词语,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莲叶何田田
马亚伟
①莲花太过受人瞩目,任何人都无法忽略那优雅脱俗的美丽。即使一池荷塘中只有一朵莲花,也会把人的视线吸引过去,而莲叶往往被漠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子的罗裙与莲叶相映衬,笑脸与莲花相映衬,这样的画面是美到极致的,毕竟“红花还需绿叶配”。而事实上,莲花一旦开起来,绿叶就彻底没了存在感,人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莲花上。
②可我是喜欢莲叶的。
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非常有画面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浮出水面,密密匝匝,重重叠叠,采莲的人儿在莲叶间游走,无比欢喜地看着鱼儿在莲叶间嬉戏。且不说鱼戏莲叶间是灵动一景,单单是这碧色连天的莲叶就值得好好赏玩一番。莲叶宽大豪气,其形之美在于明朗磊落,大气洒脱,就那样凛凛然地立于水面之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根细细的绿茎擎起一片莲叶,宛如荷塘撑起的一柄绿伞。我总觉得人类制造伞,就是从莲叶中得到了启发,伞的形状那么好看,撑起来就是一道风景。你看那水珠滚在莲叶上,仿佛是一团莹润的水晶,在碧绿的底子上更显得晶莹剔透。微风过处,水珠颤颤地浮动着,愈发光彩熠熠。莲叶之上水珠浮动,其美甚至不逊色于莲花,是可以入诗、入画、入镜头的。如果说莲花的美是明艳的,莲叶的美则是大气的。
④曾记得,莲花未开之时,荷塘里的莲叶,挨挨挤挤,缠缠连连,这样的风景也是受人瞩目的。那一池碧绿,孕育着粉红色的希望,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那种美好是深沉而有内涵的。待到莲花开起来,莲叶如同完成了使命一般,功成身退,甘愿成为陪衬。
⑤当莲花成为荷塘的主角,荷塘就迎来了辉煌时刻。人们观荷赏荷,兴致盎然。文人雅士们大多赞美莲花,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美丽优雅,魅力无穷。世上最美好的语言,都给了莲花。而莲叶呢,在一旁欣慰地微笑着,仿佛觉得之前的酝酿铺垫、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⑥莲叶具备母亲般博大深沉之爱,它是托举者和护佑者,它成全了莲花,同时也在护佑莲花。雨来了的时候,有莲叶为莲花遮风挡雨,如同母亲为我驱走阴霾,护我成长。莲叶田田,温情暖暖,美好的莲叶是值得爱的。
⑦盛开过后是凋零,夏天之后是秋天。秋天的荷塘,莲叶依旧宽大,而且多了淡然之气,“留得残荷听雨声”也是一道有深意、耐品咂的风景。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简洁、清新、细腻,语言雅致。
B.文章开篇从描写荷花开始,与荷叶形成对比,突出了荷叶不受人关注,无存在感。
C.“宛如荷塘撑起的一柄绿伞”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形与色,印象鲜明。
D.所有的文人雅士都赞美莲花,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世上最美丽的语言,都给了荷花。但是,作者与文人雅士是不同的,他是喜欢荷叶的。
30.试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曾记得,莲花未开之时,荷塘里的莲叶,挨挨挤挤,缠缠连连,这样的风景也是受人瞩目的。
31.本文中的荷叶与冰心《荷叶·母亲》中的荷叶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守候
丁立梅
①那些日子,对他来说,是天昏地暗的。与人合伙做生意被骗,血本无归外,还欠下十几万元的债。他日日外出买醉。酒醒时,他已睡在自己的房间里,身上盖着轻软的被,枕巾上散发着好闻的香皂味。房间的窗帘,半拉着,外面的光线透进来,一些微尘,在光线里跳着舞。他对着那些微尘,发一回呆,他不记得日子是如何轮转的,前路茫茫复茫茫,他让自己陷在混沌中。
②家里静。母亲总是轻手轻脚的,生怕惊动他。母亲洗衣,做饭,掸尘……母亲的身影,有些蹒跚,一条腿好像出了问题。他有点疑惑,但到底什么也没问。他想,母亲整天待在家里,能有什么事呢。
③那日,一个平时疏于往来的朋友,突然造访,盛情约他外出散心。母亲表现得比谁都开心,忙着给他打点行装,跛着一条腿。他狐疑地看看母亲的腿,母亲感觉到了,笑笑拍拍腿说,老毛病了,关节疼呢。他什么也没说,转移了视线。
④半路上,他和朋友停在路边饭店吃饭。他照例要了一瓶烈性酒,买醉。朋友拦住他,朋友说,你别再喝了,为了你母亲。
⑤母亲怎么了?昏天黑地的日子,竟是她一直陪在他身边。他出去喝酒,母亲远远跟着,他喝多久,母亲就在门外等多久。他醉了,是母亲把他背回家,一路跌跌绊绊。躺在床上,他满床上呕吐,是母亲给他清洗,给他换上干净的被子枕巾。那一次,他又喝得酩酊,母亲去搀他,被他随手一推,母亲摔倒了,腿磕到椅脚背上,立即青紫一片。朋友找他散心,亦是母亲的主意,是母亲一趟一趟的恳求,打动了朋友的心。
⑥他举着的酒杯,手就那样愣在半空中。他对朋友说,我想回去。
⑦是母亲开的门。母亲的惊诧里,有不安,母亲小心地问,你怎么回来了?是玩得不开心吗?他呆呆注视着母亲,发现母亲又苍老了一轮,背也有些驼了。他什么话也说不出,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了母亲。
⑧母亲的泪,洇湿了他的衣。他的泪,滴在母亲的发里面。混沌的日子,被这场泪洗得澄清,他望见自己往日的不堪,有些羞愧,更紧地拥抱了母亲。他贴着母亲的耳朵低语,“妈,你放心,我会好起来的。”母亲含泪笑答,是啊,会好起来的。儿啊,妈相信你,妈一直相信你。
⑨他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母亲的腿 “他”的做法 “他”的态度和心情
母亲的身影,有些蹒跚,一条腿好像出了问题。 他有点疑惑,但到底什么也没问 (1)
母亲表现得比谁都开心,忙着给他打点行装,跛着一条腿。 (2) 有所察觉但不想关心
朋友说,……母亲摔倒了,腿磕到椅脚背上,立即青紫一片。 他举着的酒杯,手就那样愣在半空中。他对朋友说,我想回去。 (3)
33.划线句子中,母亲的泪和他的泪分别蕴含着各自怎样的情感?
34.结合上下文,在文章结尾处,揣摩“他笑了”的心理,并把它补写在横线上。
35.读完文章,小语组织同学围绕“母亲的守候”展开讨论,请你根据语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语:这篇文章与我们学过的《秋天的怀念》一样,都写了一个(1) 的母亲。
小文:我也这样认为,这两篇文章中的母亲面对遭受打击的儿子,都选择了静静的守候。两位母亲的所想所为,也让我们懂得了:面对人生的挫折,应该(2) 。
小哲:可惜史铁生醒悟得太晚了,只能带着愧疚和懊悔与母亲永别。而本文中的儿子就幸福多了,我们应该像“他”一样,(3) 。
参考答案
1.为下文做伏笔,意在体现“红莲”与“荷叶”的关系。
2.不是。作者已是烦闷,又怎么会在意雨声的细微?这只是为了衬托作者的烦闷。
3.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4.仍不适意 我心安静 5.B
6.D 7.第一种情况:只是孩子一个人说。第二种情况:妈妈与孩子一起说出。
8.C 9.B
10.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11.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
12.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13.(1)不久,一会儿;(2)到;(3)书信 ;(4)神情、态度。
14.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15.(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16.[甲]文出自《言语》篇 理由:文章主要己录了谢太傅与家人围坐时,谢朗和谢道温的精彩言论,体现了他们用语的得体、巧妙。 [乙]文出自《雅量》篇 理由:谢公在接到谢玄大破贼的消息时喜不形于色,而是继续慢慢地下棋,体现了谢公处变不惊的气度。
17.玩耍 回头看 规劝 这 18.B
19.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
20.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
21.突然,猛地。
22.这是母亲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3.(1)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2)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为了我做出的超常努力。
(3)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24.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懂了母亲的话。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25.本文讲述了“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意近即可)
26.“熬”字既形象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表达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意近即可)
27.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美好心情。(意近即可)
28.示例:读完全文,我被文中展现的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亲情深深打动,这份浓烈真挚的情感让我想到自身,平日里,亲情总是容易被平淡琐碎的生活掩盖,细细思索,我对父母给我的疼爱理解更深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一个小小的指引,我也会像作者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亲情的伟大。(任选角度,符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29.D
30.运用叠词“挨挨挤挤”和“缠缠连连”形象描绘了莲叶紧密排列、相互缠绕的繁茂景象,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读者的感官体验,为后文莲花的盛开做了铺垫。
31.本文与冰心《荷叶·母亲》中的荷叶形象都体现了守护者的特质,但本文更注重荷叶的自然之美和淡然之气,而冰心的文章则侧重于母爱的象征与伟大。
32.漠视 他狐疑地看看母亲的腿,他什么也没说,转移了视线。 震惊、心疼
33.(1)母亲的泪,蕴含着看到儿子振作后的高兴和儿子最终理解自己苦心的欣慰。
(2)他的泪,①蕴含着对往日颓靡不堪的后悔。②对母亲漠不关心的羞愧。③感动或感激母亲在他沉沦消极时的不离不弃,时刻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
34.有母亲的守候在,还有什么坎不能逾越的呢?
35.坚强、隐忍、有伟大母爱的母亲。(“关心子女”亦可)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要早点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及时行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