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五)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一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D.燃烧属于氧化反应2.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D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A 油锅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氧气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 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 火点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解析: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于水面上,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A错误;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来灭火,故B错误;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能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错误;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是移走可燃物,故D正确。知识点二 促进燃烧的方法3.家用燃气灶从煤气改用天然气时,要增大风门以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其目的是( B )A.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B.使天然气充分燃烧C.减少氧气的消耗量D.带走燃烧产生的热量4.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天然气能燃烧,是因为它是可燃物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C.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天然气燃烧不完全,生成炭黑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知识点三 爆炸5.标识是生活中对人们行动的一种指示,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尤其是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B ) A B C D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氢气、天然气(甲烷)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分别为4.0%~75.0%、5.0%~15.0%、12.0%~75.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B.甲烷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为5.0%C.若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35%,则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D.将1体积氢气均匀混于100体积空气中,遇明火几乎不会发生爆炸7.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A.插座起火,立即切断电源B.向燃着的酒精炉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8.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所示)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9.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和240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对比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对比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C.对比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解析: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④处的白磷能够接触到的氧气量远大于③处,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故B正确;①处的白磷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处的白磷接触的氧气较少,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故C错误;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创新运用】1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 ℃,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1)试管②中白磷燃烧的现象:__生成大量白烟__。(2)对比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__O2__(填化学式)。(3)试管③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__。(4)图中气球有密闭装置、__缓冲气压__的作用。2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