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明朝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由此可见,明朝江南地区( )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
农作物 相关记述
稗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大豆 “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芋 “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认为水稻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3.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交通方式决定了商贸水平 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经济互通强化了耕织结合 D.商业进步导致了区域分工
4.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5.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苏美尔人刻有文字和图案的滚印 苏美尔人的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B 中亚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三号发现公元前5世纪来自中国的双色织锦 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C 罗马钱币上印有的地球图案和胜利女神组合,拜占庭帝国钱币印有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 拜占庭帝国弘扬了古罗马的法治传统
D 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好的古希腊剧场 古希腊在地中海领域进行着殖民扩张
A. A B.B C.C D.D
6.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7.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 )
A.官僚体系完善 B.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
C.民众生活富足 D.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8.古埃及文物帕勒摩石碑中详细记载了第五王朝的重要活动,包括纪念“统一上、下埃及”“上、下埃及国王加冕”等仪式、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情况、国王兴修水利等。这反映出( )
A.埃及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石刻文献记载最为可信
C.农业发展成为统一前提 D.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9.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
A.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 B.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 D.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10.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考古学家发现的四把铁剑位列第三。它们可以追溯到大约1900年前的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统治该地区时期( )
A.首创了行省制 B.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C.诞生了基督教 D.继承了西亚君主专制制度
11.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文明,先后兴起了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强大帝国,他们已经有了文字,在艺术、科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相当进步。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 )
A.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 B.地域及部落间战争的频仍
C.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 D.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
12.13世纪,佛兰德地区的自治城市布鲁日内部诞生了两个政治派别:亲佛兰德伯爵的“狮派”和主张依靠法王的“百合派”。后者越过伯爵向巴黎高等法院递交诉状指控伯爵,法王对此积极回应,屡次派出巡回法官干涉伯爵领地内的法律事务。这表明当时法国( )
A.王权势力的加强 B.封君封臣制度的扩展
C.大陆法系的完善 D.地方领主势力的扩张
13.13~14世纪西欧市政厅修建起来,上层为市长与市政委员的会议室,用于组织市民立法活动和执行法律,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行会的领导者和城市新贵族还在此举行舞会和聚会,是新贵族阶层的集体性宫殿。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地区( )
A.社会转型因素已孕育 B.权力结构呈现出多头领导特征
C.城市功能渐趋多元化 D.贵族势力渗透手工业行会内部
14.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A.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 B.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
C.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 D.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织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朝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往中国。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贱商的观念明显改变,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走向了经商的队伍,他们“以儒而贾,以贾而儒”,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朝对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出现社会转型的萌动。但为何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希腊半岛在地理上被众多海湾和延绵的山地分割成了大小不一、互不统属的单元。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古代雅典城邦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斗争,贵族权力不断被削弱,雅典政治逐步走向民主化。在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柏拉图曾描述:“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波及的区域和影响是有限的。雅典民主政治存续的基础是以人们生存和安全利益基本一致为特征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其民主观念来自于史前的民主传统。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是一个有着独立体系的国际组织,有着独立于世俗政权控制的权力。同时教会在与国家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提出的限制王权的理论及其实际采取的措施也对人们后来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基督教成立之初,为取得人民的拥护,它的各种教义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一种原始民本、平等的观念。从本源上来说,基督教思想与自然法观念本来就具有某种亲和之处,《圣经》中就曾表示自然本性与法律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 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重新提出平等思想,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平等观念的思想武器。“在极端的情形下面,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
——摘编自杨骐萌《试论中世纪西欧宗教思想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的体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宗教思想中影响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8分)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B B B D B C B
8 9 10 11 12 13 14
C B C D A A D
15.参考答案:(1)变化: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
(2)国内因素: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品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3) 原因:a.经济(市场、劳动力):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 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国内市场狭小。农民常年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b.政治(政策、制度):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文化思想(资金、技术):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导致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的严重滞后。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统治者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d.对外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e.国际形势:西方的殖民扩张和鸦片战争等军事的入侵中断了中国正常的发展道路。
16.(1)表现:实行直接民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公民权力;强调人民主权和平等性;实行轮番而治。
(2)因素:有限王权理论;原始民本、平等观念;基督教思想与自然法观念的亲和;反抗暴政的精神。作用: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平等、民主观念;为近代民主政治中限制王权,推翻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资产阶级法律。
具体解析
1.B 根据题干材料“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可知是使用雇工劳动,这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因此B项正确。
2.B 题干材料是《农政全书》对一些粮食作物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上看,强调的是三种作物的备荒价值,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水利的重要性,故排除A、D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水稻与备荒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
3.B
【详解】据材料“康熙后期……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后期台湾和大陆的交易频繁,这是由于康熙统一了台湾,B项正确;据所学,大陆和台湾的交通主要是水上交通,并没有发生变化,且交通方式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康熙后期台湾和大陆的交易频繁,没有涉及耕织结合,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康熙后期台湾和大陆的交易频繁,体现了两地的商业发展,但与区域分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题干“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反映了嘉庆时期对出海航行船只所带粮食的限制,这是限制海外贸易的表现,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出洋贸易商人及船夫等所携带的用于食用的米粮数,与大宗商品贸易无关,排除A项;仅凭材料不能证明对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排除B项;清政府的这一规定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是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详解】中亚地区出土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织锦,说明早在公元前中亚与中国就存在经贸往来,表明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B项正确;苏美尔人滚印上的图案虽然精美,但需要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雕刻作品进行对比,才能得出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钱币图案与罗马钱币图案存在关联,反映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罗马文化,但不能具体体现对罗马法治传统的继承,排除C项;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好的古希腊剧场,表明古希腊的殖民活动扩展到西西里岛,但不能证明扩展到整个地中海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立创造各具特色的文明,非洲地区也独立创造了非洲人特点的文明,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人类文明具有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非洲湖区孕育最初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独立创造文明的事实,不是“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为涉及文明之间的交流障碍,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花瓶瓶身的图案包括丰收女神伊南娜和男祭司,说明当时的乌鲁克出现艺术活动和宗教活动,反映了当时的乌鲁克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B项正确;当时的官僚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花瓶瓶身图案的描绘,不能说明民众生活富足,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古埃及文明等相关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题干信息,帕勒摩石碑记载了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政治活动,如“统一上、下埃及”和“上、下埃及国王加冕”的仪式,这些都是政治统一的象征。同时,石碑还记载了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情况和国王兴修水利的事迹,这些都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内容。这些记录表明,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维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埃及迈入阶级社会门槛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而古埃及第五王朝是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统治古埃及的一个王朝,两者时间不符,排除A项;“石刻文献记载最为可信”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农业发展与国家统一”,而“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信息表明,古印度出现了王田和以分封土地为基础的政治体制,表明古印度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排除A项;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以色列将罗马帝国时期的铁剑列为考古发现,可知罗马帝国征服过以色列地区,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C项正确;行省制度不是罗马帝国首创的,在罗马帝国之前波斯帝国就已经实行行省制,排除A项;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排除B项;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根据材料可知,西亚北非地区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B项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自治城市主张依靠法王的派别与法王合作对抗封建领主伯爵,同时法王还派法官干涉伯爵领地内的事务,这都体现了法国王权势力的加强,A项正确;题干中自治城市与法王一起对抗封建领主,这对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冲击,排除B项;大陆法系的形成于《法国民法典》之后,排除C项;材料中地方领主势力被压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市政厅不仅服务于城市行政和市民参与民主政治,同时也是行会领导者和城市新贵族的社交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城市内民主因素发展,市政厅的修建一方面体现了市民公共意识觉醒,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兴阶层崛起并把持城市管理权,社会转型的因素已孕育,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出,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市政厅格局呈现的特点,而非城市功能,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市民阶层势力与贵族势力并存,而非贵族对手工业行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根据“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拜占庭帝国保留的这些文化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恩格斯的这一论调是强调了拜占庭文化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恩格斯强调的是拜占庭文化为欧洲思想解放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不是说拜占庭文化受到欧洲文明的影响,排除A项;拜占庭灭亡的时候,欧洲尚未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因此谈不上迎合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排除B项;恩格斯的论断强调的是拜占庭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体现不出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互鉴,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