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上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卷 (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五年级下册 语文科(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积累运用。(36分)1.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8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与创新如同两条 zònɡ hénɡ( )交织的丝线,共同编织出绚烂的图景,令人sù rán qǐ jìnɡ( )。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先辈的智慧与精神有跨越时空的wēi yán ( ),至今仍在我们xiōnɡ tánɡ ( )中激荡回响,激励我们砥砺奋进,推动文明前行;创新,是文化的动力,它唤醒chén shuì ( )的潜能,让我们告别愚昧,bēn fù ( )更为liáo kuò( )的未来。2.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妒忌 桅杆 呲牙咧嘴( cī ) B.锻炼 眼急手快 铰断( jiǎo )C.飞驰 拇指 矜持不苟( jīn ) D.簇拥 出谋画策 秽物( huì )3.下面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短笛无腔信口吹 口腔 B.无不陷之矛 陷害C.誉其矛 享誉世界 D.甚聪惠 贤惠4.下列四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刷子李技艺高超,刷墙时,他总是胸有成竹,从不手忙脚乱。B.陶笛馆内,看着各式各样的陶笛,小游客们摩拳擦掌,想要演奏一曲。C.小游客们不禁发出感慨: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养尊处优,创造更好的生活。D.刘伯承拒绝麻醉,手术时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崭新的床单都被他抓破了。5.按加点词表示的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华发莫叹已古稀,鹤颜应觉方少年。 ②豆蔻梢头年岁小,芙蓉瓣下见识多。③逾不惑愁容渐去,过半百泊淡方来。 ④不觉而立年已至,才叹少时岁匆流。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B.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C.“国际博物馆日”这天,学校组织了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活动。D.然而,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却面临着巨大的挑衅。7.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中对刘备外貌的描写。B.《景阳冈》选自罗贯中的《水浒传》,作品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众多梁山好汉的故事。鲁智深、张飞、武松、吴用等都是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C.《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曲折历程。D.《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作者用多种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8.填空。(12分)(1)烽火照丹心,诗篇铸“英雄”。英雄是王昌龄笔下“ , 。”的豪情壮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 。”的不负期盼;是诗圣杜甫听闻捷报时“ , 。”的动情写照;更是“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牺牲精神。(2)古训昭昭,发人深省。“君子 ,小人 。”道出人格高下之分也在于选择不同;“人有耻, 。”阐明知耻而后能守底线的意识;在故事中,以“ ,不可同世而立”揭示矛盾对立的必然;“ , 。”警示因果报应。箴言层层递进,至今仍具深刻启示。9. 选择一个场景,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照样子写一写。(4分)例: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才好。清晨的公园 暴雨前的街道 运动会结束后:二、阅读与理解。(12+22=34分)(一)祖父的园子(节选)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1.本选段的作者是 。(1分)2.选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选段的内容,最合适的是 。(2+1分)3.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试着用四字词简要概括。(3分)倭瓜爬架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正是因为孩童天真调皮,所以作者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快活的。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写出了自己对园子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C.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是因为他的园子没人管。5.结合下列《呼兰河传》的原著的描述,试着对比选段,说说你对课文有哪些新的体会?(3分)阅读链接: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二)扶①外地出差,我在林荫道上散步。当我从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身边路过,准备走向不远处的长条椅时,只听“咣当”一声,拐棍滚落地上,老太太倒在我左脚的脚尖边。②我想伸手扶一把,意念刚动,许多看到老人摔倒好心扶一把,反而惹一身麻烦的镜头,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扶吧,怕惹上麻烦;可不扶,老人恐怕真有生命危险啊!③“阿姨,你是心脏病犯了吗 ”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④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犯病了!”⑤这时,前面漫步的几位老人已赶过来。有人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吃药。我一听,赶忙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倒出几粒就朝她嘴里喂去。⑥这速效救心九对我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我的口袋里便总备着它。我刚喂老人吃下药丸,就有一位老先生说:“她脖子上不是有钥匙和电话号码吗?还是给她家人打个电话好些。”⑦我想也是。打通电话,是个中年男子接的,是阿姨的儿子。他说他这就过来。大概几分钟的样子,老人脸色缓过来了,人也精神些了,看来不再有生命危险。我小心扶她到不远的长条椅上坐下。确保老人安全后,我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起来。她舌头已不利索,透过含糊不清的声音,我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⑧天哪!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é)我?我的头轰地一下就大了。我的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我用力一拧胳膊,挣脱老人,拔腿就逃。⑨半年后,因为钱紧,无力出书,一帮文友为我搞起了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子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⑩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再看看手机号码属地,我便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中年男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么跑了呢?” 我立刻挂断电话,心口怦怦地跳着。再三思量后我拨通电话:“你……到底想怎样?” 他依然欣喜地笑,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休息。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为什么不能伸手扶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我仰望苍天,不知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4分)事件一: 事件二:2.“我”是如何面对摔倒的老人的?请体会“我”的思维过程,完成下列表格。(3分)假设 思维过程 做出决定如果扶起老人如果不扶起老人3.阅读⑨— 段,完成任务:(7分)(1)体会“我”的表现和内心变化,将下图补充完整。(3分)(心口砰砰地跳着)(我)(吃惊、绝望) (感动不已)(2)与“我”像“感觉到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的心情不同的是,老人的儿子一直是 ,这是对他的 (描写方法),可以看出老人的儿子是一个 的人。(1+1+2=4分)4.短文为什么以“扶”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方面分析(最少两个方面)。(4分)(1)(2)5.很多读者在阅读完《扶》这篇文章后,就“见义勇为”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请结合原文和下面的留言板,谈谈你的看法。(4分)读者A:在紧要关头,文中的“我”出手挽救了老人的性命,真是让人敬佩!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颂,只有风气正了,人心才不会歪! 读者B:现在见义勇为,有时真能惹祸上身,多冒险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少管闲事儿为妙! 读者C:文中的“我”及时电话联系了老人的儿子,既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老人的安全,又为自己的救助行为增加了一份保险,避免了误会。所以,见义勇为有时既需要“勇”,又需要“谋”。我最赞同 的观点,因为三、习作。(30分)漫画往往意味深长,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观漫画,获得智慧与启迪吧。写作要求:1.在右边两幅漫画中,任选一幅,完成习作;2.描述清楚漫画内容,能借助漫画中的提示,联系到生活中的现象、人或事情写清楚自己的思考;3.题目自拟,文体不限,400字左右。(图一) (图二)(-----------------------装-----------------------订---------------------线-------------------内-------------------不-------------------要----------------答-------------------题-------------------------)(400字)五下语文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1.【1字 0.5分,共计8分】纵横 肃然起敬 威严 胸膛 沉睡 奔赴 辽阔2~7.选择题【2分1个,共计12分】C D C C C B8.根据所学知识理解填空【1空1分,共计12分。一空有错别字,该空扣1分。】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千仞岳上摩天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青山处处埋忠骨②喻于义 喻于利 则能有所不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多行不义,必自毙选择一处场景,合理运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式,表现出该情境。描述合理,语言通顺即可。选择情境记1分,描述恰当酌情计分,满分3分,共4分。二、阅读与理解。课内阅读萧红(1分)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1句1分) 自由(1分)黄瓜开花 玉米长高 蝴蝶翩飞 (3分)C(2分)参考答案:这段文字通过描写后花园的事物如今的样子,表达对童年的喜爱与怀念。在文章中,“蝴蝶、倭瓜”是那么自由、快乐、生机勃勃,在结尾强调这些都是逝去了,也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一切美好逝去的怀念。让快乐的文字更多一层伤感意味,突出了作者的“难以忘却”之情。意近即可。课外阅读“我”在路边扶起犯病摔倒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儿子帮扶“我”出书。(1空2分,共4分))(1空1分,共3分)阅读⑨— 段,完成任务。(1)心不由咯噔一下 愤怒 流出两行热泪 (3分)(2)欣喜地笑 神态描写 知恩图报、善良真诚 (前两空1分1空,最后一空2分,共4分)4.答到两个方向,每个方向2分。(4分)情节上:全文围绕“扶不扶老人”展开,从“犹豫扶”到“冒险扶”,再到“被感恩回扶”,“扶”字贯穿关键情节,体现人性善意的传递。(2分)情感上:“扶”既是物理动作(扶起病危老人),更象征精神扶持(受助者反助施救者),揭示“善意循环”的深刻主题。(2分)5.(3分)我最赞同读者C的看法,善良需要有方法。(选择记1分,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终素质检测试卷(定稿)排版后.docx 5--语文答案--5年级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