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成果展示控制燃烧(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Ca:40 Cu:64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A.发现燃气泄漏,开灯检查B.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C.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某市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D )A.人工降雨 B.作光合作用的原料C.生产尿素、化肥 D.灭火4.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在温度升高至 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温度至240 ℃,③燃烧、②④不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C.对比②③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和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ABCD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燃烧需要氧气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石墨的导电性8.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B )A.沼气 B.氮气C.汽油 D.面粉9.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下列用化学学科观点分析碳、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微粒观:绿色植物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C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错误;CO2本身没有毒性,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C正确;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室效应。如图所示,他们选用体积大小相等的两个塑料瓶,分别盛满同条件下的空气、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并用一个小塑料管(塑料管中间有一滴红墨水)连接,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滴会__向左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解析:二氧化碳的保温效果比空气强,照射相同的时间,右瓶中气体的温度会比左瓶高,所以红墨水滴会向左移动。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的制备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分液漏斗__。②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A__(填字母序号),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气体密度(合理即可)__(写一点即可)。(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若要证明b处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在a处放置__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纸花(合理即可)__作对照,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②c处发生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内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由此推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__。解析:(1)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可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即装置A;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2)①在a处放置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纸花作对照,若纸花不变色,可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c处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内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可推断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13.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所示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__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__。(2)通过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水净化系统在沉降过程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Al(SO4)n·12H2O,n的值为__2__。(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吸附__作用。(4)早期空间站内用超氧化钾(K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O2___。在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570~580 K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可生成水和M(CH4),请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H2+CO2_2H2O+CH4___,该技术的优点是__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__。14.(8分)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遇到明火__。(2)下表是三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H2__(填化学式)。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5.0%CH4 5.0%~15.0%CO 12.0%~75.0%(3)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B__(填字母序号)。(4)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合理即可)__。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15.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请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A中的气体平缓地通入装置B中,应选图2中的注水装置__②__(填序号)。(2)若B中是干冷的烧杯,则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__水雾__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中含有氧元素?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16.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1)请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_2H2O+O2↑__。若用装置B、C制取并收集氧气,以下操作:①装药品并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②①④⑤⑥③__(填序号)。若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制得的氧气中,现象是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__。(2)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AED__(填字母序号)。四、计算题(共18分)17.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1)生成CO2的质量为__4.4__g。(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解: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 CaCl2+H2O+CO2↑100 44x 4.4 g=x=10 g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0%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