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质量评价(二)第一~六单元(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C:12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物质世界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A.切割木材 B.木炭燃烧C.葡萄酿酒 D.光合作用2.溶液对生命活动、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采用了铷原子钟来提供精确时间。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铷原子内含有 37 个质子B.铷原子易得电子变成阴离子C.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4.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溶液的溶剂可以不是水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K2FeO4,已知高铁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D )A.+2价 B.+4价C.+5价 D.+6价解析:在K2FeO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B.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有重要的意义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C.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5D.参加反应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18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有气泡产生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解析: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项不正确。9.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 )A.ClO2 B.CO2C.SO2 D.NO210.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用化学用语填空。1个氮分子:__N2__;2个氢氧根离子:__2OH-__;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Cl2__。(2)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氯化钠__(填名称)。(3)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每个物质A的分子是由__5__个原子构成的。②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__1∶3__。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AD__(填字母序号)。A.B和C属于氧化物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物质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12.图1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26.98__。(2)图2中,B所对应的元素原子在反应中易__失去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铝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质子数不同__。(4)图2中,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ABD__(填字母序号)。13.“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被科学家称为“21世纪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H4+2O2_CO2+2H2O__。(2)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甲醇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1∶1__,32 g甲烷完全反应制取甲醇的质量为__64__g。1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黄河水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净水方案:(1)在操作Ⅱ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吸附__(填“过滤”“吸附”或“杀菌”)。(2)在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3)在操作Ⅳ中,氯气(Cl2)溶于水时,还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l2+H2O===_HCl+HClO__。(4)为保护黄河水源,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__B__(填字母序号)。①修建黄河沿岸景观带 ②禁止沿岸居民向黄河内倾倒生活垃圾 ③取消黄河两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污口,新建污水处理厂 ④全部拆除、取缔黄河沿岸的经营性污染场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以上全是15.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煤炭,我国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被消耗,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 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温室效应__的加剧。(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_CO2__。(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变小__。(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O===_H2CO3__。(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会吸热__。三、实验与探究题(共8分)16.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检验玻璃管①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容器口,若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__。(2)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__铜的量太少,O2没完全反应(合理即可)__(写出一点)。(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__。(4)写出可用装置D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_CaCl2+H2O+CO2↑(合理即可)__。四、计算题(共16分)17.某地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 g石灰石样品,把4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稀盐酸的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1 10.0 3.02 10.0 2.03 10.0 1.04 10.0 0.6请计算:(1)4.0 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3.4__g。(2)10.0 g稀盐酸能与__1.0__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 CaCl2+H2O+CO2↑100 731.0 g 10.0 g×x=x=7.3%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1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