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八) 溶解的过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A.白糖B.白酒C.白醋D.花生油解析:白糖、白酒、白醋均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 、B、C不符合题意;花生油不能与水形成溶液,故D符合题意。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解析: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误;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误;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汽水中的溶质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故C错误。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C.溶液的体积就是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D.溶液比较稳定知识点二 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4.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B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白糖 D.氯化钠5.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甲烧杯中放入某物质X后,发现乙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氯化钠 D.冰块知识点四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6.一定温度下,把1 g熟石灰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对于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继续加入熟石灰,溶液的质量增加B.它是浓溶液C.它是不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它是该温度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7.向一瓶饱和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B )8.如图所示,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9.某无色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M=1∶1∶3∶2,则M为( D )A.Cu2+ B.Na+C.Cl- D.Zn2+【创新运用】10.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31.6 g KNO3固体并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烧杯A、C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理由是__烧杯A和C中均有固体剩余__。(2)若烧杯B中的溶液恰好饱和,则烧杯C中剩余固体的质量__=__(填“>”“<”或“=”)20 g。(3)操作a采用的方法是__加入水__(答一条即可)。(4)向恰好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发现溶液变为紫红色,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①②④__(填序号)。①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③相同条件下,高锰酸钾的溶解能力比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强④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1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