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 D.火药爆炸2.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打扫房间 B.整理书桌C.晾晒衣物 D.生火做饭3.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B )A.滴水成冰 B.煮豆燃萁C.积土成山 D.沙里淘金4.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A.石蜡受热熔化B.石灰水变浑浊C.火焰上冒黑烟D.棉质芯线烧焦5.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进行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①用剪子剪一段镁条;②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③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1)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①③ (填序号);理由是 没有新物质生成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 (填序号)。知识点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 D.铁生锈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C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粮食酿醋C.石墨制铅笔芯D.火堆燃烧取暖8.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析:“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寓义中包含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B.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D.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解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凝华、液化都会有放热现象,但不是化学变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不一定都有发光、发热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10.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 A )A.米酿成醋、水在0 ℃时能结冰B.灯泡发光、铜丝能导电C.食物会腐烂、汽油易挥发D.医用酒精能消毒、食盐溶于水解析:米酿成醋是化学变化,水在0 ℃能结成冰是物理性质,故A项正确;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铜丝能导电是物理性质,故B项错误;食物会腐烂是化学性质,汽油易挥发是物理性质,故C项错误;医用酒精能消毒是化学性质,食盐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D项错误。11.某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12.(1)在室外用木材生火烧开锅中的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没有新物质生成 。(2)蜡烛燃烧、熔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灯泡发光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解析:(1)图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理由是水被加热至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创新运用】13.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阅了相关资料。材料1:在宋代,轻粉(氯化亚汞)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1)物理性质: 微溶于水(合理即可) (填一条)。(2)化学性质: 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合理即可) 。(3)保存方法: 避光保存(合理即可) 。(4)用途: 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