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5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成果展示
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A.挖凿盐井 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 D.井火煮盐
2.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神舟十七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3.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圆满收官,这意味着人类探索宇宙有了更加深邃的视角。某同学认为制造“天眼”的球面射电板可能是铝合金板制的。该同学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4.诗词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解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了物质的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5.某同学整理的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后的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6.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B )
A.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6 ℃
B.用10 mL量筒量取了7.34 mL水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的质量为16.5 g
D.常压下,测得水的沸点为100 ℃
7.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A )
8.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D )
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呼吸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10.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盛有空气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D )
  
A.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40分)
11.(4分)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 kPa、-183 ℃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 一缕白烟 。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 蓝 色沉淀。
(2)才气横溢:
D.烧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石灰石中滴加盐酸,现象是 产生大量气泡 。
(3)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BD (填字母序号)。
12.(8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试剂通常盛放在 广口瓶 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 胶头滴管 。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用量筒量取8 mL水时,若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 mL。
13.(8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发现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操作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
(2)取用7.2 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②④ (填序号)。
①5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20 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⑤玻璃棒
(3)用托盘天平称取6.6 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 向左盘加入食盐至天平平衡 ,
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 5.4 g(1 g以下用游码)。
14.(20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化学性质是 可以燃烧 ;酒精的用途是 用作燃料 。
(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用湿抹布盖灭 。
(3)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4)实验完毕,清洗仪器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 试管刷 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聚成水滴 ,也不 成股流下 ,表明仪器已洗干净,然后倒扣在 试管架 上晾干。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
15.(7分)实验是化学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加热3 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②③⑤⑦⑧ (填序号)。
(2)如图是某些同学在做实验时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 夹持试管 ;
②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 瓶塞没有倒放 ;
③图C中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试管底部破裂 ;
④指出图D中的错误操作: 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⑤改正图E中的错误操作: 将试管横放,并将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
⑥图F中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称量不准 。
16.(8分)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步骤:
①准备一个干燥的18 mm×180 mm的U形管备用;
②点燃固定在实验台的蜡烛,将冷而干燥的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
③蜡烛燃烧10秒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是 出现水雾 。
(2)步骤③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二氧化碳 生成。
(3)上述实验现象表明,蜡烛燃烧主要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 B (填字母序号)。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解析:(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因此步骤②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的实验现象是出现水雾。(2)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4)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散失,实验现象明显。
17.(15分)液化气是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燃气能源,其广泛应用于厨房燃气灶、热水器等家庭用具中。小刚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对此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 液化气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猜想与假设】 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作出的假设是 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其他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
【收集证据】 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水雾 ,说明 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
②手摸玻璃杯壁感觉 发烫 。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 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有其他物质生成 。
【反思与交流】
(4)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 正确 ,试举一例说明: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
7/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