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二单元课时分层训练(六) 氧气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7 第二单元课时分层训练(六) 氧气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六) 氧气
知识点1 氧气的性质
1.2024年我国发射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氧气能供给呼吸
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项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C项错误;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D项正确。
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B.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项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B项错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项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项正确。
4.如图所示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 蓝紫色 。
(2)请用文字表示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
(3)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燃烧更剧烈,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知识点2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5.下列反应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 )
A.光合作用 B.食物腐烂
C.金属锈蚀 D.呼吸作用
解析: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为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且不容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6.(科学思维)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是( B )
A.氨气+二氧化碳+水―→ 碳酸氢铵
B.镁+氧气 氧化镁
C.碳酸氢钙 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D.氢气+氧化铜 铜+水
7.下列选项不属于两组变化的共同点的是( A )
 
第1组
 
第2组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化学变化 D.都放热
解析:动植物呼吸不发光、铁生锈也不发光,故A项符合题意;缓慢氧化和剧烈燃烧均属于氧化反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四个反应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天然气燃烧、燃放烟花都放热,故D项不符合题意。
8.(化学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9.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所示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纳米铁粉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的种类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解析: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A项正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杂质内空气受热膨胀,一段时间后,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会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故B项正确;纳米铁粉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呈黑色,故C项正确;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
【创新运用】
10.(科学探究与实践)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有关氧气的性质的探究实验。
探究一: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降温、加压就会发生状态的改变,在降温、加压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 物理 变化。
探究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3)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
(4)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5)实验四的实验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正确选择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该实验中对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需要足量
C.只与氧气反应
(6)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 实验二 。
(7)根据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填“比较活泼”或“不活泼”)。
解析:(1)降温、加压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铁燃烧实验中,下端系一根火柴,通过火柴燃烧可引燃铁丝。(4)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5)实验四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则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项错误;红磷足量,则装置中的氧气能完全消耗,故B项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物质只能与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成分,故C项正确。(6)实验一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则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水能吸收二氧化硫,说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则可把水换成细沙。(7)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说明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