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分析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分析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情分析二
八年级历史(A)参考答案
1-5 DDDCC
6-10 ACABD
11-12AA
评分建议:本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评阅非选择题时,应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
点,鼓励创新。考生答聚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的情给分。
13.(1)确定实行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2分)
(2)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洋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立以毛泽东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答出两点即可,4分)
(3)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评分说明:写出一点即可,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应酌情给分。)
14.(1)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即中央集权;主张全国大选产生
国会:提出实行责任内阁制。(答出两点即可,4分)
(2)事件:护国战争。(2分)
局面: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2分)
原因: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有局限性;中国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生产力落后: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政党领导等(意
思相近即可,两点4分)
15.(1)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等。(第一小问2分。第二小问2分)
(2)直接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2分)
应对:①团结和联合各种抗日力量;②建立和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③建立抗日联军;④进行游击战
争:等。(6分)
(3)①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奋斗: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③不畏牺牲、英勇
抗争的英雄气概等等。(答出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3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情分析二
八年级历史 (A) (部编版)
·1~20课·
注意事项:1.本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题号 1~12 13 14 15 总分 等级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谭廷襄等人在奏折中写道:“京、津一带,贫民失业,很容易发生暴动;东南沿海各省,都还没有平定叛乱;如果发生对外纠纷,必然要增添许多麻烦。为了迁就大局,经过再三斟酌,想来还是拉拢俄、美,进而联络英、法,设法予以羁縻(指笼络牵制)为好。”由此可见,当时的统治者 ( )
A.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 B.以人为本,爱惜民力
C.认识到国家存在的根本问题 D.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人民
2.1846年, 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 1847年又减少5.4%, 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一时期进口货值的下降 ( )
A.使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说明列强放弃侵略中国 D.为列强进一步侵华埋下伏笔
3.政治漫画具有宣传和动员作用。右图是一幅1900年的漫画:左右两旁的对联是:“万剑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洋)颈,问畜生还想来么 ”该漫画的创作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
A.洋务派官员 B.太平军领导
C.维新派人士 D.义和团成员
4.明德中学的教师们说,“清王朝应该对中国不能进步负责任,这样的朝廷应该被立即推翻”;周南女校的女孩子们说,“北京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民主的政府”; 医院的苦力也说,“现在离革命的爆发不远了”。上述言论说明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社会认知 (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民主革命 D.反帝反封
5.面对着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尊孔复古思想的逆流,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重新调整了他们的阵营,展开了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又一次进攻,从而促使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进一步高涨。材料评述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下面是1924年5月31日邵元冲的日记,根据这篇日记推测他所任职的单位可能是( )
各国革命史,共计授课八小时,每星期一次,星期四午前十时至十一时为授课时间……分为 (一)绪论,(二)美国之独立(战争进程),(三)法国之大革命(革命过程),(四)日本之维新,(五)德国之革命,(六)俄国之革命 (革命运动),(七)俄国之革命(建设事业及新经济政策),(八)现在各国革命运动之趋势。
A.黄埔军校 B.京师同文馆 C.汉阳铁厂 D.强学会
7.从一九二六年七月到一九二七年三月,这支军队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这支军队是 ( )
A.太平军 B.八路军
C.北伐军 D.工农红军
8.右侧是1927年江西省总工会和农民协会在南昌市张贴的标语。这些标语说明当时的社会形势是 ( )
A.国民革命失败 B.南昌起义胜利
C.秋收起义爆发 D.西安事变发生
9.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纷纷撤离防地。山海关外,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万父老兄弟顷刻间便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之下。全国为之震怒,人民发出怒吼!材料所述的情况源于是 ( )
A.三国干涉还辽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马关条约》签订
10.193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两位颇负盛名的爱国将领,他们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北平 B.上海 C.台儿庄 D.西安
11.日军动用了30余艘军舰、十几架飞机、20多辆装甲车向宝山城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攻。6天6夜后,日军仍未攻入城内,随后,日军又使用了大量硫磺弹和燃烧弹将宝山城夷为平地,在城墙坍塌、日军涌入的情况下,中国守军仅剩的十几个战士与日军展开巷战。除了9连战士魏建臣派出传令幸免,坚守宝山的第98师583团三营营长姚子青和其他近600名战士全部战死。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广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2.下表是武汉会战期间,有关日本军事和经济的部分信息。这些信息可用来说明( )
1937年 日军军费达32.71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69% 日本的经济已显露出危机迹象
1938年 日军军费达59.62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
武汉会战期间 日本有40多万人参战,伤亡人数为15万 日军已无力在华发动新的战略攻势
日军在华有24个兵团,日本国内只有一个兵团
A.日本快速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原因 B.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武汉会战在国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3题9分, 14题12分, 15题15分, 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根据1927年“八七会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土地与农民:中国土地革命的法律与政治》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摘编自《中共党史十二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遵循的是“八七会议”的哪一决议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解决了哪些问题。(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教仁,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宋教仁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宋教仁主张中国采取单一国制,即中央集权,并制定宪法予以保证。主张通过全国大选产生国会,由国会自主制定宪法。但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形各异,宋教仁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关于中央政府的政治架构,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坚持责任内阁制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就是要限制大总统的权力。他希望凭借责任内阁制,将中央政府的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革命党手中。
——摘编自杨欣悦《宋教仁研究综述》
材料二 法令一失效力,则民无所措手足。而政府之威信亦隳,愿大总统常以法自绳,毋导吏民以舞文之路。前大总统袁世凯,久蓄逆 法律解决之道既穷,我国民乃不得不诉诸政治手段,故有今次兴师致讨之举。袁氏图帝不成,乃欲更保总统,反覆无常……
——摘编自蔡双全《梁启超对*****的法律辩护》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教仁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所做的努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是梁启超对哪一事件的辩护 (2分)这一事件不久后中国陷入了什么样的局面并分析其原因。(6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的精神丰碑。
故事一:1894年9月上旬, 日军16000余人分四路向平壤进攻。9月11日,他闻讯即派所部三营出玄武门行80里,向大同江上游索敌,适逢日军步兵第十旅团准备渡江包抄平壤东北,双方发生遭遇战,“自辰至申,不分胜败”。正当紧要关头,身为全军统帅的叶志超竟以“羽箭”将左部三营调回平壤,使敌军得以乘虚渡江,抢占山头。——摘编自《近代的历程 1849——1919》
故事二: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与“老长青”“云中飞”“朱司令”“青林”等反日义勇军、山林队联系,做团结争取工作。他开创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后,杨靖宇联合反日山林队和义勇军,组织发动了大兴川、八道河子、伊通县营城子镇、吉海铁路、东集场子等战斗。1933年7月, 杨靖宇发起成立抗日军联合参谋部。1934年2月21日,杨靖宇联合16支抗日部队,共同商议成立了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大家推举杨靖宇为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16支抗日部队编成了8个支队,采取统一调动, 划分任务区域,分工合作, 区域联动,取得了反“讨伐”的胜利。
(1)故事一向我们讲述的是哪一英烈的事迹 (2分)请你再举出两位与他牺牲于同一历史大事件的英烈人物。(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故事二发生的直接背景。(2分)并据故事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杨靖宇是如何应对当时局势的。(6分)
(3)通过上述英烈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品质 (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