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成果展示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H:1 C:12 N:14 O:16 Ca:40 Fe:56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已知Y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Y+3O2 2CO2+3H2O。Y的化学式为( D )A.CH4O B.C2H4 C.C3H8 D.C2H6O2.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下列有关煤的组成的推论中,正确的是( D )A.一定含有C、H、O、S元素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3.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会生成单质碳和一种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B )A.Na2SO4 B.Na2CO3C.NaHCO3 D.NaOH4.化学家对CO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1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5.在化学反应3H2+Fe2O3=== 2Fe+3H2O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C )A.1∶1∶1∶1 B.3∶1∶2∶3C.3∶80∶56∶27 D.1∶80∶28∶96.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能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高效转化为氢的设备,该设备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的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反应过程中,甲烷中的碳元素转化成了碳单质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C+2H27.学习化学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变化与守恒:2NaCl+2H2O 2X+Cl2↑+H2↑ 中,X的化学式是NaOHB.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宏观与微观: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则含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实验与探究: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8.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B )A.20∶11 B.20∶7C.5∶4 D.16∶119.化学技术驱动“碳达峰、碳中和”。 CO2转化为炭黑(C)并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过程Ⅰ和Ⅱ依次发生,“→”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CO2=== Fe3O4+CB. 过程Ⅰ、Ⅱ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C.Fe3O4为总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可表示为CO2 C+O210.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Z一定属于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1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纯净的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Fe+CuSO4=== FeSO4+Cu 。(2)红磷燃烧: 4P+5O2 2P2O5 。12.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某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如图所示。(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的单质生成甲醇和水的反应,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H2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1∶1 。13.如图所示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1)1个氯分子是由 2个氯原子 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氢原子、氯原子 (填微观粒子的名称)。(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 + Cl2 2HCl 。14.芯片、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造芯片要用到高纯硅(Si),制造光导纤维要用到高纯二氧化硅(SiO2)。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通过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可以分别制备高纯硅和高纯二氧化硅(已知反应①、②、③中的气体产物分别为CO、HCl、Cl2)。(1)硅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居第二位的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反应后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3)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SiHCl3+H2 Si+3HCl 、 SiCl4+O2 SiO2+2Cl2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15.(6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甲中小英在反应前称量小烧杯及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1,然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出,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小烧杯及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m1 = (填“>”“<”或“=”)m2。(2)实验乙中小兰称量小烧杯及杯内物质的质量为m3,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小烧杯及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4,而m3>m4,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16.(14分)“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探究活动。【查阅资料】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提出问题】 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作出猜想】 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猜想二:作 催化剂 ,类似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实验2】(1)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加入30 mL “84”消毒液,在注射器中吸入25 mL H2O2溶液。(3)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结束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到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①表中的数据x= 370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加入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产生气体的体积不同 。【分析讨论】 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H2O2=== O2↑+NaCl+H2O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下列生活中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CD (填字母序号)。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D.“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四、计算题(共20分)17.(8分)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 CaO+CO2↑。请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室中10 g碳酸钙完全反应后,可制得的氧化钙的质量。【解】 设:可制得的氧化钙的质量为x。CaCO3 CaO+CO2↑100 5610 g x=x=5.6 g答:可制得的氧化钙的质量是5.6 g。18.(12分)过氧化钙(CaO2)能杀菌消毒且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O2↑]。某同学把3.6 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45 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2 g/L)。请计算下列问题:(1)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2)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1)氧气的质量为1.42 g/L×0.45 L≈0.64 g。(2)【解】 设:设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2CaO2+2H2O=== 2Ca(OH)2+O2↑144 32x 0.64 g=x=2.88 g答: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2.88 g。7/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