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六单元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 第六单元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 碳单质的稳定性及相关反应
1.北宋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 A )
A.化学性质不活泼  B.硬度高
C.导电性能好    D.吸附能力强
2.“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烤时会用到木炭,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
(2)木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 O2 2CO 。
(3)羊肉是烧烤时常见的食材,羊肉富含钙元素、铁元素,钙在人体中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写出钙离子的符号: Ca2+ 。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酒精灯上加网罩的作用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2)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CuO+C 2Cu+CO2↑ 。
(3)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但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
(4)实验结束时,需要过一段时间,待试管冷却后再把橡胶塞打开,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原因是 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重新反应(合理即可) 。
(5)在装置②中,当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中无气泡冒出 的现象时,证明木炭和氧化铜已完全反应。
4.氧化铜与木炭粉的混合物共20 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4.4 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2CuO 2Cu+CO2↑
160 44
x 4.4 g

x=16 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6 g。
5.(化学观念)下列有关反应2C+SiO2 Si+2CO↑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2C表示2个碳元素
B.SiO2发生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质量比为2∶1
解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项错误;反应中SiO2里的氧被夺去,发生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反应中SiO2变成了单质硅,即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项错误;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质量比为(12×2)∶60=2∶5,故D项错误。
6.将3 g碳放在5 g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D )
A.CO B.CO2
C.CO2和O2 D.CO和CO2
【创新运用】
7.(科学探究与实践)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吸收总量相当(已知CO2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为了减少CO2排放,同学们改进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改进后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
【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现象1: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部分黑色固体变红。
现象2: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现象1说明氧化铜发生 还原 反应。
现象2说明生成了 二氧化碳 气体。
【实验反思】
老师告诉同学们实验中还会生成少量的CO(有毒性),于是同学们按图2所示增加小气球以完善实验装置。请问小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
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