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A.《草原》一文以行踪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既关注了人物群体的描写,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的写法叫点面结合。A卷(100分)B卷(20分)全卷总分C.《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题号三合计三合计D.《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相同。得分7.下列关于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A卷(100分)B.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一、积累与运用。(45分)C.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一)选择题。(16分)D.小说一般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渲染(xuan)勾勒(1e)蒙古(měng)迂回(yi)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一一河!B.妩媚(wǔ)苍穹(qiong)摇曳(yè)鸣啭(zhuan)B.丁香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C.花蕾(1ěi)赠予(yǔ)婆娑(suo)狞笑(11ng)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D.单薄(bao)参差(cen)衣襟(jin)正(zheng)月D.老汉凶得像只豹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二)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A.豆腐恍然境界襟飘带舞1、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2分)B.迷蒙愁怨日寇排山到海椒翔C.疙瘩爆发疲倦别出心栽D.跺脚糟糕干躁自作自受: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写一句这样的句子。(2分)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B.这位老艺术家一出场就技高,筹,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3、下面句子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C.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D.听完这个笑话,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解B.同学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三)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情境填空。(共14分)C.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1、过故人庄这首诗表明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2分):D.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诗中总领全文的诗句是“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其中一词高度概括了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5分)苏A.“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3、《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课文按照举行大典的顺序叙述,依次描B.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写了」几个场面。(4分)C.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分别是东华门、4、《穷人》是(国家)的写的,他的代表作有」西华门。等,苏联作家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3分)六(上)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六(上)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题号 A卷(100分) B卷(20分) 全卷总分一 二 三 合计 一 二 三 合计得分A 卷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45分)( 一)选择题。(1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渲染(xuān) 勾勒(lè) 蒙古(měng) 迂回(yū)B. 妩媚(wǔ) 苍穹(qióng) 摇曳(yè) 鸣啭(zhuàn)C. 花蕾(lěi) 赠予(yǔ) 婆娑(suō) 狞笑(líng)D. 单薄(báo) 参差(cēn) 衣襟(jīn) 正(zhēng)月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豆腐 恍然 境界 襟飘带舞B. 迷蒙 愁怨 日寇 排山到海C. 疙瘩 爆发 疲倦 别出心栽D. 跺脚 糟糕 干躁 自作自受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绝伦,让人叹为观止。B. 这位老艺术家一出场就技高一筹,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C.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气壮山河。D. 听完这个笑话,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B. 同学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C. 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D.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B.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C.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D.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一文以行踪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既关注了人物群体的描写,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的写法叫点面结合。C. 《丁香结》一文中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D.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相同。7.下列关于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B.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C. 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D. 小说一般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 丁香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C.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D.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二)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1、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2分)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写一句这样的句子。(2分)下面句子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情境填空。(共14分)1、过故人庄这首诗表明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 , 。 ”(2分)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诗中总领全文的诗句是“ , 。 ”其中 一词高度概括了 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5分)3、《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 课文按照举行大典的顺序叙述,依次描写了 、 、 、 几个场面。(4分)《穷人》是 (国家)的 写的,他的代表作有 、 、等,苏联作家 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 (3分)六(上)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六(上)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六(上)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六(上)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六(上)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六(上)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四)按要求写句子。(4分)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2、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3、她觉得应该这样做。 (改为双重否定句)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改为陈述句)(五)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1、《竹节人》围绕“竹节人”依次写了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三个方面的内容。( )2、《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火星表面有生命存在。( )3、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4、书写竖幅作品时从左往右写,署名在右下角。( )二、阅读 。(2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材料一: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不同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状况。具体判断数据如下: 1、0-50空气质量状况:优。2. 51-100空气质量状况:良。3、101-150空气质量状况:轻微污染。4、151-200空气质量状况:轻度污染。以下是某城市一周空气质量报告: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空气污染指数 85 105 120 150 200 180 90材料二:环保行动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我们倡议:1.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餐具等。2.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3. 节约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材料三:垃圾分类的图示及说明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练习:1、该城市这一周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A. 周一 B. 周五 C. 周日2. 空气质量指数在 101 - 150 之间时,空气质量状况为( )A. 优 B. 良 C. 轻微污染3. 材料二中提到的环保行动不包括( )A. 节约用纸 B.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绿色出行4. 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 剩菜剩饭 B. 废电池 C. 废纸5. 过期药品属于( )A. 厨余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其他垃圾6.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 )A.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做好垃圾分类课内阅读: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习题。(1—4题各1分,5、6题各2分,共8分)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这段文字中,“面”的描写是( )A. 描写铁路工人和郊区农民赶来的情景。B. 描写了正午天安门广场的热闹景象。C. 描写人们入场时的动作。2.文中通过对( )的描写,体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A. 铁路工人 B. 郊区农民 C. 铁路工人和郊区农民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开国大典的( )A. 庄严 B. 隆重 C. 热闹5.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众多?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六(上)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六(上)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三)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神奇的植物防护武器①在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进攻。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便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而死亡。③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④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厚皮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⑤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他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禾本科植物“一岁一枯荣”,它们虽然没有任何自卫的武器,可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里的一席之地。⑥许多植物还具有十分神奇的“化学武器”。有些植物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使侵害它们的动物避而远之。例如,当玉米螟蚕食玉米的叶片时,玉米会分泌出一种物质,使玉米螟不愿再靠近;还有一些植物会产生某些物质,使昆虫们无法在其周围产卵,例如,樟树会产生樟脑,从而断绝了昆虫们在此产卵的想法。⑦更奇特的是,有些植物还具有感知“敌情”的能力。当植物在受到侵害时,它们会迅速作出反应,以便及时抵御。例如,当昆虫侵害柳树时,柳树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让周围的柳树感知到“敌情”,从而共同抵抗昆虫的侵害。⑧植物的自卫手段真是令人惊叹!1. 阅读这篇文章,如果想了解植物能抵御外来侵袭的原因,应该重点阅读哪些段落?(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⑦ D. ①⑤⑧2. 如果想了解植物使用“化学武器”进行自卫的相关内容,应该重点阅读的段落是( )A. ②⑥ B. ④⑥ C. ②⑦ D. ⑤⑦3. 文章第⑤段中“一岁一枯荣”在文中的意思是( )A. 禾本科植物一年生长一次,枯萎一次。B. 禾本科植物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C. 禾本科植物每年都会经历生长和死亡的过程。4. 下列不属于植物“物理武器”的一项是( )A. 毒芹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会中毒死亡。B. 洋槐身上长满了刺,动物不敢随意触动。C. 锚草果实有硬刺四伸,狮子不敢碰它。5. 文章介绍了植物哪些神奇的自卫手段?请简要概括。三、习作天地。(30分)活动让生命更精彩,活动让人生更有趣。本次习作要围绕“活动”展开,题目自拟。要求:1、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活动场面。2、描写活动场面时,要注意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描写,还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3、字数不少于 500 字,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六(上)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六(上)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B卷(共20分)一、交际与表达(根据场景,完成以下对话)。(4分)场景:学校要举办科技节,小明想参加机器人制作比赛,希望爸爸支持他。小明:爸爸,我们学校要举办科技节啦!我想参加机器人制作比赛。爸爸:小明:爸爸,我有信心。我对机器人一直都很感兴趣,对一些基本的原理我都已经了解啦。爸爸:但是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啊?小明:爸爸: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制作机器人需要的材料和设备怎么办?小明:爸爸:小明:太好啦!谢谢爸爸,我一定会努力的!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试题。(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①陈太丘: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元方:陈太丘的长子。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反驳友人的?3、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快乐读书吧。(8分)1、《童年》是( )作家( )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 ),他是( )(国家)人,主人公是( )。3、《小英雄雨来》描写的是( )时期一个名叫雨来的孩子的故事。雨来给八路军( )、 为八路军( ),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 )。4、《童年》中 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近的人是( )。A. 外祖父 B. 两个舅舅 C. 外祖母 D. 茨冈5、《爱的教育》中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A. 克洛西 B. 德罗西 C. 弗兰蒂6、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A. 不幸的童年 B. 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 C. 他性格就是这样 D. 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答案A 卷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B 2.A 3.D 4.B 5.C 6.D 7.D 8.C(二)按要求完成练习1、略 2、略 3、例:这个句子是排比句,这样写的好处是:写出了花的各种用途,层次清楚,突出了花对人类的贡献。(三)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情境填空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2、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 长征3、1949 10 1 北京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4、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高尔基(四)按要求写句子。桑娜补帆。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他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2-4题符合句子转换的要求即可。)(五)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 2、× 3、√ 4、×二、阅读 。(27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1、B 2、C 3、A 4、C 5、B 6、C课内阅读1、B 2、C 3、A 4、C5、 答:文中“人的海洋”“四面八方”等词语体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众多。6、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开国大典前,从早上六点起,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队伍陆续入场,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热闹非凡的景象。(三)课外阅读1、B 2、A 3、B 4、A5、答:植物的自卫手段有:使用“化学武器”,如分泌毒素、产生特殊气味等;使用“物理武器”,如长棘、刺和毛芒等;依靠特殊生理机能,如高大的植物让果实等悬挂在高空,禾本科植物快速生长和繁衍。(答到一个点一分)习作天地 略B卷(共20分)交际与表达(联系上下对话合理完成。)例:爸爸:机器人制作?听起来很难啊,你有信心做好吗?小明:不会的,爸爸。我都计划好啦,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准备比赛。而且参加这个比赛,其实对我的学习也有帮助呢。比如可以锻炼我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对我的数学和科学课都有好处。小明:学校有一部分材料可以提供,我也列了一个清单,如果需要买一些其他的小零件,不会花很多钱的,您看可以吗?爸爸:好吧,看你这么积极,那爸爸支持你!希望你能好好准备,享受这个过程哦。(二)文言文1、(1)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元方是从友人“无信”(不守时)和“无礼”(对子骂父)两个方面来反驳友人的。3、元方是一个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正直不阿的孩子。四、快乐读书吧1、苏联 高尔基 阿廖沙2、亚米契斯 意大利 安利柯3、抗日战争时期 送鸡毛信 站岗放哨 游击队4、C 5、B 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上册语文素养测评((3)(1).pdf 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上册语文素养测评((3).docx 2024-2025学年上期六年级上册语文素养调查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