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小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半期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小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半期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线
………………………………
)2024-2025学年上期四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
(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B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运用。(18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1)夜幕降临,天zhú jiàn( )黑下来了,尽管jīng pí lì jié( ),他还是lì jí( )jià shǐ( )汽车往家赶。
(2)在枪声中,许多yě shòu( )发出了bēi cǎn( )的叫声,它们的xuè yè( )染红了大地。
2、选字组词。(6分)
墓 暮 幕
开( ) 日( ) ( )地 序( )
揭 竭 渴
( )力 口( ) ( )发 ( )尽
狠 很 恨
( )快 凶( ) 怨( ) ( )心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选择运用其中一个词语写下来。(8分)
( )声( )沸 锣( )( )天 ( )( )无声
响( )云( ) ( )声细( ) ( )无( )息

积累与运用。(29分)
(一)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2、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3、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4、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缩句)
5、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⑴.月光下,奶奶讲述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⑵.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凝视 注视 俯视
1.当你站在山顶( )辽阔的大地时,你有何感想?
2.我们在学正步走的时候,眼睛一定要( )前方。
3.小花猫趴在墙角,屏息( ),等着老鼠出洞。
只有……才…… 即使……也……
你( )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 )天气再恶劣,( )不能阻挡我前进。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 地飞奔而来。
3.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
4.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
5、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网上购物、远程医疗、北斗导航、5G通讯等技术快速崛起,且变化迅速,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可以用岑参的诗句“
  ,    ”来形容。
6、做学问,一定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还要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切实地力行。这使我想起《礼记》中的“ , ,
, , 。”
三、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7分)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米,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并说一说其作用。(3分)
--- --- ---
2.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盘古开天地动作的词语。(2分)
3.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
   
课外阅读。(16分)
茶乡
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山间那蜿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
村后,漫山遍野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是茶树,相互掩映,( 编织 组合 )成翡翠的绿衫。//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巡回在茶树旁。她们那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上下飞舞,时而如小鸡啄米,时而如彩蝶翩跹(piān xiān),时而又如钢琴家熟练地演奏贝多芬的《田国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背篓。她们那五彩的衣裳( 映衬 点缀 )着明丽柔和的绿色海洋,引得小蜜蜂看花了眼,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着的花朵儿。大阳升上头顶,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 回荡 飞舞 )。小鸟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叽叽喳喳。空气中( 散发 弥漫 )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户户的烟囱冒出缕缕轻烟。崎岖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吱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来,焙(bèi)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莹的碧茶时,心中便涌起阵阵乡思......
用“√”画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2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沁人心脾:
驰名中外: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1)文中作者品尝到了( )的龙井茶。同时,我们能品味出作者( )的情感。
(2)文中第3~4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按( )顺序描写的。
(3)“小蜜蜂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的花朵儿”一句中,“花朵儿’指( )。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分)
5.当作者品味着一杯新茶时,他一定会浮想联翩。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他会联想到(3分):
四、习作天地。(30分)
(
学校:
班级:
姓名:
)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请你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吧。注意: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语句通顺,突出人物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350字以上。
350
(

5
页 共
6

)
B卷(20分)
一、文言文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⑴溺而不返 ⑵故为精卫
⑶西山之木石 ⑷以堙于东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有仇必报的精神。
B.这个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勇于与自然搏斗、不向困难屈服、奋力拼搏的精神。
C.精卫凭她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填平东海的,所以她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4、人物连连看,根据提示选出对应人物。将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①神农 ②夸父 ③巴德尔 ④辛格比 ⑤盘古 ⑥女娲
( )意志坚定,勇敢追日。( )亲尝百草,治病救人。
( )乐观勇敢,捉弄北风。( )光明之神,迷人微笑。
( )不畏艰难,拯救人类。
小朋友们,下面这些动物的家,该怎么称呼呢?请填写到后面的括号里。(4分)
鸟的住处称( )牛的住处称( )
马的住处称( )蚕的住处称( )
三、口语交际。(3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想一想,怎样才能避免用眼不当,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把你的建议写下来。(至少写三条)
(

6
页 共
6

)2024-2025学年上期四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
(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
2、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题号

B卷
总分
得分
3、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一、基础运用。(18分)
4、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缩句)
1、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I)夜幕降临,天zhu jicàn(
)黑下来了,尽管jIng pi li
5、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他还是11j1(
)jia shi(
)汽车往家赶。
(1).月光下,奶奶讲述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2)在枪声中,许多yěshou(
)发出了bei can(
)的叫声,它们的
)染红了大地
(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选字组词。(6分)
墓暮幕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开(
日()
(
)地
序(
凝视注视俯视
揭竭渴
1.当你站在山顶(
)辽阔的大地时,你有何感想?
)力
)发
(
)尽
2.我们在学正步走的时候,眼睛一定要(
)前方。
狠很恨
3.小花猫趴在墙角,屏息(
),等着老鼠出洞。
(
)快
凶()怨(
)心
只有…才…
即使…也…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选择运用其中一个词语写下
4.你(
)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来。(8分)
5.(
)天气再恶劣,(
)不能阻挡我前进。

(
)声(
)沸
锣()()天
(
)()无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响(
)云(
)
)声细()
()无()息
1.《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是: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
地飞奔
二,
积累与运用。(29分)
而来。
(一)按要求写句子。(10分)
3.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4.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5、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网上购物、远程医疗、北斗导航、5G通讯等技术快速崛起,且变化
迅速,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可以用岑参的诗句“
”来形容。
背篓。她们那五彩的衣裳(映衬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海洋,引得小蜜蜂看花了眼,
6、做学问,一定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还要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切
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着的花朵儿。大阳升上头顶,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
实地力行。这使我想起《礼记》中的“
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回荡飞舞)。小鸟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
在枝头叽叽喳喳。空气中(散发弥漫)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三、阅读理解。(23分)
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户户的烟肉冒出缕缕轻
(一)课内阅读。(7分)
烟。崎岖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吱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
来,焙(bèi)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米,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莹的碧茶时,心中便涌起阵阵乡思..·
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
1.用“√”画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2分)
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1)沁人心脾:
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2)驰名中外: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写下来,并说一说其作用。(3分)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1)文中作者品尝到了(
)的龙井茶。同时,我们能品味出作者
)的情感。
(2)文中第3~4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按(
)顺序描写的。
2.用“”画出选文中描写盘古开天地动作的词语。(2分)
(3)“小蜜蜂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的花朵儿”一句中,“花朵儿'指(
)。
3.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3分)
5.当作者品味着一杯新茶时,他一定会浮想联翩。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他
(二)课外阅读。(16分)
会联想到(3分):
茶乡
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山间
那蜿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
四、习作天地。(30分)
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
村后,漫山遍野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是茶树
请你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吧。注意: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语句通顺,
相互掩映,(编织组合)成翡翠的绿衫。//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巡回
突出人物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350字以上。
在茶树旁。她们那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上下飞舞,时而如小鸡啄米,时而如彩蝶翩跹(piānxi
ā),时而又如钢琴家熟练地演奏贝多芬的《田国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线
………………………………
)2024-2025学年上期四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监测
四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基础运用。
逐渐 精疲力竭 立即 驾驶
野兽 悲惨 血液
幕 暮 墓 幕
竭 渴 揭 竭
很 狠 恨 狠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鸦雀无声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悄无声息
写句子略
积累与运用。
(一)按要求写句子
1、设问句即可。
2、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
3、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4、我们登上大堤。
5、⑴删掉“过去的”或者“往”。
⑵在“应该”和“上课”之间加上“养成”。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俯视 注视 凝视 只有......才..... . 即使......也......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
3、略。
4.但闻人语响,复照青苔上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这样写既把天和地的特点直观的表现了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把天和地形成的过程写得非常神奇。(言之有理即可)
2.拿劈顶踏
3.选文第一段(力大无穷) 第二段(顶天立地/坚韧不拔)(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阅读
1.编织 点缀 回荡 弥漫
2.(1)指茶叶的香味诗人感到十分舒服。 (2)指龙井茶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3.(1)甘醇晶莹 热爱家乡 (2)时间 (3)采茶姑娘
4.排比和比喻 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
5.答案略
四、习作天地。(30分)
答案略
B卷
文言文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之:的 堙:填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B
4、人物连连看,根据提示选出对应人物。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2 1 4 3 6
答案略
答案略
第3页 共6页 第4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