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华洋水运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华洋水运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23级期中考试
③小华: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④小花:潘展乐和郑饮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政治试题(2025.4)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注意事项:
4.由于天文学家作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这一天文奇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观。这一事实表明科学思维()

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①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②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③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④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一并上交。
5.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经过侦破,警方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
人中的一人。审讯过程中,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没有偷。”乙:“车是丁偷的。”
第I卷(选择题)
丙:“车是乙偷的。”丁:“我没有偷。”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罪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
是(
分,共15小题,共45分。请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
A.甲B.乙C.丙D.丁
1.“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
6.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进程
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
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
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从曹冲称象的故事
这一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中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A.定义项是“中国式现代化”
B.“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是种概念
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C.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D.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外延
②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
7.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
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没有共同点。
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④思维风格不同,反应速度不同。
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一一定义过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一一定义过宽
2.翻译家严复译有《穆勒名学》一书。他指出:名学是规范思想语言的法律,是“一
③世界观不是方法论一一否定定义
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具有“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的功能。这里的“名学”是()
④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一一比喻定义

A.姓名学B.法学C.哲学D.逻辑学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3.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
8.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
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化特征的工作模式,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具有劳动关系灵活、
①小画: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方式弹性、创业机会互联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小骅:小花,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花:我没看这届奥运会的开
①工作模式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幕式。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种差。选择题
1.“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
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②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
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没有共同点
④思维风格不同,反应速度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
但他的手下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而曹冲想出办法解决了问题,说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
的思维,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①②正确。
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③说法错误;
④:曹冲称象的故事没有体现不同风格思维的反应速度,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2.翻译家严复译有《穆勒名学》一书。他指出:名学是规范思想语言的法律,是“一切法之法,一
切学之学”,具有“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的功能。这里的“名学”是( )
A.姓名学 B.法学 C.哲学 D.逻辑学
D
【详解】D:从“规范思维语言的法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思维规则,所以指的
是逻辑学,D 符合题意。
ABC:该三项都不是指“名学”,AB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3.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
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画: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小骅:小花,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花:我没看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③小华: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④小花:潘展乐和郑钦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就
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 定论
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①:“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符合题意。
②:小花的回答偷换了论题,违背同一律,但没有违背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
③:“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输嬴”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
一致性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④:“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潘展乐和郑钦文”两个人矛盾,
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4.由于天文学家作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这一天文奇观。这一
事实表明科学思维( )
①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②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④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天文学家对天文奇观的准确预报,表明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
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④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5.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经过侦破,警方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
人。审讯过程中,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没有偷。”乙:“车是丁偷的。”丙:“车是乙偷
的。”丁:“我没有偷。”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罪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详解】ABCD: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乙:“车是丁偷的。”丁:“我
没有偷。”两者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可推出甲,丙为真话。甲说“我没偷”是真话,则甲不
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ACD 错误,B 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B。
6.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的认
识正确的是( )
A.定义项是“中国式现代化” B.“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是种概念
C.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D.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外延
【答案】C
【详解】A: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特
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造出符合中国
国情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被定义项是“中国式现代化”,A 错误。
B:“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是属概念,B 错误。
C: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解释概
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C 正确。
D:在这一概念中,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是外延,D 错误。
故本题选 C。
7.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
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定义过窄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定义过宽
③世界观不是方法论——否定定义
④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比喻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①排除。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②排除。
③: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世界观不是方法论”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③入选。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④入选。
故本题选 D。
8.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
工作模式,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具有劳动关系灵活、工作内容多样、
工作方式弹性、创业机会互联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作模式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种差
③网约配送员和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
④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④:根据题意,“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工作模式”是对新就业形态的内涵下定义,其中,“工作模式”是
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①正确,④错误。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并不是区分新就业形态和传统就业形态的本质属
性,即不是种差,②排除。
③:“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是对新就业形态外延的划分,材料中没有穷尽划分,
故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③正确。
9.1936 年,毛泽东主席于战火纷飞中写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诗句,
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远大追求,展现出一代
伟人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该诗句( )
A.以不相容选言判断形式表达了对成吉思汗的尊崇之情
B.以直言判断形式揭露了成吉思汗勇猛过人但谋略不足
C.以假言判断形式表述了天骄与狩猎之间具备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指出了成吉思汗徒有“一代”天骄之名
【答案】D
【详解】A:本诗句意思是: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并没有体现
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之情,也不是不相容宣言判断,A 错误。
B: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本诗句不是直言判断,
B 错误。
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
的判断,本诗句不是假言判断,C 错误。
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本诗句以联言判断形式指出了成吉思
汗徒有“一代”天骄之名,D 正确。
故本题选 D。
10.对下面性质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
①所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②所有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③有的困难不是可以克服的 ④这个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A.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C.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D.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答案 C
【详解】①:“所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符合“所有 S 是 P”,是全称肯定判断,①排第一位。
②:“所有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符合“所有 S 不是 P”,是全称否定判断,②排第二位。
③:“有的困难不是可以克服的”符合“有的 S 不是 P”,是特称否定判断,③排第三位。
④:“这个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符合“这个 S 是 P”,是单称肯定判断,④排第四位。
故本题选 C。
11.在一场刑事案件的侦查中,有确凿证据表明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下列推理正确
的是( )
A.甲招供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可知乙和丙没有参与犯罪
B.现已排除了甲的犯罪嫌疑,可知乙或者丙就是犯罪者
C.若甲乙丙都否认犯罪事实,则表明他们三人都撒谎了
D.若甲乙丙都承认犯罪事实,则其中至少有一人撒谎了
【答案】B
【详解】A: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定选
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甲招供了自己的犯罪事
实”,肯定了一部分,不能否定剩下的,A 不符合题意。
B: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定选言判断前
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现已排除了甲的犯罪嫌疑”,否定
了一部分,可以肯定剩下的,乙或者丙就是犯罪者,B 符合题意。
C: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
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若甲乙丙都否认犯罪事实,说明他们三个
人必有一人撒谎,也可能两个人撒谎,也可能三个人撒谎,但不能表明他们三人都撒谎了,
C 不符合题意。
D: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
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若甲乙丙都承认犯罪事实,这个选言判断
是真的,因此不能说至少有一人撒谎了,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离开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便是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据此观点,下列符合逻辑规则的演绎推理是( )
①除非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否则我们就不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②如果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够实现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不是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
化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所以,有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
是中国式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详解】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
前,①正确。
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充分条件,②错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不是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
代化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属于三段论推理,其逻辑规则要求在前提中不周延的
项在结论中也不周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犯了
“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推理过程不符合逻辑规则,③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所以,有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
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运用了换位推理规则,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换位之后的
主项(前提中的谓项)保持了不周延,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13.水泊梁山举行比武大赛,花荣、林冲、武松、李逵四位好汉进入了决赛,只有一位好汉
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四位好汉对比赛结果进行了预测(见下表),比赛结果仅被其中一
位好汉猜中。
花荣 我或者李逵是第一名
林冲 武松是第一名
武松 如果不是我,那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
李逵 我和花荣最多只能得第二名
由此可断定( )
A.林冲猜对了,武松是第一名 B.花荣猜对了,李逵是第一名
C.武松猜对了,林冲是第一名 D.李逵猜对了,武松是第一名
【答案】B
【详解】AD:假设林冲说的 “武松是第一名” 是正确的,那么武松说的 “如果不是我,那
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 也会是正确的,这与 “比赛结果仅被其中一位好汉猜中” 矛盾,所以
林冲说的是错误的,AD 排除。
B:由于花荣说的是正确的,那么李逵说的 “我和花荣最多只能得第二名” 就是错误的,所
以第一名是李逵,B 正确。
C:假设武松说的是正确的,即 “如果不是我,那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那么林冲说的话也
会是正确的,又与条件矛盾,所以武松说的也是错误的,C 排除。
故本题选 B。
14.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团队揭开了光线影响血糖调控的真相,为血糖代谢失
调提供了潜在的治疗与预防思路。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敲除了小鼠视网膜上 3
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发现光诱发血糖不耐受是由 ipRGC 感光独立介导的。然后,分别
使用了 ipRGC 敏感的蓝光与 ipRGC 不敏感的红光,测试人在不同波长光线照射下的血糖耐
受性。结果,只有接受蓝光照射的人血糖耐受性明显下降。团队认为,人类很可能与小鼠具
有相同的机制:ipRGC 感知光线,通过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活性来降低血糖耐受性。该团
队在研究中使用了( )
A.求异法 B.求同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D
【详解】ABCD: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结合使用的一种归纳方法。用求同法
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有条件,以及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就在于都不具有该条
件, 并用求异法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该条件是某现象的原因。材料中科研团队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敲除了小鼠视网膜上 3 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发现光诱发血糖不
耐受是由 ipRGC 感光独立介导的,这是用求同法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有条件;
然后分别使用了 ipRGC 敏感的蓝光与 ipRGC 不敏感的红光,测试人在不同波长光线照射下
的血糖耐受性,用求异法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接受蓝光照射的人血糖
耐受性明显下降。D 正确,ABC 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D。
15.建筑师在盖房时可以对照设计图,教师备课可以看各种参考书,所以,学生在考试时可
以看教科书及相关材料。这个推理( )
①前提与结论间联系是或然的,需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②犯了机械类比错误,未能抓住前提与结论间共同的本质属性
③把握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探求了事物现象间的规律性关系
④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利于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知识点】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和实质、类比推理含义及其客观依据、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
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归纳推理的含义
【详解】①: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
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
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①符合题意。
②:所谓机械类比,就是对两个或两类表面相似、性质却根本不同的事物进行机械类比而推
出结论的推理,题干中建筑师盖房看设计图,教师备课看参考书与学生考试看教科书的性质
不同,该推理犯了机械类比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的推理属于错误推理,没有探求事物现象间的规律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没有运用创造性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材料分析题
16.2024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 79 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国
内与国际法治”议题下发言时强调,加强国际法治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
球治理的基础和保障。《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树立了国际社会基本行为规
范,奠定了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基础。某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
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是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
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加于国际社会,以所谓“文明国
家”之“规则”取代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对某些国家鼓吹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进行驳斥。
(1)【答案】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某些国家所基于的规则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代替国际法的基
本规则,“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某些国家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
某些国家对国际法搞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法治”之名
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与国际法治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分析】背景素材:耿爽在第 79 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国内与国际法治”议题下发言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对某些国家鼓吹的“基于规则
的国际秩序”进行驳斥,属于分析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然后运用上述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某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
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可联系教材知识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以此说明这些国家的观点“偷换概念”。
关键词②: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
加于国际社会→可联系教材知识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以此说明这些国家的观点“自相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任意两点,以及合理即可得分)
国际规则必须尊重《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不能搞“双重标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都要平等遵守。
公平合理,不搞双标
规则要大家商量着定,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比如气候治理,富国要带头减排,还要帮穷
国发展绿色技术。
多边合作,不搞小圈子
遇到问题要通过联合国、WTO 这样的多边平台解决,不能拉帮结派搞“小集团规则”(比如
某些国家自己定的制裁措施)。
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
贸易、债务、技术这些领域,要给穷国更多发展机会,不能总让富国占便宜(比如取消技术
封锁、减免债务)。
尊重文明多样性
各国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不同,不能强行推广某一种价值观,更不能用“文明国家”当借口干
涉别国内政。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2024 年 2 月 27 日修订通过,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新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和
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可以得出:“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义务。”
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判断的概述”知识,谈谈你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这一
判断的认识。
【答案】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肯定判断。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
考点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
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要灵活运用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知识作
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教材知识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
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及断定的两种方式,说明该判断是一个肯定判断;
关键词②: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教材知识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
有真假之分,说明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材料一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珍惜这段美好时
光。”
材料二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
子很特别。”
材料三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
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1)材料一的不当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应该
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
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
(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知识限定明确,限定为直言判断、概念,主要侧
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根据材料一中“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的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中学
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材料二弄混淆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仙人掌是植物的一种;材
料三“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点睛】回答材料性分析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材料性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往往不是单一性的,而带有学科性,需要对有关
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
第二,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材料的内容同试题的提问紧紧地联系起来,紧扣题意,
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提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泛泛地回答问题。否则就可能犯所答非所问、含
混不清的错误。
第三,一个个地回答试题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不要对若干问题作笼
统的回答。
19.甲同学在生物学习中,开展了下列实验活动。
实验一 检测硝酸钾、硝酸铵、尿素等化肥,发现其中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
磷、钾,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而且,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实验二 检测石煤渣,发现其中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
末,植物也可以吸收。
在进行了上述两个实验后,甲同学得出结论:粉末状的石煤渣也可以作植物生长的肥
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在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推理方法?请写出推理过程中依据的事物属性。
(2)从思维方法看,你觉得甲同学的推论为什么不一定完全可靠?如何提高其可靠度?
(1)甲同学在实验中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化肥具有属性 a(要素:主要养分是钙、镁、氮、
磷、钾).b(条件: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c(功能:化肥作为肥料,促
进植物生长);石煤渣具有属性 a(要素:主要成分是钙、镁、氮、磷、钾).b(条件:把
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可以吸收):所以,石煤渣具有属性 c(功能:石煤渣作为肥料,
促进植物生长)。
(2)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所以,甲同学的推理不完全
可靠。要提高其可靠程度,需要增加类比的根据(或增加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
使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尽可能地接近本质属性。
【分析】背景素材:生物实验活动
考点考查: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甲同学再实验中运用的推理方法,需要调用类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化肥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石煤渣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可以吸收→可联系类
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甲同学的推理是否可靠,需要运用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同学再实验中运用了类比推理→可联系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
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关键词②:如何提高其可靠度→可联系需要增加类比的根据(或增加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
或相似属性),使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尽可能地接近本质属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选择题
1.“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
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②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
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没有共同点
④思维风格不同,反应速度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
但他的手下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而曹冲想出办法解决了问题,说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
的思维,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①②正确。
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③说法错误;
④:曹冲称象的故事没有体现不同风格思维的反应速度,④不选。
故本题选 A。
2.翻译家严复译有《穆勒名学》一书。他指出:名学是规范思想语言的法律,是“一切法之法,一
切学之学”,具有“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数”的功能。这里的“名学”是( )
A.姓名学 B.法学 C.哲学 D.逻辑学
D
【详解】D:从“规范思维语言的法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思维规则,所以指的
是逻辑学,D 符合题意。
ABC:该三项都不是指“名学”,AB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3.开学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学生围绕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
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画: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小骅:小花,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小花:我没看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③小华: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④小花:潘展乐和郑钦文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 就
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 定论
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①:“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符合题意。
②:小花的回答偷换了论题,违背同一律,但没有违背矛盾律,②不符合题意。
③:“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输嬴”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
一致性要求,③不符合题意。
④:“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潘展乐和郑钦文”两个人矛盾,
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4.由于天文学家作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这一天文奇观。这一
事实表明科学思维( )
①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②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④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详解】①: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天文学家对天文奇观的准确预报,表明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
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④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5.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经过侦破,警方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
人。审讯过程中,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我没有偷。”乙:“车是丁偷的。”丙:“车是乙偷
的。”丁:“我没有偷。”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罪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详解】ABCD: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根据乙:“车是丁偷的。”丁:“我
没有偷。”两者矛盾,其中必有一假,可推出甲,丙为真话。甲说“我没偷”是真话,则甲不
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罪犯。ACD 错误,B 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B。
6.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的认
识正确的是( )
A.定义项是“中国式现代化” B.“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是种概念
C.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D.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概念的外延
【答案】C
【详解】A: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特
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造出符合中国
国情的现代化路径和模式。被定义项是“中国式现代化”,A 错误。
B:“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是属概念,B 错误。
C: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解释概
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C 正确。
D:在这一概念中,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是外延,D 错误。
故本题选 C。
7.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
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定义过窄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定义过宽
③世界观不是方法论——否定定义
④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比喻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人是两足行走的动物,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①排除。
②: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态度对待生活,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②排除。
③: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世界观不是方法论”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③入选。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社会保障是精巧的社会减震器”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④入选。
故本题选 D。
8.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
工作模式,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具有劳动关系灵活、工作内容多样、
工作方式弹性、创业机会互联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作模式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种差
③网约配送员和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
④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④:根据题意,“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
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工作模式”是对新就业形态的内涵下定义,其中,“工作模式”是
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①正确,④错误。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并不是区分新就业形态和传统就业形态的本质属
性,即不是种差,②排除。
③:“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是对新就业形态外延的划分,材料中没有穷尽划分,
故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③正确。
9.1936 年,毛泽东主席于战火纷飞中写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诗句,
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远大追求,展现出一代
伟人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该诗句( )
A.以不相容选言判断形式表达了对成吉思汗的尊崇之情
B.以直言判断形式揭露了成吉思汗勇猛过人但谋略不足
C.以假言判断形式表述了天骄与狩猎之间具备条件关系
D.以联言判断形式指出了成吉思汗徒有“一代”天骄之名
【答案】D
【详解】A:本诗句意思是: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并没有体现
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之情,也不是不相容宣言判断,A 错误。
B: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本诗句不是直言判断,
B 错误。
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
的判断,本诗句不是假言判断,C 错误。
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本诗句以联言判断形式指出了成吉思
汗徒有“一代”天骄之名,D 正确。
故本题选 D。
10.对下面性质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
①所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②所有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③有的困难不是可以克服的 ④这个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A.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C.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D.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
答案 C
【详解】①:“所有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符合“所有 S 是 P”,是全称肯定判断,①排第一位。
②:“所有困难不是不可以克服的”符合“所有 S 不是 P”,是全称否定判断,②排第二位。
③:“有的困难不是可以克服的”符合“有的 S 不是 P”,是特称否定判断,③排第三位。
④:“这个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符合“这个 S 是 P”,是单称肯定判断,④排第四位。
故本题选 C。
11.在一场刑事案件的侦查中,有确凿证据表明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下列推理正确
的是( )
A.甲招供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可知乙和丙没有参与犯罪
B.现已排除了甲的犯罪嫌疑,可知乙或者丙就是犯罪者
C.若甲乙丙都否认犯罪事实,则表明他们三人都撒谎了
D.若甲乙丙都承认犯罪事实,则其中至少有一人撒谎了
【答案】B
【详解】A: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定选
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甲招供了自己的犯罪事
实”,肯定了一部分,不能否定剩下的,A 不符合题意。
B: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定选言判断前
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现已排除了甲的犯罪嫌疑”,否定
了一部分,可以肯定剩下的,乙或者丙就是犯罪者,B 符合题意。
C: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
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若甲乙丙都否认犯罪事实,说明他们三个
人必有一人撒谎,也可能两个人撒谎,也可能三个人撒谎,但不能表明他们三人都撒谎了,
C 不符合题意。
D:犯罪分子就在甲、乙、丙中,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
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若甲乙丙都承认犯罪事实,这个选言判断
是真的,因此不能说至少有一人撒谎了,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离开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便是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据此观点,下列符合逻辑规则的演绎推理是( )
①除非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否则我们就不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②如果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就能够实现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不是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
化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所以,有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
是中国式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详解】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
前,①正确。
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充分条件,②错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不是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
代化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属于三段论推理,其逻辑规则要求在前提中不周延的
项在结论中也不周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犯了
“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推理过程不符合逻辑规则,③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化。所以,有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代
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运用了换位推理规则,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换位之后的
主项(前提中的谓项)保持了不周延,④正确。
故本题选 B。
13.水泊梁山举行比武大赛,花荣、林冲、武松、李逵四位好汉进入了决赛,只有一位好汉
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四位好汉对比赛结果进行了预测(见下表),比赛结果仅被其中一
位好汉猜中。
花荣 我或者李逵是第一名
林冲 武松是第一名
武松 如果不是我,那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
李逵 我和花荣最多只能得第二名
由此可断定( )
A.林冲猜对了,武松是第一名 B.花荣猜对了,李逵是第一名
C.武松猜对了,林冲是第一名 D.李逵猜对了,武松是第一名
【答案】B
【详解】AD:假设林冲说的 “武松是第一名” 是正确的,那么武松说的 “如果不是我,那
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 也会是正确的,这与 “比赛结果仅被其中一位好汉猜中” 矛盾,所以
林冲说的是错误的,AD 排除。
B:由于花荣说的是正确的,那么李逵说的 “我和花荣最多只能得第二名” 就是错误的,所
以第一名是李逵,B 正确。
C:假设武松说的是正确的,即 “如果不是我,那么第一名肯定是林冲”,那么林冲说的话也
会是正确的,又与条件矛盾,所以武松说的也是错误的,C 排除。
故本题选 B。
14.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团队揭开了光线影响血糖调控的真相,为血糖代谢失
调提供了潜在的治疗与预防思路。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敲除了小鼠视网膜上 3
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发现光诱发血糖不耐受是由 ipRGC 感光独立介导的。然后,分别
使用了 ipRGC 敏感的蓝光与 ipRGC 不敏感的红光,测试人在不同波长光线照射下的血糖耐
受性。结果,只有接受蓝光照射的人血糖耐受性明显下降。团队认为,人类很可能与小鼠具
有相同的机制:ipRGC 感知光线,通过影响棕色脂肪组织的活性来降低血糖耐受性。该团
队在研究中使用了( )
A.求异法 B.求同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D
【详解】ABCD: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结合使用的一种归纳方法。用求同法
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有条件,以及某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就在于都不具有该条
件, 并用求异法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判明该条件是某现象的原因。材料中科研团队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敲除了小鼠视网膜上 3 种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发现光诱发血糖不
耐受是由 ipRGC 感光独立介导的,这是用求同法确定某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共有条件;
然后分别使用了 ipRGC 敏感的蓝光与 ipRGC 不敏感的红光,测试人在不同波长光线照射下
的血糖耐受性,用求异法把上述结果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接受蓝光照射的人血糖
耐受性明显下降。D 正确,ABC 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D。
15.建筑师在盖房时可以对照设计图,教师备课可以看各种参考书,所以,学生在考试时可
以看教科书及相关材料。这个推理( )
①前提与结论间联系是或然的,需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②犯了机械类比错误,未能抓住前提与结论间共同的本质属性
③把握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探求了事物现象间的规律性关系
④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利于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知识点】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和实质、类比推理含义及其客观依据、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
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归纳推理的含义
【详解】①: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
相似就推出他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
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①符合题意。
②:所谓机械类比,就是对两个或两类表面相似、性质却根本不同的事物进行机械类比而推
出结论的推理,题干中建筑师盖房看设计图,教师备课看参考书与学生考试看教科书的性质
不同,该推理犯了机械类比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的推理属于错误推理,没有探求事物现象间的规律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没有运用创造性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材料分析题
16.2024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 79 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国
内与国际法治”议题下发言时强调,加强国际法治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
球治理的基础和保障。《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国际法基本原则,树立了国际社会基本行为规
范,奠定了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基础。某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
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是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
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加于国际社会,以所谓“文明国
家”之“规则”取代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对某些国家鼓吹的“基于
规则的国际秩序”进行驳斥。(12)
(2)说说看,我们应该倡议什么样的国际规则?(2)
(1)【答案】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2
某些国家所基于的规则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代替国际法的基
本规则,“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2
某些国家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
某些国家对国际法搞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法治”之名
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与国际法治精神完全背道而驰。2
【分析】背景素材:耿爽在第 79 届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国内与国际法治”议题下发言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对某些国家鼓吹的“基于规则
的国际秩序”进行驳斥,属于分析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然后运用上述理论,结合材料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某些国家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
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可联系教材知识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维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以此说明这些国家的观点“偷换概念”。
关键词②:对国际法奉行“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妄图将自身的“家法帮规”强
加于国际社会→可联系教材知识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以此说明这些国家的观点“自相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任意两点,或者其他内容合理,即可得分)
国际规则必须尊重《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不能搞“双重标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都要平等遵守。
公平合理,不搞双标
规则要大家商量着定,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比如气候治理,富国要带头减排,还要帮穷
国发展绿色技术。
多边合作,不搞小圈子
遇到问题要通过联合国、WTO 这样的多边平台解决,不能拉帮结派搞“小集团规则”(比如
某些国家自己定的制裁措施)。
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
贸易、债务、技术这些领域,要给穷国更多发展机会,不能总让富国占便宜(比如取消技术
封锁、减免债务)。
尊重文明多样性
各国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不同,不能强行推广某一种价值观,更不能用“文明国家”当借口干
涉别国内政。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2024 年 2 月 27 日修订通过,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新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和
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可以得出:“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义务。”
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判断的概述”知识,谈谈你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这一
判断的认识。
【答案】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2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3
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肯定判断。2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2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3
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2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
考点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问题指向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
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要灵活运用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的知识作
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教材知识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
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及断定的两种方式,说明该判断是一个肯定判断;
关键词②: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可联系教材知识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
有真假之分,说明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材料一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珍惜这段美好时
光。”
材料二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
子很特别。”
材料三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
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并尝试修改错误地方。
1)材料一的不当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 2,应该
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2
(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
系,2 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2
(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2 应该改为“所有”。2
【分析】本题考查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知识限定明确,限定为直言判断、概念,主要侧
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根据材料一中“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的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中学
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材料二弄混淆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仙人掌是植物的一种;材
料三“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点睛】回答材料性分析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材料性分析题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往往不是单一性的,而带有学科性,需要对有关
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
第二,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材料的内容同试题的提问紧紧地联系起来,紧扣题意,
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提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泛泛地回答问题。否则就可能犯所答非所问、含
混不清的错误。
第三,一个个地回答试题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不要对若干问题作笼
统的回答。
19.甲同学在生物学习中,开展了下列实验活动。
实验一 检测硝酸钾、硝酸铵、尿素等化肥,发现其中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
磷、钾,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而且,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实验二 检测石煤渣,发现其中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
末,植物也可以吸收。
在进行了上述两个实验后,甲同学得出结论:粉末状的石煤渣也可以作植物生长的肥
料。
(1)甲同学在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推理方法?请写出推理过程中依据的事物属
性,分析是如何推理出粉末状的石煤渣也可以作植物生长的肥料。(7 分)
(2)从思维方法看,你觉得甲同学的推论为什么不一定完全可靠?如何提高
其可靠度?(8 分)
(1)甲同学在实验中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3。
化肥具有属性
a(要素: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
b(条件: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c(功能:化肥作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2
石煤渣具有属性
a(要素:主要成分是钙、镁、氮、磷、钾)
.b(条件:把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可以吸收):
所以,石煤渣具有属性 c(功能:石煤渣作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2
(2)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4
所以,甲同学的推理不完全可靠。要提高其可靠程度,需要增加类比的根据(或增加前提中
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使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尽可能地接近本质属性。4
【分析】背景素材:生物实验活动
考点考查: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甲同学再实验中运用的推理方法,需要调用类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化肥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化肥呈粉末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石煤渣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可以吸收→可联系类
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甲同学的推理是否可靠,需要运用类比推理的相关知识回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同学再实验中运用了类比推理→可联系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
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关键词②:如何提高其可靠度→可联系需要增加类比的根据(或增加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
或相似属性),使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尽可能地接近本质属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