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 届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1-5:C D C D A6-10:B A A C A11-15:C D D D B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 (10 分)(1)意义:证实了殷商历史的存在,弥补了传统史书对殷商历史记载的不足;为研究殷商的政治制度(如王位继承、等级制度等)、宗教信仰(祭祀情况)、社会礼仪(朝聘贡巡、军事联盟、通婚等礼仪)等提供了原始资料;有助于了解殷商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5 分)(2)不同点:“世界史”出现时间较早,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将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以欧洲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现于 20 世纪后半期,是全球化趋势的反映,重点研究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相互作用和影响,强调全面客观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分)17. (12 分)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特征与特点如下:古代:以官修史书为主,内容侧重君臣纪传,儒家思想是评判是非的标准,史学服务于统治者的治国和应变需求 。近代:出现新变化,批判传统史学弊端,社会经济受重视,边疆和世界历史研究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成为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历史教科书编写兴起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籍整理成果丰硕,历史读物繁荣,研究方法多样,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借鉴西方方法,经济史和“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提取信息充分 2 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4 分,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6 分)18. (12 分)(1)话题示例: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2 分)(2)阐释:17 世纪初,朗布依埃沙龙的“蓝色沙龙”人文气息浓厚,是大作家作品的首发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传播 。18 世纪,法国处于启蒙时代,沙龙更为开放活跃,社交谈话涉及哲学、科学、宗教等更广泛领域,成为思想观念碰撞的中心,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9 世纪,沙龙文化在浪漫主义逐渐成形中发挥作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总之,17 - 19 世纪法国沙龙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思想的进步 。(10 分)19. (10 分)(1)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①《共产党宣言》手稿、②1848 年德文版。取舍理由:《共产党宣言》手稿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始文献,最能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内容;1848年德文版是《共产党宣言》最初的正式版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而各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是在原始版本基础上的传播和发展,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 500 年》是后人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解读,相对而言,这两项资料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主题研究价值较弱 。(4 分)(2)观点:《共产党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总体正确,但实际运用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史实概述: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列宁结合俄国实际,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成功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初期照搬俄国城市中心论遭遇挫折,后来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这也是根据当时历史条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现 。(6 分)20. (11 分)示例:观点:1914 年以来西方既有成功之处,也有衰落表现,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解释:成功方面,在科技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在电力、内燃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生产力极大发展,巩固了西方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在文化领域,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等流派不断涌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衰落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均由西方列强引发,给西方自身带来巨大破坏,削弱了其经济、军事实力;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暴露了其经济体制的弊端,使西方经济遭受重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冲击了西方的殖民体系,西方的国际影响力下降 。(观点 2 分,解释 9 分)机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北京市 2026 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 史姓名: 准考证号: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考古资料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实证。某同学参观《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展览,搜集到以下考古资料,从这些考古资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有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 辽宁牛河梁红山 浙江余杭瑶山良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址发现的蚌壳 文化遗址出土的 渚文化遗址出土 彩绘龙纹陶盘,盘内堆塑龙。距今约 6400 玉猪龙,龙身蜷缩,的龙首纹玉锅。 绘朱红龙纹,龙形象年 头部被设计成猪 距今约 5000— 为蛇身鳄鱼头。龙口的形状。距今约 4800 年 中含有类似禾穗的植5000 多年 物。距今约 4000 多年①崇拜龙的观念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②龙的形态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③龙的形象已具有农耕文化的特征 ④龙已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独尊的象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战国策》是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史记》有选择地吸收了《战国策》的记述,丰富了记载的内容,但也造成了一些史实错误和矛盾。由此可知A.《战国策》不具有史料价值B.《战国策》比《史记》可信度高C.《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都不可信D.《史记》与《战国策》的相似处也需辨别真伪历史 第 1 页(共 8 页)3.从 8 世纪起,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西亚和北非的工匠大量仿制中国瓷器。这表明A.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宋朝制瓷工艺达到高峰B.来自对外贸易的税收成为唐朝国库的主要来源C.中国瓷器的大规模输出影响了亚非制瓷业的发展D.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开通,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5.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6.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在东北、内外蒙古广大地区,清政府逐步改变封禁政策,鼓励内地汉民移居关外,充实边塞。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台湾、东北及内外蒙古地区设立行省。这些措施①进一步推动了民族间的交流交融②有利于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③使得清朝版图在此前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大④标志着清政府治边政策由“因俗而治”向“治同内地”转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历史 第 2 页(共 8 页)7.据上海外白渡桥两个年份各两到三天的交通通行情况统计(单位:人、次),数据如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 步行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 机器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1889 年 11770 6984 544 9 11 0 0 0 0 01926 年 50823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A.城市近代公共交通实现从无到有 B.传统交通方式退出城市生活舞台C.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局面 D.国家的工业化推动交通工具变化8.《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到:“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各界群众也疾呼:“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上述言论发表的背景是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日本侵华制造华北事变 D.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9.为解决货币不统一给各解放区之间经贸往来和野战军机动作战带来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首批发行的人民币上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字样。与此相应的背景是A.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 B.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C.战争进入反攻决战阶段 D.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10.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11.右图镶嵌画描绘了柏拉图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情景。下列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古希腊哲学产生的经济基础B.其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查士丁尼等C.西方先哲初步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D.柏拉图等人的主张推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史 第 3 页(共 8 页)12.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A.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 B.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英国革命C.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 D.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13.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A 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 1831 年的 48.8 万人上升到 1833 年的 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 2%增加到 3.3% 英国妇女有了选举权,基 本实现了普选B 卢梭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 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 他们就做得更对 充分体现出社会契约,分 权制衡的思想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 反映了日本确立了民主共C 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政策,仿效西方 和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制定宪法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D 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 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 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 人的秘密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1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菲律宾、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印度、印尼、朝鲜、越南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列宁认为其中的某些运动是“革命民主运动”“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①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 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③伊朗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1962 年 9 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这场讨论A.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C.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历史 第 4 页(共 8 页)第二部分本部分共 5 题,共 55 分。16.(10 分)新材料·新视野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5 分)材料二 “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现于 20 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 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5 分)17.(12 分)史学发展新路径在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变化。20 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传统史学存在“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等弊端。社会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对边疆地区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日益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先后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许多史学家编写历史教科书。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史籍整理出来,历史读物出版繁荣,史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坚持唯物史观外,西方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史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的新领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特征与特点。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历史 第 5 页(共 8 页)18.(12 分)法国沙龙文化材料一 17 世纪初的朗布依埃沙龙享有 “优雅社会摇篮”的美誉。因其在装饰为蓝色的客 厅纳客,而以“蓝色沙龙”著称。蓝厅中的言谈和 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 是一部社会史。广义来说,沙龙(salon)是以谈话(conversation)为主,由一娱乐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享有荣耀的不是权 位沙龙女主人(Saloniere)来聚集不位,而是天才,学识和风度。许多闻名世界的 同的社会阶层或生活圈子的文人雅士或贵族,这些沙龙客人会定时来参加 大作家都将蓝厅作为他们作品的首发地,例如高乃伊的大多数戏剧作品都在此朗诵过,并引 起了热烈的讨论。 ——摘编自曹丹丹《沙龙文化在中法 聚会。沙龙文化作为当时西欧上流社 会的一种贵族精英文化,发展历经两 个世纪,对法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两国发展的对比性分析》材料二 就文化领域而言,18 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这一时期,处在启蒙时代的法国,在思想领域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活跃非凡,人们冲破封建宗教道德牢笼,人性获得解放。这一世纪的沙龙更为开放和活跃,如乔芙林夫人的哲学沙龙、莱丝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广泛。“沙龙到了十八世纪逐渐由教育与教化的作用、文学性的讨论,转化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摘编自郭莹莹《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爆发,贵族四处逃亡,沙龙进入黯淡时期,直至 19 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例如瑞卡米耶夫人和吉哈丹小姐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浪漫主义逐渐成形。接着,沙龙文化渐被文学咖啡馆取代,直至 20 世纪初销声匿迹。——摘编自《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任意写出两个可能出现在沙龙的与法国有关的具体话题。(2 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以“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为主题,对 17-19 世纪法国沙龙的发展状况进行阐释。(10 分)历史 第 6 页(共 8 页)19.(10 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材料一①《共产党宣言》手稿 ②1848 年德文版 ③各 种 语 言 版 本 的④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 500 年》(1)某同学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上资料,请从中选取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并说明取舍的理由。(4 分)材料二 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可以作一些修改。……(当然)正如《宣言》中所说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摘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1872 年)(2)结合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概述材料二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6 分)历史 第 7 页(共 8 页)20.(11 分)探寻书籍中的历史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 7 版/修订版)中目录摘编:第五编 公元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第八编 1914 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 36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 37 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第 38 章 1929 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 39 章 五年计划与大萧条第 40 章 走向战争,1929—1939 年第 41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 42 章 诸帝国的终止第 43 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第 44 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全球通史》下迄 21 世纪,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 1914 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解释。(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历史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届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docx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