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性学情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D.受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影响2.《清史稿》载:“十月八日英吉利、法兰西兵逼京师,上命怡亲王载垣、尚书穆萌与议和,诱执英使巴夏礼,与战,师不利。”这次侵华战争使(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及贸易自主权C.京郊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付之一炬 D.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西南腹地3.徐继畲一反当时朝野固守的“华夷之辩”观念,在《瀛环志略》一书中,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不用“夷”字。这体现了徐继畲( )A.博古通今的学识 B.正视世界的勇气 C.反抗清廷的斗志 D.改革内政的决心4.有学者指出:“这部文件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据此可知,这部文件( )A.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前途问题 B.反映了农民均财富的美好理想C.是先进阶级领导下探索的产物 D.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5.1872年,轮船招商局采用了与传统筹资“合伙”不同的方式来筹集资本,即发行股票。票证上明确了股银数量、股息支付、股权转让等信息。1883年《申报》评论说,招商局开风气之先,“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这一现象表明( )A.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传统筹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6.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报清廷:“罅铁路办成,不独利商便民,且关海防大局,故臣费尽经营,创议兴办。”其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开展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7.1881年,李鸿章在给湖南名士王阎的信中提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这一认识( )A.体现了对中国落后体制的深刻反思 B.导致了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推动了近代化实践向制度革新拓展 D.代表了大变局下士大夫的理性思考8.彼时,中国面临被西方世界“瓜分”的危险,再加上赔款、灾荒、贪腐等导致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外国教会势力“日渐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最终引发了(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9.1906年,柳亚子提出“重新建设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来,然后可以定那堂堂皇皇的宪章,去做自由自立的国民”。其旨在( )A.推动反封建意识增长 B.传播民族民权的思想 C.抨击清政府统治弊端 D.支持清末新政的措施10.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就曾访问设在比利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请求接纳他的党,并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为此,孙中山主张实行( )A.社会主义 B.政治革命 C.民族主义 D.社会革命11.右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A.继承传统文人画基本风格 B.反映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决心C.反映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 D.讽刺袁世凯政府的保守落后12.下图所示的这场运动( )A.维护了共和政体 B.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3.这是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两党一致对敌,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席卷大半个中国,打垮两大军阀,歼敌数十万。这场战争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护法战争 D.秋收起义1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一切祠堂庙宇及其他公共土地,苏维埃政府必须无条件的交给农民。”“没收地主豪绅财产,同时消灭口头及书面的一切佃租契约。”根据中央指示,各革命根据地制定没收宗族祠堂、土地财产的具体细则或办法。由此可见,当时苏区( )A.粉碎了敌人的封锁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改造了旧权力网络 D.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15.右图是发表于1943年的木刻版画,塑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形象。他头戴绒帽,身披羊皮棉袄,成为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象征。对吴满有的塑造与宣传意在( )A.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 B.发动农民支援百团大战C.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 D.激发边区群众生产热情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15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爱国者看到外国入侵力量的胁迫,感到对祖国境内一些边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于是马上动手来弥补。——摘编自《赵俪生文集》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日亟,边疆开发的呼声益甚嚣尘上,研究边疆之学术团体,亦如春笋怒生。全国抗战爆发后,各学术机关相继迁至后方,并获得珍贵的边疆民族材料。——摘编自《边政公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西北研究热出现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国人对西北开发认知的异同。(8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作品介绍 作品选录材料一 清末出现了许多采用民间文艺形式,但内容上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如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其中,《猛回头》采用弹词的表现形式,“唤醒国人迷梦,提倡独立精神,一字一泪,一语一血”,很受群众欢迎。 ——摘编自钟敬文《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等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猛回头》材料二 秧歌是我国北方农村分布很广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对秧歌进行改造,新编排了许多秧歌剧,加入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主角多是普通的工农群众,如《兄妹开荒》《减租》等。 ——摘编自《延安文艺丛书·秧歌剧卷》等 边区边区地呀地方好,劳动英雄真呀真不少。年时个开了一个群英会,尔刻咱边区的生产更呀提高。……人人都能把劳动英雄来做呀嘿,今年的生产要更加油来,更加劲来,更呀加工。 ——《兄妹开荒》(1)根据材料一,概括《猛回头》创作的历史背景。(4分)(2)抗日根据地秧歌剧又被称为“新秧歌”。根据材料二,对其“新”加以解释。(6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民间文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4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19世纪5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期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9.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特点的形成原因。(4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分析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