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综合质量评价(二)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 综合质量评价(二)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综合质量评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句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说明生物能够( C )
A.进行生长和繁殖
B.发生遗传和变异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C )
A.观察 B.调查
C.实验 D.测量
解析: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处理,这种生物学探究方法是实验。
3.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B.科学探究必须独立完成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C.科学探究必须尊重事实,不能随意修改实验数据
D.科学探究过程中,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
4.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能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B )
A.能自主运动 B.不需要营养
C.按指令做事 D.会发出声音
5.蚯蚓经常在大雨过后从土壤深处爬出来。某小组发现这个问题,作出假设,他们认为蚯蚓喜欢雨水,因此他们设计了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 C )
A.光照 B.空气
C.雨水 D.温度
6.下列关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尊重事实、注重逻辑、勇于批判
B.观察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用录音机录音属于观察的方式
C.观察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任何工具
D.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7.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8.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但看到的视野较暗。此时,她应该( C )
A.缩小光圈 B.移动玻片
C.转动反光镜 D.更换高倍镜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该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所以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但看到的视野较暗,说明对光的光线角度改变,需要重新对光。此时,她应该转动反光镜。
9.医生化验病人的血液时,将病人的血样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制成标本,该玻片标本称为( D )
A.切片 B.装片
C.压片 D.涂片
10.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时,显微镜是我们的好帮手,这主要得益于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功能,如果要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C )
A.1和4 B.3和4
C.1和6 D.3和6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1、2、3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4、5、6有螺纹为物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的目镜1和短的物镜6。
11.如表中关于植物的组织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D )
选项 植物组织 功能
A 分生组织 具有分裂能力
B 保护组织 具有保护作用
C 输导组织 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
D 机械组织 能够制造和储藏有机养料
12.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叙述正确的是( B )
A.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止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
C.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13.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其中④是对光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该同学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⑤
B.观察到视野①后,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可观察到视野③
C.由视野③到视野②,进行了换高倍物镜的操作
D.要使视野②变成视野⑤,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显微镜下物体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①中物像在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标本可观察到视野③。
14.如图为两种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两种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④⑥
B.煮青菜时汤汁变绿是②被破坏了
C.两种细胞的控制中心都是[④]细胞核
D.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因此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5.湘西盛产野生猕猴桃,以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著有“水果之王”之称。这些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物质主要存在于猕猴桃细胞结构的( C )
A.细胞壁中 B.线粒体中
C.液泡中 D.细胞核中
16.能够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利用的是( B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液泡
17.为确定某一儿童是否为一对夫妻的孩子,可以提取其遗传物质进行检测,该遗传物质位于下列哪种细胞结构中( 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8.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是生物体能够不断长大的原因之一。下列不是人体细胞分裂特点的是( C )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B.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C.形成的新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少一半
D.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成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解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中的一样。
19.如图表示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是细胞的分化,②是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c是通过①②两个过程形成的各种器官
C.c的一个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 a 细胞中一样多
D.c中各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20.如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c表示的结构层次是植物体
B.在结构层次上,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
C.叶片表皮、动物血液属于b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a→b→c
解析:叶片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动物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此叶片表皮、动物血液属于[a]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8分)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请用学过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法布尔写成的《昆虫记》,主要利用 观察 (填科学探究方法)来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昆虫。
(2)资料分析也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我们要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 和 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弗莱明等人在发现青霉素时,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实验中,研究某一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 对照实验 。
22.(20分)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关实验的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步骤b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其目的是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步骤c的正确实验操作是使盖玻片的 一边 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2)图三是显微镜的两个物镜和观察的图像,如果由视野C到视野D,应先向 左 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调节图二中的[④] 转换器 ,使图三中镜头 B (填字母序号)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图二中的[③]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
(3)若在视野内看到了“96”,则玻片标本上的数字是 96 。
(4)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碘液 ,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5)实验课上,小明经过规范的操作后,顺利地找到了清晰的细胞图像。同组的其他同学都围过来看,但看到的视野却是暗的,原因可能是 光线被遮挡(合理即可) 。
解析:(1)步骤b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变形或吸水涨破。步骤c盖盖玻片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三中视野C的物像偏左,向左方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动[④]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B,物像会放大,再调节图二中的[③]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3)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数字写到一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96”旋转180°看到的是“96”,因此若在视野内看到了“96”,则玻片标本上的数字是“96”。
(4)染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5)小明经过规范的操作后,顺利地找到了清晰的细胞图像。同组的其他同学都围过来看,但看到的视野却是暗的,看不清图像,原因可能是其他同学挡住了反光镜反射的光源。
23.(14分)“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小丽同学为了探究细胞的结构,撕取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分析回答问题。
 
(1)被“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它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器官 。
(2)使用图一所示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c]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观察时要转动a,使镜筒缓慢下降或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转动[b]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3)观察装片时,要将图二中标注为“e”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先向 上 (填方向)方移动装片。
(4)图三中植物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能量转换器是[③] 叶绿体 。“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⑤] 液泡 中。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④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液泡
24.(8分)芹菜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
 
(1)图一中芹菜的叶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器官 。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写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系统 。
(2)小明帮妈妈切芹菜时,发现老芹菜比嫩芹菜的“筋”多且硬。为研究这一问题,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取洁净的载玻片,用镊子撕取“筋”中的组织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图二所示的结构,据图推测,该结构属于 输导 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3)小明用解剖针挑取叶柄的肉质部分制成临时装片,结果如图三所示,并在高倍镜下最终观察到图四所示的清晰细胞。他发现细胞核被挤到了一侧,说明此类细胞中存在 液泡 (填细胞结构),该结构与芹菜独特的味道有关,并使口感脆嫩多汁,他据此判断叶柄的肉质部分属于 薄壁 组织。
(4)芹菜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量为 8 个。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各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你将a、b、c正确排序: b、a、c 。
a.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b.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c.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解析:(1)图一中芹菜的叶属于营养器官。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2)小明帮妈妈切芹菜时,发现老芹菜比嫩芹菜的“筋”多且硬,这部分属于输导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3)小明用解剖针挑取叶柄的肉质部分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他观察到图四所示细胞中细胞核被挤到了一侧,据此推测此类细胞中存在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此芹菜叶柄的肉质部分属于薄壁组织。
(4)芹菜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量为8个。
(5)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正确排序是b、a、c。
25.(10分)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下列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所示)。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
(2)该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其理由是A、B两区除了 光照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表所示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 玻璃板 改为 纸板 ,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只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4)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实验用的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
解析:(1)作出假设是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该实验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所以作出的假设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A区盖上纸板,不透光;B区盖上玻璃板,透光。因此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光照,形成了明亮与阴暗两种环境,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3)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如果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玻璃板透光,不适宜鼠妇的生活,因此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应该将玻璃板改为纸板,为鼠妇提供阴暗的环境,这样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也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要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10 /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