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 生化 答卷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1 2 3 4 5 6 7 8二、填空题(共2题,共14分)9.(7分)(1)(2)(3)(4) (5)10.(7分)(1)(2)(3)三、探究题(共3题,共24分)11.(8分)(1)(2)(3)(4)12.(8分)(1)(2) (3)13.(8分)(1)(2)(3)(4)四、综合题(共3题,共18分)14.(4分)(1)(215.(8分)(1)(2)(3)16.(6分)(1)(2)九 物理 答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分)8.(4分) (1)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9.(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6分)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4分)1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13.(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9分)14.(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6分)16.(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九 科学 答案物理(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C D D B B A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分)8.(4分) (1)_____燃气_________ (2) ____竖直向下___________。9.(6分) 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0.5G_____ ;_____竖直向上_______。10.(6分) ________0-t2_________ ; _____t3-t6_____ ;_____t1-t5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4分)11.(8分) (1)______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______(2)_________2______。(3)___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大小无关___。(4)__木板上表面____ 。12.(8分)(1)___重物____________;(2)____AB_______;_____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______ 。(3)___能________。13.(8分)(1)_______刻度尺__________ 。(2) ①__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测出摆动n次总时间为t,则摆动一次的时间为t/n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摆动角度等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9分)14.(6分)_____不会_____;_加速向下运动______;____a______;15.(6分)液体药品A可以选择稀盐酸,固体药品B可以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玻璃管向后喷出,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所以小船向前运动(合理即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16.(7分) (1)________相机A拍出的照片相同时间小球移动的距离相同____ 。(2)由于小球抛出后轨迹最高点速度不为零,仍有动能,若不考虑机械能损失,轨迹最高点机械能与斜面上的最高点机械能相等,由于斜面上最高点动能为零,因此斜面最高点重力势能大于轨迹最高点重力势能,因此轨迹最高点低于小球出发时斜面上的高度。(3)生化(8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1 2 3 4 5 6 7 8B C A C D B A D填空题(共2小题,共14分)9.(1)维生素 吸收 (2)房室瓣 动脉瓣 (3)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 d.g. (5)葡萄糖(酶作用下)→乳酸+少量能量10.(1)DE(2) 分解反应 (3)三、探究题(共3小题,共24分)11.①. 吸收氧气 ②. 氧气浓度较低,种子进行无氧呼吸 ③. 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④. 1.7512.(1) cba (2)②④①③(3)B13.(1)探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2)H2O2溶液与酵母菌液先在设定温度下水浴保温再混合(3) K2-K1(4)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四、综合题(共3小题,共18分)14.(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在胃中就被消化分解无法起效(2)鼻腔吸入15.(1)d<1.7cm(2) ② 磁铁能吸引含有铁珠的小球(3)良好,只能模拟肾小管对水和无机盐2种不同成分的选择性重吸收,无法模拟对第三种成分葡萄糖的重吸收16.(1)27.8 (2)75%九年级科学 试卷卷Ⅰ生化部分(80 分)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8小题,共24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颜色或俗名正确的是A.碳酸钠 Na2CO3 烧碱B.无水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粉末C.氢氧化钙 Ca(OH)2 生石灰D.氢氧化铁、氯化银是白色沉淀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取的食物依次通过①④②⑤⑥③B.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C.④为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初始场所D.膳食纤维需要在③中被消化后吸收3.下列关于物质的反应现象或者离子的检验描述错误的是A.检验一瓶未知气体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在某一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4.加拿大人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史蒂夫·威瑟斯在研究肺炎疾病时,在肺炎链球菌中发现了一种名叫EABASE的酶,进一研究发现,这种酶能将红细胞上的抗原糖链切除,这一发现为未来改变ABO血型系统中的血型成为一种可能。下列关于ABO血型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血型是遗传的,而且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唯一的血型系统B.ABO血系统中的血型是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C.O型血的标准血清可以使ABO血型系统中的其它三种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D.根据血型“切除”理论,O型血可以改造成A型,B型,甚至AB型5.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6.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放出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图中,为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如图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能会破坏血细胞C.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D.丁图中,用皮筋扎紧b处,用手指沿b→a方向将血液推向a处,血管ab段会扁平7.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是异养型生物,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B. 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C. 把物质氧化分解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8.“结构与功能”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物体的结构决定了其主要特性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选项 结构 功能A 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有利于进行滤过作用B 胃与小肠有发达的平滑肌 有利于食物的吸收C 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D 肺泡表面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二、填空题(2题,共14分)9.(7分)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食物中的某种营养素,它是能被吸收但不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则该营养素是 ▲ 。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a】 ▲ 进入A系统。(2)在A系统内,在心脏中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为心脏有▲ 和 ▲ 结构(填具体结构名称)。(3)经过【f】和【e】过程,血液性质的变化是 ▲ 。(4)图示中属于排泄的途径是哪几条? ▲ (填字母)。(5)剧烈运动后,人体手臂和关处往往出现“酸胀”的感觉,请以葡萄糖为例写出该反应的文表达式: ▲ 。10.(7分)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1)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填序号)。(2)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反应。(3)在一定条件下,3.4gC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F,请根据图中的微观示意图画出该构成F物质的粒子模型 ▲ 。三、探究题(3题,共24分)11.(8分)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 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 ▲ 的速率(选填“吸收氧气”或“放出二氧化碳”)(2)分析3.5小时~4.0小时内标尺读数,此时种子没有死亡但读数并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3)本实验没有设计对照组,因此实验数据无法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你为本实验设置一个对照组 ▲ 。(4)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会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会增大,在2小时中刻度变化了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 单位/小时。12.(8分)小正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装置E,实验过程中关闭止水夹时,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用字母a、b、c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2)用F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 (填写序号)。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的塑料支架上(F图中支架略去)③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④观察到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3)实验室利用NH4Cl饱和溶液与NaNO3饱和溶液混合后加热的方法,可以制取氮气,依据实验原理,在图中选择适合的气体发生装置: ▲ (填写字母)。13.(8分)为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小科选取1%的H2O2溶液作为实验材料,以2%的酵母菌液作为H2O2酶源,进行如下探究实验:①制作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7套。分别用注射器A 吸入1%的 H2O2溶液5mL,注射器 B 吸入2%的酵母菌液2mL,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立即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中活塞的刻度为 K1。③将7套装置分别置于0℃、10℃、20℃、30℃、40℃、50℃、60℃水浴中保温 10min后,再次记录活塞的刻度为 K2,重复3次。④重复上述实验,对数据作相应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请纠正该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 。(3)纠正错误步骤后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处可以用 ▲ (含 K1、K2的式子表示)表示酶的催化活性。(4)分析图乙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四、综合题(3题,共18分)14.(4分)糖尿病患者为控制血糖平衡,需长期从外界补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以下是治疗疾病时临床常见的给药方式:①口服;②鼻腔吸入;③皮下注射。(1)口服给药最便捷,但胰岛素不能直接口服进入肠胃,其主要原因是 ▲ 。(2)鼻腔吸入是指胰岛素通过特殊装置以雾化的形式吸入到肺部,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起效。而皮下注射胰岛素也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起效。分析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可知,上述两种给药方式中从胰岛素进入血液至到达肝脏起效所需时间更短的是 ▲ 。15.(8分)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项目研究小组制作了“肾单位工作原理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表1“肾单位工作原理模型”评价量表指标 优秀 良好 不合格结构指标 设计有创意,具备两处(肾小球、肾小管)的结构 结构完整,但某处结构可能不清晰 结构不完整,有一处结构不合理功能指标 能模拟肾小管对3种不同成分的重吸收作用 能模拟肾小管对2种不同成分的重吸收作用 不能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小组利用:黏土小球(如表2所示)、磁铁、塑料圆管、矿泉水瓶、注射器等设计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表2颜色 白色 绿色 黑色 黄色 蓝色 红色模拟成分 水分子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蛋白质 血细胞直径/cm 0.8 1 1.2 1.3 1.7 1.9数量/个 3(其中2个内含铁珠) 3(其中2个内含铁珠) 2 3 3 3(1)用黏土小球模拟血液中的部分成分不能进入肾小囊,请写出“肾小囊”透明塑料盒上开孔的直径d的范围应为 ▲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的功能,则血液中的黑色小球将从部位 ▲ (填序号)中流出。简述该模型中,肾小管能模拟重吸收作用的原理: ▲ 。(3)请依据项目研究小组针对模型设计的评价量表完成以下问题。根据量表评价,该模型“结构指标”被评为优秀,请对“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16.(6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启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0g鸡蛋壳,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鸡蛋壳中不含难溶性杂质目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次数 1 2 3 4鸡蛋壳的质量/g 10 10 10 10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 18.9 m 36.7 46.7请计算:(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 H:1 Cl:35.5)(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卷Ⅱ物理部分(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企鹅静止站在水平冰面上沐浴阳光(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企鹅受到的重力与企鹅对冰面的压力方向相反B.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方向相同C.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大小相等D.企鹅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环形磁铁a、b、c、d套在塑料支架的光滑杆上,静止时磁铁a、b、c悬浮在空中,d压在塑料支架底板上,若每个磁铁受的重力均为G,则磁铁d对底板的压力是A.G B.2G C.3G D.4G3.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橡皮在做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A.橡皮受平衡力作用B.橡皮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C.橡皮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力是惯性D.如果橡皮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如图1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的 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由于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 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A.东B.南C.西D.北6.如图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20N,乙重10N.甲、乙之间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相连,沿着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大小为5N时,物体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为2.5NB.竖直墙面对滑轮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为20NC.甲乙两物体的物重不同,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同D.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为15N7.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丙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到A点后下落(如图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B.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C.小球在A点处于静止状态D.小球离开弹簧前,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分)8.(4分)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是用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图甲所示)(1)火箭上升的作用力来自 ▲ (选填“燃气”或“空气”)(2)不久的将来,若我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 。(选填“竖直向下”、“火箭运动的反方向”、“水平向左”)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6分)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挡板中夹着二块重分别为 G、2G 的同一种材料的砖块,在小晨同学用水平方向两个力 F1、F2 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 F1 ▲ F2(选填“大于”或“小于”“等于”),左边砖块对右边砖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 ,方向是 ▲ 。10.(6分)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速度为负值,意味着运动方向相反),图中oa段和dc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小孩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的时间段为 ▲ ;小孩上升过程的时间段为 ▲ ;整个过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段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4分)11.(8分) 为探究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科设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木板左端用细线与电动机(可调速)相连,物块右端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相连。启动电动机电动机拉动木板,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请回答:(1)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为 ▲ 。(2)实验中观察到物块的两种状态见下表,要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应在状态 ▲ 。(填“1”或“2”)时读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物块状态 物块相对木板 物块相对桌面状态1 静止 运动状态2 运动 静止(3)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和木板的速度大小,进行实验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列于下表。分析下表,可得结论: ▲ 。实验序号 物块上钩码个数(钩码质量均相同) 摩擦力/N木板运动较慢 木板运动较快1 0 0.5 0.52 2 0.8 0.83 4 1.1 1.1(4)继续探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在 ▲ (填“木板上表面”或“水平桌面上”)铺上棉布等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第12题图)12.(8分)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已知重物A、B、C的质量关系为mA=mB<mC。三个完全相同的木桩和三个从不同高度处释放时的重物位置如图甲所示,木桩被打击后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图乙所示,重物B、C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相同。(1)让重物自由下落打击在木桩上,通过观察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判断 ▲ (选填“重物”“木桩”)的重力势能大小。(2)比较 ▲ 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 。(3)结合(2)中的实验结论,通过比较B和C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我们 ▲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其质量有关的结论。13. (8分)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他被悬灯摆动的节奏所吸引,决定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后来,他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猜想一: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猜想二: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除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科还需要器材: ▲ 。(2)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1,2,3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论: ▲ 。②通过对序号3,4,5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科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 ▲ 。④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9分)14.(6分)如图甲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 (填“会”或“不会”)相撞。图乙中绳子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绳子突然断裂,则电灯将 ▲ (填“加速向下运动”“匀速向下运动”或“静止”)。图丙是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铅球奋力掷出的情景。若铅球飞行至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那么接下来铂球运动轨迹是 ▲ (填a、b或c)。15.(6分)学校项目化小组制作了一艘“化学船”,其结构如图所示。为了使船在水面上平稳前进,请写出所选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的化学式,并解释船体能前进的原因,说出该“化学船”实现的能量形式转化过程。16.(7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常用实验手段,照相机每隔一定时间曝一次光,在胶片上记录物体在曝光时刻的位置。如图1,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斜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分别在该装置正上方A处和右侧正前方B处各安装一个频闪相机,调整相机快门,设定相机曝光时间间隔为T。启动相机,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自由释放,得到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P、Q、R分别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三个位置。(1)有小组同学提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应该做匀速运动,实验中支持该同学提出的观点的证据是 ▲ 。(2)有同学提出图1中,O点到P点虚线表示小球运动的轨迹,即使不考虑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损耗,轨迹的最高点也将低于小球出发时在斜面上的高度,请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3)请在图3直角坐标图中画出小球从O点到Q点动能的大小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 化 答卷.docx 9 物 答卷.docx 9 科 答案.docx 9 科 试卷.docx